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蘇聯實力強勁,希特勒為何一定要拿下蘇聯?真相到底是什麼?

冷雨夜宵


蘇芬戰爭暴露了蘇聯外強中乾的事實

其實,對於蘇聯的實力,德國應該是最清楚的,蘇聯工業是在德國的幫助下建立的,在一戰結束之前,沙俄爆發十月革命,到1922形成蘇聯政權,蘇聯在沙俄時代基本就是一個農業國家,工業基礎薄弱,而當時還面對西方政權的技術封鎖。

蘇聯想要發展起來很困難,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蘇德兩個處境不好的國家抱團取暖,開始進行合作,總體上是德國為蘇聯提供技術,幫助蘇聯建立工業基礎,而蘇聯為德國提供資源。

在德國的幫助下,蘇聯逐漸建立起了工業基礎,由原來的農業國轉變為工業國,到1933年希特勒上臺後與蘇聯的關係鬧掰。

從這一方面來說,希特勒自以為德國很瞭解蘇聯,打敗自己的學生易如反掌。

希特勒的這種想法在蘇芬戰爭中得到了印證。

1939年德國和蘇聯瓜分波蘭後,蘇聯與德國達成協議,將芬蘭劃分為蘇聯的勢力範圍內,波蘭戰爭結束後,蘇聯開始研究芬蘭,談判不成,蘇聯開始霸王硬上弓,1939年11月30日,蘇聯23個師45萬人開入芬蘭地盤。

以蘇聯的體量想要攻佔芬蘭全境簡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經過20年的厲兵秣馬,當時的蘇聯軍事實力大增,而芬蘭的人口可能都沒有蘇聯的軍隊多,儘管蘇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但是在戰爭中處於劣勢的芬蘭軍隊卻多次挫敗優勢的蘇聯軍隊,最後蘇聯在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後,卻並沒有達成預計的戰略目標。

與此相比,當時在法國戰爭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敗法國的希特勒認為,蘇聯根本不堪一擊。

向東擴張“以劍犁地”,是希特勒為德國謀劃的未來

關於德國未來發展的方向,希特勒早就在其自傳《我的奮鬥》中寫過,“德國要想實現健全的領土政策, 唯一希望, 就是在歐洲的本土能夠獲得新的領土。“在希特勒看來,東歐擁有廣闊的土地和資源,“不管怎樣, 要繼續向東突進。必須把俄國從歐洲國家的名單中劃掉”,也就是希特勒的以劍犁地策略。

希特勒是一個十分固執的人,在其想法決定之後很難改變,偏執狂式的決策方法,之所以希特勒會在打敗波蘭後再去攻打法國,完全是因為德國如果同蘇聯開戰,那就會使得希特勒陷入兩面作戰的處境。

為此,希特勒在戰勝波蘭後,希望打敗法國,並且迫使英國媾和(投降),所以我們看到,在法國投降後,英國拒絕媾和時,希特勒完全亂了陣腳,在之前也並未有同英國作戰的既定策略。

希特勒緊急制定了海獅計劃,卻是一個迷惑對手的戰略,在表面進行不列顛空戰時,希特勒早就開始準備部署巴巴羅薩計劃攻打蘇聯,好一手瞞天過海!

這就是為什麼英國在得到德國想要攻打蘇聯的情報後傳遞給斯大林後,斯大林並不相信,認為這是英國禍水東引的策略。

可以說,攻打蘇聯是希特勒一直以來的謀劃!

在希特勒看來,制約德國爭霸世界的是戰爭資源的匱乏,而蘇聯有廣闊的資源,一旦德國佔領蘇聯,宇宙都可能是希特勒的。

希特勒不打蘇聯,很可能被蘇聯從後被偷襲

從陰謀論的角度來說,當德國與盟軍在西線苦戰的時候,如果蘇聯從背後插德國一刀,估計德國真的就完了。

斯大林的野心從來也不比希特勒少,希特勒想要稱霸宇宙,斯大林未必不想稱霸世界,因此,兩個人是半斤八兩,相比來說,德國缺乏明顯的縱深,如果蘇聯向德國先發制人,估計德國很容易陷入被動。

這就是1941年時蘇聯的“大雷雨計劃”,在蘇德戰爭爆發前,蘇軍可能計劃進攻德國,不管大雷雨計劃的真假,天生喜歡懷疑的希特勒絕對不會把自己的後背留給蘇聯。

因此,發動蘇德戰爭完全符合希特勒的風格,既有原因,又有理由,還要做到出奇制勝!


