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

《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
《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

今晚報

《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

《今晚報》刊發: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報道了西青區援疆醫生顧海峰不僅在醫院為維吾爾族同胞實施產科手術,還接替了盧玉香的結親戶,在新疆于田繼續認3歲的“小石榴”為女兒的感人事蹟。

《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

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

9月27日,新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ICU病房內非常安靜,監護儀器上跳動著各種數據。病房的正中間是中央監護區,主治醫師張會雲正密切關注著各病床發來的數據。每一個數據的變化,都帶來病情的信息。她的眼神敏銳而又堅定,準備隨時做出診斷決定。

環繞著中央監護區一圈的,是9張病床,這裡安置的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再往外一圈,擺放的是十多張病床,安置的是病情相對較輕的患者。整個ICU,共有24張病床。

“這是為和田人民救命的地方。”她這樣說。

在這個守護生命的陣地,張會雲和她的同事們要時常面臨嚴峻的考驗,患者病情危重、缺少血漿、缺少藥品等客觀因素也制約著ICU病房的運轉,但這些都難不倒這群英勇的白衣戰士。他們不遠萬里從天津來到和田,在邊疆地區救死扶傷,守護著維吾爾族同胞的生命與健康。

挽救生命

對一個醫者來說,最高的回報莫過於從死神的手中救下一個個生命。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的ICU病房內,緊張的搶救場面經常上演著,張會雲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她來自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是一位主任醫師。和她一起第三批組團來援疆的,還有一中心醫院呼吸科副主任醫師許建鋼,兩位援疆醫生帶著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本院ICU的醫生,一起挽救和田地區危重症患者的生命。

《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

天津市一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張會雲(左一)在和田人民醫院指導當地醫生

2019年8月19日,一位35歲的維吾爾族高齡產婦被送到了ICU,患者出現腹痛並下體流血達兩個多小時,處在休克狀態。家人交代的情況是,產婦在烏魯木齊某醫院做的試管嬰兒手術,腹內是雙胞胎,懷孕不足29周,家中沒有別的孩子。

面對這個大出血已休克的產婦,張會雲感受到了壓力。初步檢查是胎盤前置出血量達2000多毫升,需要緊急進行剖宮產手術。胎兒不足29周,能否存活下來是個未知數。剖宮產後,需要緊急對母親進行搶救,能否保住產婦的生命也是未知數。多種可能性和一系列的問題,都擺在了張醫生的面前。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提供“組團式”援助的不僅有天津市一中心醫院的重症醫學團隊,還有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的產科團隊,以及天津市兒童醫院的新生兒科團隊,分別由一位主任醫師坐鎮。“即使在天津,一位孕婦病情緊急,需要三個醫院的三位主任醫師一起前來,也是不容易辦到的。”張會雲說。

於是,來自天津三家醫院的三位專家,在和田地區人民醫院和當地的醫護人員一起,對這位產婦實施了搶救。先由援疆的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的產科團隊對孕婦做了剖宮產;緊接著,把兩個都不足1千克的嬰兒送到了新生兒科暖箱,由援疆的天津市兒童醫院的新生兒科團隊照護。而搶救產婦的一關,留給了援疆的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重症醫學科張會雲和她的團隊,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戰鬥。在ICU病房內,張會雲和其團隊傾盡全力,經過兩個小時的奮戰,病人的血壓穩定了,產婦有救了。繼續維持血壓,5個小時後,病人有了100毫升正常尿液,防止她轉為腎衰竭的可能,說明病情在繼續好轉。經過24小時的奮戰,病人的下體出血也停止了,意味著她保住了子宮。慢慢地,病人其他生命體徵也保持了平穩。72小時後,這位病人順利從ICU病房轉出,在產科繼續觀察治療。

另一邊,兩個孩子在暖箱裡待了40來天,也雙雙存活。後期產科回訪得知,兩個孩子都在健康地成長,孩子的母親也已康復。

一個人的背後就是一個家庭,挽救一個人就是挽救了這個家庭。張會雲和她的團隊在和田地區先後搶救了不少受傷的兒童。

去年底,一位6歲的維吾爾族男孩遭遇車禍被送到了和田地區人民醫院ICU病房。這位男孩腿骨骨折、肋骨骨折,顱腦損傷並變形,經過緊急搶救後恢復了意識。孩子告訴醫生:“我在路邊玩沙子,眼前一黑就什麼也看不見了。醒來後就躺在這裡了。”

