毌(guan)丘儉(jian),三國時期曹魏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

1904年,清朝奉天輯安縣(今吉林省集安市)團練高德隆,奉命修築通往集安縣城的公路時,在鑿石挖土時發現一殘斷碑石。殘碑長39釐米、寬30釐米、厚8釐米。碑文為典型的漢代隸書陰刻,字體端莊、筆畫規整,由右至左豎行斫刻,可釋讀的字體為七行,47個字,另有3字已殘,共計50字。高德隆知道,這塊殘碑將揭開塵封中韓之間的千年歷史之謎。

毌(guan)丘儉(jian),三國時期曹魏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


高句麗古都集安(國內城,丸都城),地處吉林省東南部,北與通化市接壤,西南與遼寧省桓仁縣、寬甸縣毗鄰,東南隔鴨綠江與朝鮮慈城郡、謂源郡、楚山郡和滿浦市相望,邊境線長200公里,是我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素有“吉林小江南、國家生態園”之美譽。

世界文化遺產地集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作為高句麗民族早期的重要活動地區之一和高句麗王族桂婁部中心所在地的集安,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類生息、繁衍。

毌(guan)丘儉(jian),三國時期曹魏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

高句麗在公元3年左右遷都至此,建立國內城,直到十九代好太王擊敗百濟,降服新羅開疆拓土,二十代長壽王才將國都南遷至王儉城(今平壤)。參見前文關月山,好太王,韓日第一戰

190年,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遼東太守公孫度自封遼東侯,割據遼東,玄菟,樂浪,帶方諸郡。

毌(guan)丘儉(jian),三國時期曹魏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

197年,高句麗故國川王故去,其三弟延優即位,遭到其兄拔奇的反對,為了爭奪王位,兩人發生火併。拔奇向公孫度求援,出於削弱高句麗的打算,公孫度派兒子公孫康帶兵支援拔奇。公孫康大破高句麗大軍,攻陷王城國內城,迫使延優在國內城附近山上重新修築山城,209年,丸都城建成,延優正式遷都,後世延優也被稱為山上王。

233年,東吳出使遼東公孫淵,未料公孫淵反目,東吳使節逃至高句麗丸都城,假稱奉命出使高句麗,反被公孫氏劫掠禮物。高句麗與公孫氏反目,並向東吳稱臣,東吳也賜封高句麗王“位宮”為單于稱號。

236年,高句麗害怕與東吳的密切關係,會惹怒臨近的曹魏,於是斬殺東吳使者獻與曹魏,並表示願意協助曹魏一同夾擊公孫氏。


238年,司馬懿領軍征討公孫淵,高句麗從後出兵夾擊,公孫氏從此覆滅。協助曹魏的高句麗,並未從公孫氏的四郡土地中分得任何好處,因此暗中惱火,頻頻出兵襲擾遼東。

毌(guan)丘儉(jian),三國時期曹魏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

242年,高句麗侵擾西安平縣,試圖佔領整個鴨綠江河谷,切斷朝鮮半島與中原地區陸路的聯繫,最終達到佔領朝鮮半島上樂浪,帶方二郡的目的。曹魏政權識破了高句麗這一戰略企圖,並立即派譴勇將毌丘儉回師遼東。

毌丘儉,字仲恭,山西聞喜人,多計謀,善於用兵。曾出任荊州刺史,幽州刺史,還以副帥身份參與司馬懿滅公孫氏的戰爭,後被賜封安邑侯,鎮守遼東。


244年,毌丘儉率萬人從玄菟郡(今撫順市)出發征討高句麗,高句麗王位宮親自率兵2萬至沸流水(今渾江)迎戰,在量口與魏軍展開大戰。毌丘儉初戰不利,死傷三千多魏兵,高句麗乘勝追擊,又斬殺三千魏兵。位宮大勝而歸,對部下說,魏軍名將毌丘儉言過其實,反被高句麗打的丟盔卸甲。

毌(guan)丘儉(jian),三國時期曹魏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

毌丘儉敗退後,聚攏殘兵,與將領商議對策,總計失敗原因是不熟悉高句麗軍的戰術,並斬殺了動搖軍心的將領,軍心大振。次日再戰,魏軍大敗高句麗軍,僅千餘人退回到都丸城。

丸都山城北高南低,海拔最高處676米,城周長為6951米,全城有城門五處,南牆還有一甕門,山城的西北峰頂還修築了一座直徑為8米的瞭望臺。毌丘儉採取“束馬懸車”,攻下丸都城,位宮僅攜帶妻子落荒而逃。毌丘儉火燒高句麗都城,斬殺未逃脫的千餘人後,引兵歸還。但位宮隨後積聚力量,很快又恢復統治。

245年,毌丘儉再次征討高句麗,魏軍分南北兩路出兵高句麗,北路軍由玄菟郡太守王欣統領,經由夫餘之地進入高句麗,位宮問訊後逃往沃沮。王欣緊追不捨,擊破沃沮各部落,斬獲3000餘人,直至追擊到肅慎地區,位宮也在逃往途中病故。

南路軍由樂浪郡太守劉茂,帶方郡太守弓遵水靈,向現在朝鮮江原道進發,一舉攻破臣屬高句麗的東穢,東穢不耐侯舉城投降曹魏。

曹魏在這一場戰爭中,徹底打跨了高句麗的軍事力量,並將勢力發展到了朝鮮半島的中部,樂浪,帶方二郡的統治得到鞏固。高句麗在這次戰爭中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王都被毀,死傷數萬,人民流離失所,元氣大傷。

毌丘儉為紀念這場軍事勝利,命令工匠刻石紀功。這就是前面高德隆發現的毌丘儉紀功碑。毌丘儉紀功碑是目前中國東北地區所發現的歷代碑刻中最早的碑刻作品,銘記了三國時期曹魏名家毌丘儉征伐高句麗的戰事經過,可與《三國志》等史書記載相印證,是有關高句麗史實最早的一塊碑刻。

高句麗幾遭滅頂之災,在隨後的四十餘年裡,高句麗不敢進入遼東半步,並頻頻向魏、晉納表稱臣。在曹魏擊破高句麗後,留在沃沮的高句麗人部落的後代建立了新羅。朝鮮半島開始了前三國時代。

249年,高平陵事變之後,曹魏的軍政大權落入司馬懿手中,254年,司馬懿之子司馬師廢除魏帝曹芳,次年毌丘儉發動文欽之叛,後被司馬師平定後,被誅滅三族,毌丘儉與王凌之叛,諸葛誕之叛這三次反對司馬氏的叛亂被統稱為淮南三叛。

毌(guan)丘儉(jian),三國時期曹魏與高句麗之間的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