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毌丘儉篇(上)

三國良將系列之毌丘儉(上)

煮酒論英雄,且談三國人物。

三國時期,儘管魏蜀吳三方互相攻伐幾十年,但三國各自在對外族的戰爭中均處於強勢地位。究其原因,三國分別擁有相對穩定的國家體制,並且連年戰爭中鍛煉出一大批精銳士兵,整個國家的大部分資源都用在軍隊上,國家機器始終保持高度戰備狀態是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三國分別在對外族的戰爭中湧現出一批名將。單就魏國來說,主要戰功在擊敗外族的將領就有田豫、牽招等。今天我們講的這位魏國大將,便是遠征高句麗,幾乎將其滅國的曹魏名將毌丘儉。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毌丘儉篇(上)


毌丘儉重大事件之一——東宮舊臣,直言勸諫

毌丘儉(?—255),字仲恭,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毌丘是複姓,相傳起源自春秋時期衛國毌丘邑,有人以地名為姓氏,逐漸流傳。後來毌丘姓的人紛紛改為單姓,大多數改為邱姓,毌丘複姓今天應該已經沒有人使用了。

毌丘儉是名將之後,其父毌丘興在曹丕為帝的黃初年間任武威太守,安撫百姓、討伐叛逆,立下不少功勞,被封為高陽鄉侯,在當時是涼州僅次於金城太守蘇則的名郡守,後來還進入朝廷擔任將作大匠,是九卿級別的高官。

毌丘興去世後,毌丘儉承襲爵位,並擔任平原侯文學。平原侯便是曹叡,毌丘興這個官職,就是幫助曹叡處理平原國境內的禮儀教化方面的事務。

黃初七年(226)魏明帝曹叡即位,毌丘興被提拔為尚書郎,不久改任羽林監,即皇帝禁軍羽林軍中的將領。因為毌丘興是曹叡做平原侯時就跟隨的嫡系班底,有這層關係,自然得到曹叡的重點培養。

《三國志·毌丘儉傳》載:以東宮之舊,甚見親待。出為洛陽典農。

東宮指代太子,即曹叡稱帝前毌丘儉就為其下屬。以毌丘儉做洛陽的典農中郎將,為首都軍隊供應糧食,雖然官職不算太大,但好處就是天子腳下,表現機會多,不愁沒發展。只不過毌丘儉上任後,曹叡很快就出了道難題。

對魏明帝曹叡有所瞭解的朋友會知道,曹叡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皇帝,很難用簡單的明君與昏君來概括。曹叡在軍事上面對吳蜀連年北伐應對得當,內政上修訂法律用刑謹慎,所以魏國整體運行得比較平穩。但曹叡同時好大喜功,特別是熱衷於修建宮殿。正史中不少官員在不同場合都勸諫過曹叡,這當然也包括本文主人公毌丘儉。

修建宮殿需要大量勞動力,軍隊自然不能動用,只能徵調農民。但農民的第一要務是種田,如果不種田就沒有糧食,國家收不上糧食軍隊就吃不飽,軍隊吃不飽就打不贏仗,到時問題就嚴重了。作為典農中郎將的毌丘儉既然負責農業,便冒險上疏直諫。

《三國志·毌丘儉傳》載:時取農民以治宮室,儉上疏曰:“臣愚以為天下所急除者二賊,所急務者衣食。誠使二賊不滅,士民飢凍,雖崇美宮室,猶無益也。”

曹叡雖然酷愛華麗的宮殿,但有一點好,就是不會因為忠言逆耳就遷怒臣下,更不會因此懲罰對方。曹叡屬於那種心裡一清二楚的聰明人,但就是缺乏自制力。所以在位後期大臣之言勸諫,曹叡只當耳旁風,心情好時還表揚諫臣,但就是不改。

毌丘儉勸諫到底有沒有用,歷史沒有記載。根據史料綜合來看毌丘儉勸諫發生在曹叡在位前期,而當時曹叡確實聽取了部分意見。只不過很快,毌丘儉從京城洛陽調到荊州擔任刺史。由京城的典農中郎將升為荊州刺史,看起來似乎是升官,但誰敢保證這不是曹叡為圖耳根清淨採取的措施呢。

無論如何,荊州作為南部前線地區地位重要,曹叡對毌丘儉還是頗為看中。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毌丘儉篇(上)


毌丘儉重大事件之二——初討公孫淵

青龍三年(235),曹叡打算征討遼東,認為毌丘儉既可靠又有才能,於是將其調任幽州刺史,加渡遼將軍、使持節、護烏丸校尉。

當時遼東地區實際統治者為公孫淵,自東漢末年以來公孫家族統治遼東已歷三世四任,雖然名義上是曹魏臣子,實際就是獨立王國,而且公孫氏政權在朝鮮半島、今我國東北地區都擁有很大影響力,許多少數民族部落歸附。東吳甚至通過海路多次與公孫淵聯絡,組織反魏聯盟。

應對吳蜀兩個勁敵已經很頭疼,如果放任公孫淵不管,無疑是埋在身邊的定時炸彈。曹操與曹丕時代因為各種原因沒有下手,到曹叡這裡終於決心徹底剷除這個隱患。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毌丘儉篇(上)


