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臉”的時代真的來了?

2017年的《最強大腦》上,許多人通過百度機器人小度,初步瞭解了人臉識別技術,而到了今天,我們見證了從現金支付、掃碼支付到刷臉支付,從手持紙質車票到依靠人臉識別閘機進站,

人臉識別技術如今已可以穩定運行並服務於大眾、服務於社會。

“看臉”的時代真的來了?

1

人臉識別技術與其他生物特徵識別技術相比,不僅使用方式簡單快捷,獲取方便、非接觸性驗證及優異的可擴展性等都是其現在備受關注和青睞的原因,大大節約了人們的時間,時間和空間效率都有極大提高。

推行人臉識別是為了增強基礎信息認證能力,使個人信息安全係數更有保證,還成就了社會安全防範方法和風險應對措施。國內的視頻監控系統基本都普及了人臉識別技術,是公安部門用來監測違法情況的信息採集工具。

多維數據、跨系統智能、融合應用,在今天已成為提高應對新型犯罪能力的必然趨勢。半個月前涉及7人命案、潛逃20年的勞榮枝能夠落網,人臉識別功不可沒。而之前靠著抓逃犯上了熱搜的張學友演唱會,人臉識別技術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降低了社會上所存在的潛在風險,維護了社會的和平穩定。

2

但是一項新技術的誕生必然伴隨著不少的質疑和挑戰,2019年12月12日,美國《財富》雜誌報道,美國聖地亞哥的一家人工智能公司Kneron用高清3D面具和照片,在世界多地成功欺騙了包括中國的微信、支付寶以及中國的火車站。由此,引發了人們關於人臉識別安全性和隱私性的一些討論。

“看臉”的時代真的來了?


我認為,很多情況下人臉是公開數據,我們每天走在街上都能被人看到,不能說人臉就不能給別人看了。實際上,我們的人臉信息早就已經相互流通和流動了,所以不能因為個別隱私洩露事件就對這一技術採取禁止的態度。

不過,我從來不認為隱私是不值得被重視的,但公民的隱私是一個相對的狀態,隱私洩露從來都不只是人臉識別技術才有的問題,安全問題的出現為我們敲響了隱私需求的鐘聲,在這樣正向的發展趨勢下,我們才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保障。我們需要清楚的一件事是:人臉識別與隱私、安全從來不是零和博弈、非此即彼的關係。我們始終應當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去積極支持,而不是消極否認。

3

但若是說人臉識別能夠完全取代未來身份證或其他傳統模式,我也是不同意的。

每一種技術都有其存在的優勢和不足,不能因為某一種先進技術風頭正盛就只進行強制性的普及,也不能因為某一種方式瀕臨淘汰就完全切斷其使用途徑,更新換代是一種進步,但強制性的更新換代是一種私刑,不能讓我們的生活變成簡單粗暴的單選題。換種事物,那也是一樣的道理,電子書縱然輕便,依然取代不了紙質書厚重的觸感。不管是人臉識別,還是其他闖入我們生活的新技術,都只是給我們的生活多增添了一個選擇,它終究只能是一個選擇。

“看臉”的時代真的來了?


總而言之,目前人臉識別技術帶來的不利影響,均為可被規範的影響,若從長遠來看,因為暫時的缺陷放棄發展一項極具潛力和未來價值的技術是值得商榷的行為。它的興起不是偶然,而是有著真真切切的益處,順應了未來社會的發展趨勢,解決了當下用戶們的痛點的。應該努力的方向是:切實解決用戶關心的隱私問題、安全問題,促進人臉識別技術良性發展,規範技術的良性使用,才是真正讓新興技術為我們所用,才是應用技術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