看著孩子父母期盼的眼神,張會雲和團隊盡力搶救這個孩子。無論插管還是打麻醉藥,孩子都非常配合醫生的操作。張會雲問孩子:“你渴嗎?餓嗎?想媽媽嗎?”他都清楚地用普通話回答,說明他的大腦和智商沒有受到影響,有康復的可能。後期經過10天的搶救治療,他的頭部外傷逐步癒合,轉到骨科病房做進一步的康復治療。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田地區的車輛保有量不斷上升,但人們的交通安全意識還有所欠缺,隨之出現了較多的外傷病人。“正在ICU病房裡躺著的11歲孩子,也是一名車禍受傷者。母親騎著三輪車載著他和弟弟而遭遇了車禍,他傷得較重。當時被送來時,全身出現了多處骨折、擦傷,合併內臟受損。經過搶救,孩子已康復得差不多了。”張會雲說。

對張會雲來說,到和田組團式援疆,讓她有了一份特殊的使命感。由於離烏魯木齊太遠,救護車到烏魯木齊要20多個小時,很多危重病人是無法再轉到烏魯木齊救治的。在這種人命關天的緊急情況下,張會雲所在的和田地區人民醫院ICU病房就成了和田地區危重病人救治的依靠和希望。

現在,張會雲在全力帶教當地醫生,教他們更多搶救危重病人的知識、操作規範和流程。查房時,她會問帶教的當地醫生,這個病人需要吸氧嗎?為什麼?這個病人的指標是輸血輸的嗎?這些提問,讓她的學生有了獨立思考和單獨操作的能力。她說:“我要讓他們也成為老師,打造出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

守護健康

在和田策勒縣人民醫院外科,有一位來自天津的援疆醫生陳浩東。他的到來,讓本地不能實施的手術終於可以實施了,給更多人帶來了健康的福音。來援疆前,他是薊州區人民醫院外科的副主任醫師。按照他自己的說法:“我擅長做各種常見的普外科手術,策勒縣人民醫院正好適合我這種醫生。”

《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

援疆醫生陳浩東(右一站立者)在策勒縣人民醫院和當地醫生一起會診病人

來到策勒縣人民醫院,陳浩東瞭解到,受設備和人才等條件的限制,當地開展的手術只有外傷、闌尾、膽囊等,但甲狀腺、腎結石、肛腸等手術一般都不做,建議轉院。來到策勒的第三天,他就接到了一個病例,病人腹部受傷大出血,已失血近4000毫升,當地的外科大夫一直用紗布按壓,結果沒止住血。“一邊輸血,一邊流血,血庫的血快用完了。”

陳浩東到現場一看,初步判定是腹部主動脈破裂,需要打開腹膜,找到出血點進行縫合。他立即上手操作,找到了出血點,發現是一個1.5釐米長的口子,於是馬上予以縫合,病人的出血症狀很快就消失了。

今年5月的一天,一位30多歲的維吾爾族婦女被送到急診。陳浩東詢問病人家屬瞭解到,這位婦女騎電動車時摔倒,車把頂到了腹部時擰了一下,隨後腹部出現持續性疼痛。經檢查,這位婦女腹膜後血腫,處於休克狀態。

打開病人的腹腔後,陳浩東發現病人的肝臟已破裂,於是立即縫合。讓他頗感壓力的是,他不清楚病人的腹膜後血腫是瀰漫性出血還是傷口性出血。如果有傷口,只需縫合即可;如果找不到傷口,病人還在持續出血的話,其病情就非常兇險了。

為安全起見,在處理了其他所有傷口後,陳浩東和其他大夫一起等待了40分鐘,觀察病人的腹部是否繼續出血。經過觀察,病人的血腫在持續吸收減弱,證明沒有傷口,於是陳浩東立即進行下一步處理。12天后,這位病人順利康復。

在策勒縣人民醫院,一些涉及膀胱類的手術,本地醫生一直用腰椎麻醉的方式,病人經常感到非常痛苦。陳浩東經過思考,創新出一種經尿道的麻醉新技術,不僅大大減輕了病人的痛苦,還使病人的麻醉花費大幅降低。

每天接觸病人,陳浩東察覺,當地外傷的病人偏多。經過調查他了解到,當地農民用一種“坎土曼”的農具勞作,缺乏安全和保護意識,容易傷到自己或者他人。還有一些闌尾炎的病人出現症狀後一直拖著不去醫院,等做手術時才發現,他們的闌尾和其他身體組織已粘連在一起了,手術做起來非常麻煩,康復也因此而變得很緩慢。“本來三天就能康復的疾病,被拖成了三週。這是不應該的。”陳浩東說。