史論縱橫


在二戰前期的時候,德國攻打英國,但是和英國打的時候,丟掉了制空權和制海權,那麼如果德國繼續攻打英國,勢必會造成德國的更大傷亡,那麼對於德國佔領英國來說是沒有多大的意義,而且英國的海軍把德國海軍打得很慘烈,就像一隻落水狗一樣,所以德國放棄佔領英國,但是在歐洲戰場上,很多國家都被德國佔領,而且還有很多都是保持中立的,只剩下蘇聯可以攻打,所以德國把戰火引到了蘇聯。



隨著德國的戰爭不斷延續,德國的資源消耗得非常快,蘇聯的石油是非常的多的,德國就看中了這一個資源,如果沒有石油,那麼德國的裝甲車就無法前進,再加上全面攻打法國的時候,德國利用閃電戰術,短短几周就把法國拿下了,這場戰爭讓希特勒的信心大漲,高估了自己的實力,也低估了蘇聯的團結能力,在德國攻打蘇聯之前,蘇聯的全國上下都是十分的散亂,全國上下沒有很團結,希特勒也覺得,蘇聯和法國是一樣的嘎嘣脆,只要通過閃電戰術,一樣可以迅速的拿下。



為什麼希特勒覺得蘇聯沒有很團結,就是因為在發生蘇芬戰鬥的時候,芬蘭一個小國家竟然可以重創蘇聯,所以希特勒斷定蘇聯全國上下的兵力是非常的弱的,而且非常的不團結,他們的指揮官也是非常的差,對於斯大林這個領導者根本不放在眼裡,斯大林就是一個擺設。

其實德國攻打蘇聯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石油問題,隨著戰爭的不斷深入,那麼德國的後勤補給也越來越緊張,蘇聯國土廣闊,資源豐富,雖然在前面的時候,和蘇聯簽過和平協議,但是他們也是知道蘇聯和他們簽訂這份協議,只是給德國一個幌子,蘇聯一樣想把德國拿下,德國先下手為強,先發制人,蘇聯這樣自己的優勢更加大,而且利用閃電戰術讓蘇聯沒有一點防備,可以很快的進攻到他們蘇聯的中部,利用飛機作為輔助工具,加上閃電戰術,一定可以很快的攻下蘇聯,這個是希特勒的最主要戰術,攻打是蘇聯可以擴大戰略空間,所以說蘇聯是德國必須貢獻了一個國家。



風暴冰工廠


個人認為蘇聯是有計劃攻打整個歐洲的,只不過自己內部的大清洗導致蘇聯未能在德國巴巴羅薩計劃實行前做好開戰準備,而希特勒對此心知肚明,歐洲諸國也明白,所以才有禍水東引政策,賣掉波蘭,讓德國直接面對蘇聯,同時希特勒也明白,以蘇聯的體量資源,一旦讓其完成戰爭準備,德國穩輸不贏,獲勝的希望唯有以閃擊戰迅速擊敗蘇聯,但歐洲國家的抵抗應該是出乎希特勒的預料了,他應該是認為擊敗法國後,英國應該是象徵性的抵抗下就該求和了,但沒想到英國軟硬不吃,頑抗到底,使德國面臨兩線作戰的風險,需要始終提防英國反攻,法國則出了戴高樂的自由法國,使德國無法從法屬殖民地獲得戰爭資源,自己的兩個豬隊友一個在刷火車王,一個不來參團,即使這種情況下,希特勒也不敢再等了,他知道每過一天,蘇聯得到的增強遠超自己,戰勝的希望會愈發渺茫,最終他只能豪賭一波


歐根親王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希特勒想實行魏瑪共和國憲法的的特別授權法,該法律規定總理可以不通過議會制定規章制度,以替代法律。但授權法需要三分之二的議員通過才能生效,當時納粹黨在議會中只佔有%32的席位,德國共產黨又極力反對該授權法,當時德國共產黨是第二大黨,佔有議會%17的席位,希特勒想獲取更多的席位就必須打壓德國共產黨。

1933年2月27日晚,德國國會大廈發生火災,希特勒覺得這是消除共產黨的好機會,把德國國會大廈縱火案的元兇扣到了德國共產黨的頭上,說這是共產黨的恐怖主義行為。此次事件希特勒一舉取締了共產黨和其他反對納粹黨的政黨。

