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言亂語話高考

文 殘荷

年過半百,遠居新加坡,時間和空間上都遠離了高考。

朋友圈鋪天蓋地的高考信息,告訴我又是一年高考時。

因為疫情,今年的高考貌似比以往來得晚了些。

其實,以前我們那時候的高考也是這樣的月份,也是這樣的日子。

我參加的是1984年的高考。那時候,教室裡沒有空調,校門外沒有等候的家長,馬路上沒有交通管制,寺廟裡的香火也沒有現在這麼興盛。

胡言亂語話高考

那時候沒有985,也沒有211,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專業,以後從事什麼職業,好像學習就是為了學習,考大學就是為了考大學。

考上大學就是跳出龍門。跳出龍門,就可以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去。考不上就參加工作,簡單而單純。

我的同學多數是農村戶口。那時候城鄉差別特別大,高考是農村孩子走出農村,拿到城市戶口端上鐵飯碗的唯一途徑。那時候的鐵飯碗意味著有工作,有工作就有收入,手頭就有錢花,所以鐵飯碗就特別讓人高看一眼。

前幾年,在新加坡遇到一位原清華大學的退休老教師,他說,他最應該感激共產黨的就是高考。高考讓他們那一輩中有學識有能力的人,從農村老家走出來,走入了一個新的階層,一個新的境地。

隨著社會的進步,制度的完善,現在高考已經不是改變農村孩子命運的唯一途徑。沒有考上大學的孩子有能力有出息的比比皆是,但成功考上大學無疑還是最便捷最直接成功率最高的途徑。

胡言亂語話高考

CCTV9出過一個紀錄片《高考》,記錄了每年一次的高考。記錄了高考過程中孩子們和家長們的心路歷程。

原來,家境好地孩子可以參加洋高考。也就是考托福考SAT,預備出國讀書。大多數家境普通的孩子仍舊像我們三十多年前一樣,在拼命讀書,沒有時間娛樂,沒有時間休息,沒有時間選擇,沒有時間思考。一切時間都拿來學習,一切的一切都是為高考讓路,唯一的目標就是高考。甚至打出標語“爸媽,這次我絕不讓您失望”。從來沒人想過,高考,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父母。

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滿滿的壓力。這種壓力下考出去的孩子,不知道是否能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加堅韌,一步步踏過生活留下的難題,完善一個更好的自己。還是會一踏進大學的大門,就報復性地消費自己的人生。

高考簡直就是一場戰役,每年一次。

胡言亂語話高考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為了配合孩子們高考,交通要受管制;小區裡鄰居間裝修要停止,說話要放低音量。甚至樓上開了空調,樓下有考生的父母也要上來協商一下,請求把空調關掉,理由是你家空調噪音影響到我家孩子的睡眠。

為了考上理想地大學,參考的孩子們,奇招百出。考試要穿紫色內褲,名曰“紫腚能行”,有人說沒穿過紫色內褲的青年,不足以談人生,一時間紫色內褲脫銷;進了考場,拿到試卷先吻一下,諧音穩過……。

家有考試的父母家長更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高考的日子裡,廟裡的香火特別旺盛,文曲星、文殊菩薩都忙得不可開交,聽說求拜的人太多,還臨時還增加了一個考試神值班。

考試的日子,考試父母殷勤接送,翹首陪考。候在考場外面,男的穿上滿是對勾的衣服,意味著考試全對;女的紛紛穿上旗袍,寓意“旗開得勝”……家長們信與不信,不必較真,無非是為了討一個好彩頭而已。

其實,這種討彩頭的神操作,古代就有過。據說乾隆年間,有秀才參考,謹從父命,進考場前,捉鳴蟬放在帽子裡,祈求一鳴驚人,穩中頭名。不料,考試期間,蟬鳴不歇,被考官逐出考場,沒有得到頭名,只得到一首打油詩:

頭鳴不是這頭名,

皆因老父好功名。

秋蟬識鳴不識名,

自私愚迷失功名

前不久,有個藝人叫仝卓在一次直播中,自曝高考時,把自己往屆生身份改為應屆生,成功進入心儀大學。山東又爆出涉嫌冒名頂替他人身份上大學的事,高考,這場進行了數十年的人才選拔的考試,這場影響億萬中國人命運的考試,再度遭到質疑。

以後的高考,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也只能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