為了從源頭起攔截病人,真正為策勒縣人民送來健康,陳浩東和天津援疆策勒工作組一起,在開展多次下鄉義診活動的同時,也向當地政府和基層醫療機構、村醫發出倡議,通過多種途徑宣傳健康知識,改變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方式。陳浩東直言:“生產方式改變、提升安全意識後,外科患者可以減少三分之一;改變生活方式、保持衛生習慣後,婦科疾病又可以減少四分之一。這些宣傳普及健康知識的工作,值得大力去做。”

親情長駐

天津援疆醫生群體中,產科醫生是最辛苦的,但也是最幸福的。在她們的手中,迎來了一個個新生命,也誕生了一個個曲折動人的結親故事。

于田縣人民醫院的顧海峰醫生,來自天津市西青區中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婦產科,今年3月底來到新疆,接替第九批援疆醫生、天津市西青區精武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產科盧玉香的工作。顧海峰不僅在醫院為維吾爾族同胞實施產科手術,還接替了盧玉香的結親戶,在新疆于田繼續認3歲的“小石榴”為女兒。

《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

天津援疆醫生顧海峰在於田縣和維吾爾族女兒小石榴在一起

國慶節前夕,顧海峰來到于田縣科克亞鄉喀拉都外村,給“小石榴”送來了書包、玩具和零食,小石榴的媽媽馬衣木尼汗非常高興和激動,感謝盧玉香和顧海峰兩位援疆醫生,“她們像我的姐姐一樣對我好,我和我的孩子真幸福。”

除了小石榴這個女兒,顧海峰醫生在於田縣又認了一位兒子——“小海河”。可謂“兒女雙全”,幸福滿滿。今年4月24日,于田縣阿日希鄉亞依勒幹村的阿米娜木入院待產,出現劇烈的腰痛反應。經過檢查發現,其雙腎積水嚴重,和田地區醫院建議終止妊娠。

顧海峰醫生經過考慮,決定先保胎,同期予以抗感染治療雙腎積水。12天后,5月5日,她聯合泌尿外科醫生,為阿米娜木實施剖宮產加雙側輸尿管支架放置引流術,解決了雙腎積水的問題,新生兒也得以順利降生,母子平安。

阿米娜木一家非常感謝顧海峰醫生,因為這段特殊的情緣,顧海峰認新生男孩做了乾兒子,並給孩子起了個小名,叫“小海河”。在給“小石榴”送玩具和書包的當天,顧海峰醫生又去阿日希鄉看了“小海河”。在離家萬里的崑崙山下,顧海峰有了兩位維吾爾族孩子。

同樣的親情故事發生在策勒縣人民醫院。張新穎和應雪嬌分別是來自天津市津南醫院、紅橋醫院婦產科的援疆醫生,在策勒縣人民醫院婦產科工作。今年4月初的一天晚上,她們接到了電話,有一孕婦,頭胎臨產,胎頭高浮合併巨大兒,如繼續自然分娩,極有可能發生難產及不可預估的風險。她倆馬上趕到醫院,即刻決定進行剖宮產手術。4分鐘後,產婦娩出了胎兒,為一巨大男嬰,體重達9斤4兩。4月末的一天晚間,她們倆再次接到科室打來的電話,一產婦情況緊急,需實施剖宮產。她們又一次緊急趕往醫院進行手術,待手術完成後已是凌晨1時。這次出生的是一個女孩。

一個月內,兩個孩子的出生都遭遇了困難,但在援疆醫生的幫助下,孩子都順利降生。而且這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讓援疆醫療團隊記憶深刻,她們將男孩取名為“大山”,女孩取名為“小雪”。大山和小雪出生後,即被策勒縣人民醫院天津援疆醫生組確定為結親戶。滿月之際,天津援疆醫生精心購買了嬰兒用品、衣服等物品前往探望慰問。這一舉動,感動了孩子的家人和鄰居,在當地傳為佳話。

十多年來,一批批天津的醫務人員奔赴新疆,在這片土地上奉獻青春與汗水,守護著同胞的生命和健康。醫生和新生兒家庭的結親,更讓維吾爾族同胞們感受到了祖國大家庭的溫暖,也讓天津與和田兩地的友誼綿延久長。

《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

●天津衛視《天津新聞》:“飛地”治理 為民惠民——西青區持續推進“飛地”治理工作

●【學習強國報道】融媒建設|天津西青區融媒體中心:融而為一 合而不凡

●《今晚報》頭版刊發:西青區鄧店村的文化興村之路

●放假不放鬆 緊繃安全弦 西青區領導調研重點項目建設及節日旅遊安全工作

●《天津日報》頭版刊發:天津西青煙火氣點亮“夜間經濟”

《今晚報》刊發:西青區援疆醫生在和田踐行醫者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