项羽乌江自刎虽悲壮 却难称为枭雄 八千子弟血白流

楚汉争霸末期,西楚霸王项羽军困垓下,汉军数倍于楚军,形成重重的包围圈。楚军兵多战死,跟随项羽突围时只剩八百骠骑,一路拼杀至安徽定远东南附近,随行骠骑只剩二十八骑,汉军追军有数千骑。项王与剩余骠骑面对汉军数千铁骑毫无惧色,整队后突入汉军阵中,汉军人马皆惊,项羽遂斩杀两员汉将,杀数十百人,而楚军骠骑只伤亡两骑。

项羽乌江自刎虽悲壮 却难称为枭雄 八千子弟血白流

于是项羽准备从乌江辅渡长江东去,渡口有掌船人,与项羽说道:“江东地方虽小,却有千里之长,人口几十万之众,足以自立为王,请大王速速上船渡江。此处只有我这一船可渡,待汉军追来,将无船可渡,大王则转危为安”。项羽大笑后拒绝:“昔日我带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往西征战,如今无一人生还,有何面目回见江东父老,如今日归去则实在羞愧于心”,遂自刎于江边。

项羽乌江自刎虽悲壮 却难称为枭雄 八千子弟血白流

一代霸王项羽自起兵抗秦,身经七十余战未尝败绩,无奈垓下兵败,麾下将士悉数战死于汉军围困之中,无一降者。项羽虽身陷重围却依旧锐不可当,于数倍敌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自身伤亡仅两骑耳。却不忍八千子弟战死而独归,自刎于江边,可以称之为悲壮。项羽即死,楚地皆尽归汉军所有。项羽虽然勇猛却实在难称为一代枭雄,八千子弟自起兵江东,跟随他东征西战,期望成就一番霸业,而项羽却以如此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八千子弟已洒尽了鲜血,如此岂不是难负八千子弟的期望?正如掌船人所说,江东之地仍可为项羽称霸之基础,为何不忍辱负重,卷土重来?

项羽乌江自刎虽悲壮 却难称为枭雄 八千子弟血白流

自古以来,胜败乃兵家常事,区区一次败仗何足挂齿?远远没有到弹尽援绝的地步,江东之地历来富饶,江东之人心也尽归项羽,卷土重来有何不可?项羽却不忍八千江东子弟无人生归而自刎,实在没有作为一代枭雄应有的霸气和傲视群雄的气概,打仗就是要有人流血的,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项羽应该明白。既然八千子弟以命相报,更应该珍惜自己生命,回到江东之地重整旗鼓再图霸业,以此回报八千江东子弟的深情厚谊。如死,皆八千江东子弟血则白流,昔日一同征战取得的荣耀也将随着项羽之死而被掩埋在地底之下,这肯定不是他们希望看到的结局。

项羽乌江自刎虽悲壮 却难称为枭雄 八千子弟血白流

再者,项羽出身江东楚国贵族,家族的几代人一直在江东之地深耕,这里有他的祖业,在江东之地父老中也享有较高的号召力。项羽灭暴秦而称西楚霸王,江东之地父老皆视项羽为家国英雄,纷纷托子与项羽,期盼项羽再带领他们重振旧日楚国威风,江东父老情谊之重由此可见。如今霸业还在成就,经历失败后不期思索如何东山再起,却纠结于儿女情长,选择身死江边,无疑了辜负江东父老殷切的希望,更无颜见江东父老。况且项氏几代祖业、江东千里之地以及数十万父老,在项羽自刎后尽归汉军,如此不是等于亲手把祖业和江东之地拱手让人,把数十万父老归人差役,孰轻孰重为何不掂量清楚?

历史不会再重来,随着项羽的死去,一切都尘埃落定,虽做为西楚霸王取得一些辉煌的功绩,却难得称上为一代枭雄,概其目光短浅,白白牺牲八千将士性命而将江东之地拱手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