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臨死前感嘆“諸臣皆誤朕”,恐怕朱允炆最想說!

引言:

公元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攻入北京,大明崇禎帝自縊於煤山。朱由檢臨死之前留下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致逆賊直逼京師,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死的可謂壯烈,是明朝皇帝中為數不多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主。在整篇遺言中,崇禎還留下最重要的一句潛臺詞:是文臣人人皆可殺!我們作為旁觀者揣測,在朱由檢眼裡明亡於萬曆之說站顯然不住腳,坐實東林黨誤國之嫌,文臣亂政,朕罪無可恕!

再回到洪武三十一年(1377年)朱允炆繼位,年輕的建文帝顯然沒有意識到“文臣執政”的弊端。朱允炆一改朱元璋重典執政的暴戾,背地裡卻想秀肌肉與藩王扳手腕。前後溫軟、強勢的政治理念看似矛盾卻有跡可循,因為中央集權在任何時代都是最大的難題,可朱允炆偏偏輕信鴻儒之流,相比嘉靖的偏執,“諸臣誤朕”更適用於他自己。

崇禎臨死前感嘆“諸臣皆誤朕”,恐怕朱允炆最想說!

藩王問題引發的政治危機。

朱元璋在全國各地分封了二十四個兒子和一個孫子為王,這些藩王有獨立的軍隊和王府。按照朱元璋:“令世世皆食歲祿,不授職任事,親親之誼甚厚。”的美好願景,藩王們只管吃喝玩樂安享太平,唯獨出現問題的是他賦予藩王守護邊疆的重任,在軍事上傾斜過多,導致個別藩王擁有大規模的軍隊編制,靖難之役的罪魁禍首朱棣就自擁十萬多兵馬。

藩王和王權本質上並不衝突,兄弟們負責戍守邊疆,皇帝負責治理天下。問題是朱元璋選擇的繼承人有問題,嫡長子朱標意外死亡後,嫡長孫朱允炆被破格錄取,叔叔和侄兒可不就那麼曖昧,曾經朱棣就不止一次調戲過他這個未成年侄兒:“不意兒乃有今日”。朱元璋一薨,朱允炆又如何讓各位叔叔服氣,安分守己聽自己話?那麼削藩勢在必行,藩王和皇權在潛移默化中互相排斥。

崇禎臨死前感嘆“諸臣皆誤朕”,恐怕朱允炆最想說!

好吧,削藩是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

如何削藩?早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爺孫兩就討論過這個問題,朱允炆也有明確的思路:

第一,道德禮法感化。第二,異地置換封地。第三,暴力解決問題。

朱元璋也很是欣賞孫子的應對能力,可偏偏就削藩一事還是突然倒戈,說好的聽爺爺的話,結果是自己騙自己。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三位影響朱允炆削藩的文臣大儒:方孝儒、黃子澄、齊泰,方孝儒號稱“天下讀書人的種子”,朱允炆的老師,一直從事講學工作,凡事有重大事情朱允炆必向其請教。

黃子澄東宮伴讀,朱允炆的鐵桿追隨者,無話不談的兄弟。齊泰,進士出生,沒有帶過兵,卻任職兵部左侍郎。

我們現在來看,三位肱股之臣包括朱允炆在內,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書生自意氣,揮斥能方遒!典型的都屬於沒做過飯卻會擺譜的主。在削藩事宜上,三臣團隊都意識到藩王存在的危機,但都忽略了削藩過程中的意外事件。相比東林黨亂政,朱允炆團隊空前團結,只不過在削藩一事中,三臣顯然起到的負引導作用。當朱允炆把削藩提上日程,黃子澄率先表態:

“諸王僅有護兵,只能自守,倘若有變,可以以六師監之,誰能抵擋?漢朝七國不可謂不強,最後還是滅亡了。大小強弱之勢不同,而順逆之理更相異啊!”


崇禎臨死前感嘆“諸臣皆誤朕”,恐怕朱允炆最想說!

把天下共主,君強臣弱的主觀思想深深的埋伏在朱允炆的腦海,讓朱允炆失去對藩王的主觀判斷力。其實,朱允炆手下不缺仁人智士,高巍和御史韓鬱以及戶部侍郎卓敬已經就削藩一事提到更合理的建議:

“欲天下治安,莫如眾建諸侯而少其力。’今盍師其意?勿行晁錯削奪之謀,而效主父偃推恩之策。在北諸王,子弟分封於南;在南,子弟分封於北。如此,則藩王之權,不削而自削矣。”

以推恩的方式逐步消化摩擦,以異地易權的方式化解王權。這三人是朱允炆班子成員中少有的明眼人,可惜影響力比不上方孝儒、黃子澄這類型大咖。未出宮門半步的朱允炆一直受儒家文化薰陶,更沒有一點執政經驗,更可怕的是同樣輔政的三臣也是紙上談兵之流……可惜常年培養的階級感情開始發揮巨能量,開始把朱允炆引誘到暴力削藩的方向上。

崇禎臨死前感嘆“諸臣皆誤朕”,恐怕朱允炆最想說!

失敗的削藩行動,諸臣無罪?

削藩事宜開始轟轟烈烈的拉開大幕,在行動中朱允炆迷信黃子澄,開始從實力弱小的藩王下手,先後吧周、齊、湘、代等藩王逼死的逼死,貶謫的貶謫。一直蟄伏的朱棣早在觀察風向,最終打著清君側的口號發動靖難之役,浩浩蕩蕩的開始造反之路。在朱棣造反前後,三臣又幹了幾件蠢事。

第一,決定削藩時已經確定敵我關係,朱棣在入京的後,竟然把持道德親情放虎歸山。

第二,削藩過程不合理,沒有做到擒賊先擒王,讓朱棣又充沛的準備時間。

第三,任用李景隆為帥,真正的紙上談兵之徒,用人方面三臣的眼光實在不敢恭維。

第四,迂腐陳舊的執政理念,以及婦人之仁,雙方拉開架勢了,朱允炆盡然還下令務必不要殺死朱棣,背上殺叔叔的惡名。

崇禎臨死前感嘆“諸臣皆誤朕”,恐怕朱允炆最想說!

最終朱棣從北平一路殺向南京,逼的朱允炆逃走,皇位也丟掉。現在來看,朱允炆皇位丟的不冤,除了自己深受四書五經的影響,恐怕就屬三臣盲目自信,錯誤的引導帝王婦人之仁。相比之下,崇禎東林黨誤國,也有自己作死的成分,皇位丟的不冤。

朱允炆跑了,跑的一乾二淨。朱棣開始對他的老班底清算方孝儒、黃子澄、齊泰等重臣全被連坐,最有名的就是方孝儒了被連續誅十族,只可惜高鬱、高巍等人也受到牽連,我相信朱允炆大權旁落,難道不會感嘆,諸臣誤朕?所謂名士,不是真士,文臣誤國的背後是朱允炆誤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