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倉位系列三,驚人發現

​接著系列二,我們今天說說比較基準和具體建模過程。


上次我們選了一個叫統A的比較基準,我們來看看他和其他寬基指數的比較:

私募倉位系列三,驚人發現

從2009年12月到2019年12月,整10年的數據對比。十年間這幾個寬基指數大多收益不佳,滬深300年化收益1.37%,中證500年化收益1.62%,上證50 年化收益1.84%,中小板1.65%。只有創業板的收益不錯有6.94%,但是創業板指數是2010年6月才開始編制的,而等權統A的年化收益是7.25%。


其實從圖上我們直觀的就可以看出這幾年A股的風格變化分為這幾段:

1、2009到2012泥沙俱下,沒有贏家

2、2013到2015是創業板的狂歡,小市值的盛宴。

3、2016到2018是藍籌白馬行情,這個不太直觀,但是從等權的統A表現優於創業板也能判斷出,是上證50、和滬深300這樣的權重在抬升指數。

4、2019至今的風格似乎有所迴轉


所以目前等權重是能最好的反應A股的實際情況。這個也好理解,比如一個班裡幾十個學生,等權重就是絕對平均的民zhu,每人一票。而加權就是根據體重大小給與不同的投票權。那麼問題來了,如果體重200斤的孩子給8票,體重正常的孩子1票,那麼一旦有事投票,反應的就不可能是全體班裡孩子的平均意願,而是超重的孩子們的意願。


every coin has two sides。因為我們的超重孩子都是虛胖——那些巨無霸都不太給力,所以我們的指數這10年沒動。而美國那邊巨無霸不僅胖還是十佳青年,所以一直漲不停,指數就漲上天了,他們那邊加權的結果肯定會優於等權的。如果我們未來也往這個模式發展,有一天等權指數也不會再有最好看的收益率了。


既然目前最好的是等權統A,那我們就對標他。接下來,我們能通過對於私募倉位的調整獲得超額的收益嗎?為了回答這個問題。第三步,煎炒烹炸來了。


一上來,我們嘗試一個簡單的小炒:

比如2010年1月10號左右,我們得到2009年12月的私募倉位數據,我們已經來不及在一月整個月調倉了,我們就在下個月2月調倉。


怎麼調呢?很簡單設定一個及格線的低倉位和一個高標準的高倉位,比如:分別是60%和90%吧。


當前一個月的私募倉位是50%時,低於及格線60%這時空倉;

如果前一個月的私募倉位是70%,介於60%和90%之間,不調倉維持半倉;如果前一個月的私募倉位是95%,高於高標準90%,這時滿倉。


好了,模型就按照這種機制運行,最終只看收益率高低決定好壞,不考慮其他指標。其實,倉位的狀態就三種情況,我們分別用三個係數來表示:空倉是0,半倉是0.5,滿倉是1。根據每個月月末和月初的指數能到到一個收益率。用這個係數乘以指數收益率,就能得到我們的調倉收益率。但是低倉位和高倉位分別是兩個變量,比如(低倉位30%,高倉位60%)和(低倉位50%,高倉位90%)就是兩種不同的情況,其實模型的尋優就是找到使收益率最優的結果。


這裡我們不討論嚴格的數學過程,只說結論:在低倉位30%和高倉位為80%時有最優解是年化7.76%,略優於7.25%的等權統A收益。但是這就是最優結果了嗎?我們觀察數據會發現其實歷史上私募倉位一直都大於30%,很少高於80%。所以實際上,是沒有空倉,很少滿倉,經常半倉得到了最優的結論。

私募倉位系列三,驚人發現


那麼如果反向操作呢?就是在私募低倉位時,滿倉;私募高倉位時空倉,其餘時候繼續半倉,會怎樣呢?結果很驚人:年化達到了9.06%:

私募倉位系列三,驚人發現


所以說拿私募倉位當作反向指標會更好?這個似乎有點和常識不太符合啊。問題出在哪裡?有可能是我們的操作太滯後了。所以改變方法,上煎炸燉煮燜:


這次,我們將每個月的收益率分成兩段,一段是得到私募倉位前的半個月,另一段是得到私募倉位後的半個月。然後再引入兩個變量:前半月的漲幅限制和前半月的跌幅限制。


舉例:

還是有空倉係數為0,半倉係數為0.5,滿倉係數為1三種狀態;

低倉位,高倉位,前半月漲幅限制,前半月跌幅限制,四個變量;

後半個月的收益率乘以當月得到的倉位係數,前半月的收益率乘以上一個月的倉位係數;


比如四個參數分別設為30%,80%,10%,-5%

那麼2010年1月得到了2009年12月的私募倉位為55.5%,得到數據的這個前半個月指數漲了6.32%,那麼我們按照一般的正向思路操作下來:


首先比較55.5%和高低倉位,正好介於30%和80%之間所以保持半倉,不調倉。如果這個倉位是大於80%的,本來計劃要滿倉的,但是再比較這個前半個月的漲跌幅6.32%與漲幅限制10%的大小,現在是小於10%,就調整為滿倉。如果大於10%,就不調倉了,因為雖然高於高倉位,但是已經漲了,所以繼續保持半倉。同理如果小於30%,就要比較跌幅是否小於跌幅限制,如果小於,就不空倉。反之則按計劃調整為空倉。這裡的思路有點繞,需要讀者朋友們自己多捋順幾遍。不願意燒腦的朋友們也可以跳過直接看結論:


最優結果是可以得到12.37%的年化收益,大大高於等權統A的7.25%,超額收益達到5.12%。當然我也試驗了高於高倉位減為空倉,低於低倉位加滿倉的反向做法,結果並沒有正向操作來的好。

私募倉位系列三,驚人發現


結果最優時的低倉位參數為40%,高倉位參數為75%,最大漲幅限制參數為10%,最大跌幅限制參數為-5%。這些參數有什麼實際意義呢?我分別拆解每個參數發現,除了低倉位參數是在均值2個標準差以下達到最優,其他3個參數都是在均值1倍標準差附近達到最優。用白話翻譯最優結果實際上是要求:不能出現空倉,常常半倉,偶爾滿倉。


最後,我總結一下。針對這些私募大佬的平均倉位變化,我們滯後較短的時間調倉(滯後10天到1個月左右),可以得到超額收益。證明這些私募大佬的平均倉位裡含有有效的市場信息。


另外不要空倉。這是重要的一點,在不用槓桿,買指數的情況下,踏空永遠比被套的風險更大。


當然,這裡有個現實的問題,等權的統A指數是普通投資者摸不到看不著的,我們如何能在實戰中利用這個優勢呢?這個是非常有趣的問題,我也在思考中。也歡迎大家集思廣益,一起發散思維。


點在看、點轉發、點關注、點星標。點點點點點!

歡迎關注“宏觀數據種草”,希望拋磚引玉,啟發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