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工资不能平均主义,那么应该怎样分配?教育部有话说

绩效工资一直以来始终为教师们所诟病,因为在各地的实际操作中大多是采取平均主义——一年的绩效工资出入也就在几百元之间。这样做有没有好处呢?当然有,那就是没有人能争得起来。你做了事,别人就没有做事吗?于是,想争的也没有什么可争的了——毕竟大家在一起工作,谁又做的比谁少呢?

绩效工资不能平均主义,那么应该怎样分配?教育部有话说


而现在,教育部开始对这样的平均主义分配绩效工资吹起了冷风,坚决反对平均主义。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门日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在文件中,明确了绩效工资分配的原则,即两级分配制——学校之间的分配上不搞平均主义,要体现学校之间的差异,向办学质量提高显著的学校倾斜;学校内部教师之间也不搞平均主义,向做出突出成绩的一线教师包括班主任倾斜,树立这样的导向。


绩效工资不能平均主义,那么应该怎样分配?教育部有话说


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绩效工资在设计之初就是期望它在教师工资收入上起着调节作用的,因为没有差异就没有竞争。如果是平均主义,那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成了一句空话。尽管教师的素质很高,但是素质高并不就代表着不需要竞争。而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竞争,人也会在竞胜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这一段话表明了国家在保障教师工资上的决心,也就是通过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的核定来实现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


绩效工资不能平均主义,那么应该怎样分配?教育部有话说


原来采取平均主义,是因为教师的绩效工资来源于教师工资的总量。这样就相当于把教师自己的工资拿出一部分来按原来的工资标准的比例分配。现在,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教育部今年正在努力实现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工资。也就是说,现在的绩效工资采取的是增量模式。绩效工资是在教师工资的原有基础上,根据当地的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核定教师的绩效工资总量。这样一来,绩效工资不再是从教师自身的工资中来拿,自然就完全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情况来分配了。

绩效工资不能平均主义,那么应该怎样分配?教育部有话说

但是只有教育部这样的两句话还是不能很好地解决绩效工资的分配在现实中的困境。第一个问题,向办学质量明显提高的学校倾斜。一个地方,教学质量好的从来都是城市远胜于乡村。乡村的学生流失严重,你就是想教,恐怕也没有多少可教的,因为就那么多学生,还都是基础差的学生。对于这样的学生,你就是抱在怀里教,恐怕都很难有什么突破。

或许有人说,这是你没有用心——用心还能有什么事做不好的吗?可是,有几个人能做到把没有多少基础的学生提高成尖子生呢?就是那些在电视上或者公开课的现场夸夸其谈的专家和学者都做不到吧。都是教书的人,谁还不知道教书是怎么回事嘛?

绩效工资不能平均主义,那么应该怎样分配?教育部有话说

城乡的教学质量差异巨大,而评分的标准只有一个,你怎样保证绩效工资向质量提高明显的学校倾斜呢?这个提高明显怎样来衡量是一个不好琢磨的字眼儿。

而对于城区的学校,它的教学质量非常好,一直名列前茅。它再怎么进步也都在最前面,如何衡量?而且在整个县区里,城区的学校担负着最多最重的教学任务——这又如何来计算它的工作量呢?我们总不能把准星往农村偏了,就忽视了城区学校在其中担起的重任吧。

第二个问题,也是分配中的核心问题——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之间的矛盾如何达成平衡。以前,绩效工资上,一线教师普遍拿不过管理人员。有的地方教师拿的绩效工资甚至还远远低于管理人员。这对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是一个严重的挫伤。

绩效工资不能平均主义,那么应该怎样分配?教育部有话说


现在,教育部提出了绩效工资向一线教师倾斜,但是怎样倾斜,倾斜的幅度是多少,没有一个定量,还是一个问题。每个学校的绩效工资的发放都是由管理人员制定的。如果加大课时在绩效分配中的比重,他们必然会设计把行政工作作为加分项塞进去。如此一来,怎么来保证一线教师的绩效呢?

绩效工资不能平均主义,那么应该怎样分配?教育部有话说


绩效工资想要真正发挥作用,确实需要打破平均主义,给优秀的人高绩效,就要给到他人心动;给慵懒的人低绩效,就要给到旁人心惊。只有这样,才能激励那些优秀的人,鞭策那些慵懒怠工者,触动每一个教师的心。但是怎样让绩效工资发挥出这样的作用呢?恐怕还有一段比较长的路要走吧。

我是蝴蝶花雨话教育。对于绩效工资的分配问题,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