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 西北藏漢邊緣90年前生活記錄

分享一組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讓我們一覽地處西北藏漢邊緣的臨潭地區90年前生活記錄影像。

臨潭縣隸屬甘南藏族自治州,古稱洮州,位於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東部,地處青藏高原東北邊緣,是農區與牧區、藏區與漢區的結合部。 臨潭境內屬高山丘陵地帶,海拔在2209—3926米之間,平均海拔2825米。

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千百年來一直是隴右漢藏聚合、農牧過渡,東進西出、南聯北往的門戶,被史家稱為北蔽河湟,西控番戎,東濟隴右的邊塞要地,是唐番古道的要衝地段,史稱“進藏門戶”,是始於宋、興於明、止於清的有名“茶馬互市”。


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 西北藏漢邊緣90年前生活記錄


1933年,臨潭的集市日,非常熱鬧,人流穿梭不息。

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 西北藏漢邊緣90年前生活記錄

1932年,臨潭的漢族婦女。臨潭方言依然保留著五、六百年前的江南官語,臨潭的漢族和回族多為明初西征甘南的將士和遷移居民的後裔,祖籍明朝的應天府,今南京一帶。

其實早在西漢王朝時,就大規模遷徙災民於洮州,遂給當地帶來中原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化藝術。

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 西北藏漢邊緣90年前生活記錄

1933年,臨潭,洮河渡口。

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 西北藏漢邊緣90年前生活記錄

1933年,臨潭,裝有羊毛包的手推車和馬車行進在洮河岸邊的路上,商業貿易通恆於外。

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 西北藏漢邊緣90年前生活記錄

1933年,臨潭,洮河岸邊的路。

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 西北藏漢邊緣90年前生活記錄

1933年,臨潭與卓尼的界河,洮河。沿著甘南靠向北方高地的洮河流域,曾有“進藏門戶”之稱。

唐朝時始置臨潭縣,相傳因縣址臨近水潭,故名。清時設洮州廳,民國二年(1913年)復置臨潭縣至今。

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 西北藏漢邊緣90年前生活記錄

1934年,臨潭附近的長城遺蹟,《臨潭縣誌》有記“明邊牆是古長城西端之起點”。

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 西北藏漢邊緣90年前生活記錄

1934年,臨潭附近的長城遺蹟。

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 西北藏漢邊緣90年前生活記錄

1934年,臨潭一帶的乾燥河谷地帶,土壤厚實,地氣較暖,被來自江南先進農耕地域的百姓開墾精耕細作。

1930年代甘肅臨潭老照片 西北藏漢邊緣90年前生活記錄

1938年3月,臨潭,洮河岸邊的喇嘛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