希特勒曾經說過:共產主義是納粹主義的天敵,雖然在1939年8月23日蘇德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不過是希特勒為了穩住這個強大的敵人,為自己征服西歐獲得更多的時間而已。

記得曾在2016還是2017年美國聯合沙特絞殺俄羅斯石油出口價格,逼的俄羅斯石油價格不斷下跌,德國入侵蘇聯一方面也是看到了蘇聯的石油資源。

德國在對蘇入侵的過程中,德軍裝甲集群推進速度迅速,在對莫斯科作戰中,曾對基輔和高加索地區也進行過進攻。


回味經典0518


看來,提問者的歷史知識水平有待提高啊!當年的蘇聯可真談不上什麼實力強勁,恰恰相反,希特勒認為,當時的蘇聯是實力最虛弱的時候,不堪一擊!

如果,時光隧道倒回到1941年春季的話,軍事實力如日中天的一方是納粹德國,而不是蘇聯。當時的德軍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閃電戰正以摧枯拉朽之勢,戰無不勝!

而此時的蘇聯,正忙著搞肅反擴大化,大批優秀的紅軍高級將領被殺掉,軍隊的整肅到了風聲鶴唳、人人自危的地步,哪裡還有什麼心思搞軍事訓練啊?

事實上,德蘇開戰之後,蘇軍一觸即潰,德軍長驅直入,一直打到莫斯科城下。要不是希特勒犯了一系列的戰略決策錯誤,加之極寒天氣的影響,當時的德軍是完全有實力戰勝蘇軍的。



臨時客


小小小百科全書觀點!

很對人對於蘇聯的認知存在一個誤區。認為蘇聯是很強大的存在。但事實上蘇聯是從二戰之後才真正開始強大的。蘇聯從真正開始強大到解體,實際上並沒有經歷多長時間。你想想沙俄十月革命之後推翻了沙俄統治,建立了蘇聯。從蘇聯建立到二戰爆發才多長時間。蘇聯怎麼可能突然之間就強大了呢?要知道不論是沙俄還是其他國家之前可都是苦哈哈。蘇聯成立之後只能說聲勢搞到很大,實際上蘇聯並沒有多強。蘇聯成立後不久就和波蘭打了一仗,蘇聯被波蘭打的大敗而歸,結果就是蘇聯被迫向波蘭求和。蘇聯割讓給了波蘭大片領土才使得波蘭放過了蘇聯,兩家罷手言和。從這裡就可以看出蘇聯在二戰前實力並不強。被一個剛剛復國不久的波蘭都打的屁滾尿流,可想而知蘇聯實力有多麼的弱。


蘇波戰爭之後,蘇聯痛定思痛開始發展自身軍事實力,這才使得蘇聯軍事實力大幅上升。而當年希特勒進攻蘇聯也是無奈之舉。本身德國的策略是先征服整個歐洲,然後在滅掉蘇聯,最後名正言順的當上世界霸主。但是希特勒在橫掃大半個歐洲之後遇上了大麻煩,那就是被英吉利海峽圍繞的英國。本來希特勒在滅掉波蘭之後向英法兩國發出和平條約,意思就是想要英法臣服德國。但是被英法拒絕了。希特勒惱羞成怒之下開始對英法下手了。法蘭西戰役結束之後整個西歐就剩下英國孩子負隅頑抗。跨海作戰顯然德國沒有這個實力。因為當時英國擁有著世界上最強大的艦隊。而德國在海軍方面就差很多了。德國先要跨海作戰完全不現實。之後德國有制定了“海獅計劃”和“菲利克斯行動計劃”但都因為各種原因導致計劃失敗。而且由於“海獅計劃”空襲英國的失敗。導致德國空軍短時間內沒有實力再去轟炸英國。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決定暫緩進攻英國。改為封鎖英國。先滅掉最後一個大敵蘇聯之後,在回過頭來解決英國。


而對於希特勒來說,他討厭布爾什維克,討厭斯拉夫人的程度完全不亞於討厭猶太人。本身希特勒決定在解決了法國之後就要進攻蘇聯。但是被德國軍中高級將領給勸阻了。因為他們都知道雙線作戰對於德國來說十分不利。所以希特勒也決定先解決英國在談其他 但是眼看英國是打不了了。那麼進攻蘇聯的計劃就又被提升了日程。希特勒一直都認為蘇聯是一個危險的毒瘤。恨不得除之而後快。所以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很快便展開的實施。

