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老兵喬友林:老兵的軍禮

生活在白山市渾江區的老兵喬友林腿腳不太好,需要拄著柺棍才能獨立行走,但他拒絕了別人的攙扶,堅持自己上樓,邁著略顯沉重但堅定的步伐,在午後陽光的照耀下,格外炙熱,這就是獨屬於老兵們的堅強。


喬友林1930年出生,上世紀四十年代初跟隨父輩從山東逃荒來到江源區松樹鎮。1947年冬,在“保家衛田"的號召下,他毅然參軍入伍,加入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1948年遼瀋戰役拉開序幕,喬友林跟隨部隊西出內蒙古,南插錦州。為了躲避敵軍飛機的偵察,部隊晝伏夜行,他和隊友們渴了喝雪水,餓了就吃隨身攜帶的黃豆粒和苞米粒,腹脹如鼓,仍堅持行軍,不耽誤一絲一毫。經過六天五夜的急行軍,喬友林所在部隊按時抵達錦州,負責清除外圍據點。那時候,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間,喬友林回憶說,在一次衝鋒中他被炮彈衝擊波高高震起,昏迷過去。再次醒來時發現自己掛在鐵絲網上,大腿被劃傷,鮮血淋漓。回想起驚心動魄的過往,他非常平靜,他說:“在那個特殊的戰爭年代,每個人都不怕苦、不怕死,輕傷不下火線,重傷不叫苦。疼是疼,但我不會退縮,我不知道什麼叫退縮。”經過簡單包紮後,喬友林又投入到戰鬥中去。就是在這場戰鬥中,營長看中他槍法準、作戰勇敢、身體靈活,把他調入了通信班。


在一次遭遇戰中,喬友林所在部隊需要就地展開戰鬥隊形,利用山坡上的松樹作掩體,與敵進行激烈的戰鬥。敵人的炮火猛烈,坦克群、炮群、飛機齊上陣,合抱粗的松樹被一點點炸斷、削平。部隊傷亡很大,但戰士們依然堅持戰鬥,打退敵人的一次次進攻,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此次戰役中喬友林受了很嚴重的傷,至今手腕與大腿上仍留下了深深的彈片疤痕。


無論說到多麼慘烈的戰爭,喬友林的語氣都很平靜,但談到戰友犧牲在自己面前時,老人眼圈忽然紅了,“很多戰友都犧牲在路上,沒能等來今天的好日子,我現在偶爾還會想起他們年輕時的模樣……”喬友林哽咽了,這位堅毅的老人用手捂住了眼睛,偷偷掉眼淚。

1952年,時任副排長的喬友林被調回國,進入齊齊哈爾第七步兵學校進修,同時養傷。1956年畢業後,先後擔任政治指導員、政治教導員等職。1983年,喬友林光榮離休。他一生經歷無數次戰鬥,先後榮立大功一次、三等功兩次、小功八次。

在戰場上看慣生死的喬友林,悟出了自己的人生目標:“青少年才是國家的未來,科學知識才是國家進步的燃料。”退休生活中,喬友林經常向身邊的孩子們講述當年的故事,教導孩子們“勿忘國恥,愛黨愛國”,並時刻不忘教導他們好好學習,“孩子們從小就要教育他們,聽黨的話,學習解放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學好科學知識,一定要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在採訪的最後,喬友林顫顫巍巍地把柺棍放在旁邊,他挺直了腰板,以一個標準的姿勢朝著遠方敬了一個軍禮。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殷維

  攝影:郭亮

  攝像:馬瑞

編輯: 鞠華軍 吉網新聞熱線:0431-8290222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