毌丘儉來到幽州不久,便聯合與魏國親善的鮮卑、烏桓部落聯合進兵至遼東邊界。事實證明曹叡眼光沒看錯,毌丘儉確實非常有手段。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毌丘儉積極籠絡周邊遊牧民族,包括右北平烏桓單于寇婁敦、遼西烏桓都督王護留等人,甚至幾十年前跟隨袁尚逃到遼東地區的五千多漢人,紛紛被毌丘儉拉攏過來。寇婁敦單于派弟弟阿羅盤等人前往洛陽向曹叡朝貢,曹叡封烏桓部落二十餘人王侯爵位,並回贈豐厚的禮物。

《三國志·毌丘儉傳》載:右北平烏丸單于寇婁敦、遼西烏丸都督率眾王護留等,昔隨袁尚奔遼東者,率眾五千餘人降。寇婁敦遣弟阿羅盤等詣闕朝貢,封其渠率二十餘人為侯、王,賜輿馬繒彩各有差。

毌丘儉在公孫淵勢力範圍內大肆挖牆腳,只要智力正常的人都能看清接下來的局勢走向。很明顯,魏國這次要對遼東採取行動,山雨欲來風滿樓。

因為公孫淵名義上仍然尊奉魏國,並沒有公開鬧獨立,所以毌丘儉沒有直接進攻,而是將曹叡親自簽發的文書派人送給公孫淵,內容大致是要徵召公孫淵到京城做官。

公孫淵當然不可能進京,雖然毌丘儉來勢洶洶,但公孫淵也一直積極備戰,所以接到書信後立即舉兵造反。毌丘儉帶領魏軍以及鮮卑、烏桓等部落軍隊發起進攻,然而恰逢大雨,連續不停長達十天,遼河水跟著大漲,打亂了進攻計劃。

在對方的地盤上被暴雨所困非常危險,一方面地形不夠了解,另一方面補給線容易被切斷。為避免更大的危險,毌丘儉只得暫且撤軍。

《三國志·明帝紀》載:淵自儉還,遂自立為燕王,置百官,稱紹漢元年。

這一年為公元237年,割據遼東數十年的公孫家族終於再也不滿足於做別人的遼東太守,宣佈建號改元。這也是三國時期第四個政權,只不過嚴格說來,這個遼東燕國僅僅正式存在了一年左右。

景初二年(238),司馬懿率領四萬魏國中央軍征討,將公孫淵團團包圍在遼隧,最終斬殺公孫淵父子,平定遼東。毌丘儉此戰隨司馬懿出征,戰後因功進封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戶。

雖然平定遼東主要功臣為司馬懿,但作為孤懸遼東數十年的割據力量,公孫氏的實力不容小覷。毌丘儉前期拉攏各路盟友的行為毫無疑問削弱了公孫淵的實力,並增加了己方的戰力,功勞值得肯定。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毌丘儉篇(上)

公孫淵


毌丘儉重大事件之三——遠征高句麗

公孫家族割據遼東,雖然名義上臣服於魏,實際卻相當好戰。公孫家不敢與中原王朝為敵,但經常伺機向其他方向擴張。除了許多遊牧民族歸附外,在朝鮮半島還有玄菟、樂浪、帶方郡,都在公孫政權的管轄下。在中原大地混戰不已時,公孫家族始終牢牢掌控朝鮮半島北部的領土,這與高句麗發生了激烈矛盾。隨著公孫淵被剷除,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出現了:高句麗政權不斷向遼東擴張,甚至出兵攻打遼東城池。

正始五年(244),屢受侵略的魏國終於開始反擊。毌丘儉以步騎兵萬人出玄菟郡,多路並進征討高句麗。高句麗王位宮率領兩萬人在梁口與魏軍決戰,即今天鴨綠江與渾江的匯流處,位宮被毌丘儉打得大敗虧輸,兩萬人幾乎被毌丘儉的一萬人勸諫,位宮狼狽逃往東沃沮(長白山南部)。毌丘儉乘勝進軍,一路披荊斬棘,終於來到高句麗都城丸都。毌丘儉很快攻破城池,並進行了屠城,將丸都城摧毀。

《三國志·毌丘儉傳》載:儉遂束馬縣車,以登丸都,屠句驪所都,斬獲首虜以千數。

丸都城位於吉林省集安市,高句麗政權前後共使用了幾百年作為都城。如今被毌丘儉屠城,只能說是位宮自不量力,自取滅亡。高句麗不斷擴張,觸及了中原王朝的底線,一旦中原王朝能抽出精力應對,必然遭到滅頂之災。

在毌丘儉本傳中還記載了一件高句麗的事,有一名高句麗人名叫得來,擔任沛者這個官職。這位沛者得來屢次勸諫高句麗王位宮,不要招惹魏國,位宮全當耳旁風,仍然屢次出兵遼東。得來因而感嘆:“這丸都城恐怕以後將遍地蓬蒿了!”國都遍地雜草,意思當然是將遭受災禍,得來此人性格很倔強,位宮不聽忠言,得來竟然絕食而死,舉國有識之士紛紛為之惋惜。毌丘儉得知此事,命令部隊不得破壞得來的墓地,並且釋放了沛者得來的妻兒。


煮酒論英雄之三國良將,毌丘儉篇(上)

幽州及遼東區劃


攻破並毀掉丸都城後,毌丘儉班師凱旋。此次大破氣焰囂張的高句麗王位宮,直搗丸都城的大勝是中原王朝在東北地區最遠的征討,一戰擊潰高句麗主力,國王逃入長白山,毌丘儉此次功勞不可謂不大。

然而毌丘儉的東征遠未結束,此次撤軍只是回師修整,更大規模的遠征很快將再次展開。詳細情況下期繼續為您介紹,感興趣的話敬請點擊關注吧,您的支持是我持續更新的最大動力,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