戰爭的經過驗證了一切。蘇聯被德國打的是抱頭鼠竄。要不是靠著廣闊的戰略縱深以及嚴寒的氣候,蘇聯早就被德國不知道滅了多少次了。再加上後來美國不規模的物資補給援助和德國豬隊友的幫助之下。蘇聯才艱難的打贏了衛國戰爭。而德國的豬隊友說的就是德國空軍元帥戈林。正是由於戈林狂妄自大的吹噓,導致德軍後勤補給嚴重不足,很多士兵在缺衣少食,武器彈藥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和蘇聯作戰。也直接導致了德國的失敗。



二戰結束之後,蘇聯憑藉這廣袤的佔領區域擁有了豐富的各類物資可以用來發展,在加上二戰結束後不久,全球化的獨立浪潮徹底將英法的殖民體系摧毀,而獨立後的各國人民心目中無疑在二戰和德國血拼的蘇聯才是他們的心中的太陽,逐步的形成革命輸出,伴隨武器輸出,換回大量基礎物資繼續支持軍備競賽。



除此之外,蘇聯還從德國取得了大量的兵器裝備以及各種尖端科技,這就導致蘇聯打科技水平一日千里。很多冷戰時期的黑科技武器都是出自於德國。蘇聯也藉助掠奪德國的科技而強大起來。因而,憑藉著從德國取得的兵器,蘇聯充沛學習了德國兵器的精髓元素,研發出了一系列優異的兵器裝置,極大的促進了蘇聯軍事工業的開展。也正是由於二戰之後獲得了豐厚的勝利果實,蘇聯才得以強大飛速發展。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多多關注轉發支持一下。歡迎大家留言發表看法。


小小小百科全書


搶油啊,德國人二戰時期非常缺油。但國內基本就沒油田,就算靠煤化的汽油也產能也不大,羅馬尼亞的油田供給也不足,沒油怎麼打機械化啊。但是歐洲那塊本來就沒油啊,但毛子的高加索地區有啊~ 搶唄

而且那會蘇聯實力至少表面看著和辣雞一樣,沒啥重武器的芬蘭都把入侵的紅軍錘的滿頭包,德棍認為被大清洗之後的蘇聯就是個軟蛋,至少一開始的確是這樣的。

進攻蘇聯之前,德棍還有500萬噸石油。樂觀的小鬍子覺得這個存量絕對可以拿下毛子首都之後再去搶油。但忽略了毛子的大縱深, 爛路,賊耗油。然後毛子的衛國戰爭BUFF一加,莫斯科變成了消耗戰。本來就補給跟不上的德棍就活活耗死在蘇聯,這個時候再想到得先去拿下高加索已經晚了。


另外本身希特勒的上臺就是反gong的,而蘇聯當時在國際上的形態是比較孤立的。再說邊上也確實沒人打...法棍已經白旗了,南邊是豬隊友意大利,西邊是半個幫兇西班牙,北邊英國隔了海不好打,那也只有去幹毛子。

德國當時還覺得把這個紅色政權弄掉之後能緩和與英美的關係,然後自個佔著毛子的土地發他的清秋大夢

德棍佈局很理想,現實則是在他們頭上拉了shi


瘋狗的輕武


和斯大林模樣個人恩怨唄,鼓動士兵給領袖報仇,搶斯大林泥巴,主要任務是滅斯大林威風,後這仇美國人給報了,一直打到伊拉克,絕了薩達姆。打法被稱做模樣沒今天。


王代靜帝國宣傳中心


當年伊朗實力強大,伊拉克為啥要進攻伊朗?道理是一樣的,蘇聯肅反把自個的元帥將軍和各級指揮官幾乎都殺個差不多了,讓狂人希特勒覺著有機可乘。同理伊朗神棍上臺,把有經驗的軍官殺個遍,讓薩達姆覺著有機可乘。


用戶2486050119825


你不打他,他就進攻你,40年蘇德籤的互不進攻條約,那就是個開戰書,或宣戰書,斯大林語,,,因為雙方都想往後拖拖,沒準備好,,,雙方諜戰情報給出結論,非打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