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国兴亡史之(三)教权巅峰

一,卡诺莎之耻


教宗国兴亡史之(三)教权巅峰

额我略七世

1073年额我略七世当选教宗,他主张教权高于君权、教宗可以罢免君主,教宗拥有对教会人员的任免权而君主没有。这引来了德意志国王亨利四世的不满,他对此表示反对,并自行任命米兰主教。额我略七世对亨利四世任命米兰主教十分不满,派人警告他,此举虽不会使他丧失教籍,但会让他丧失王位。


教宗国兴亡史之(三)教权巅峰

亨利四世

1076年亨利四世召集德意志各地主教,声称额我略七世是一个假教士,要废黜额我略七世,但各地主教没有支持。额我略七世于是开除亨利四世的教籍,神圣罗马帝国的许多诸侯也趁机发动叛乱,支持教宗,反对亨利四世。各个诸侯声称若亨利四世不能在一年内恢复教籍,就废除他的王位。面对诸侯的威胁,亨利四世被迫向教宗妥协。


教宗国兴亡史之(三)教权巅峰

卡诺莎之耻

1077年亨利四世前往卡诺莎城堡向教宗额我略七世谢罪,在冰天雪地的城堡外站了3天才获得额我略七世的原谅,恢复了亨利四世的教籍。此事标志着教权高于君权,罗马教宗的权力到达巅峰。

二,君权反扑


教宗国兴亡史之(三)教权巅峰

克莱孟三世(中间)

1080年权力巩固的亨利四世对卡诺莎之耻心怀怨恨,再次反对额我略七世。额我略七世再次开除亨利四世的教籍,亨利四世则扶持克莱孟三世为教宗。1084年亨利四世占领罗马,额我略七世被迫出逃,克莱孟三世加冕亨利四世为罗马人的皇帝。

额我略七世逃到意大利半岛南部向诺曼人求援,诺曼人于是将亨利四世赶出了罗马。诺曼人在罗马烧杀抢掠,引起了罗马人的不满,额我略失去人心,被迫离开罗马,不久在流亡中死去。

三,意大利争夺战


教宗国兴亡史之(三)教权巅峰

乌尔巴诺二世

1086年

维笃三世当选教宗,继续与亨利四世对抗。亨利四世进军罗马,企图推翻维笃三世,但没有成功。不久维笃三世死去,乌尔巴诺二世当选教宗。1096年为了收复被阿拉伯人占领的基督教圣地,乌尔巴诺二世发起了十字军东征,罗马教宗的威望空前提高。


教宗国兴亡史之(三)教权巅峰

腓特烈一世

1152年腓特烈一世

当选德意志国王,1153年教宗安日纳三世为了恢复罗马(1145年布雷西亚的阿诺德将教宗赶出罗马)的统治,请求腓特烈一世进军罗马。1154年腓特烈一世第一次进军意大利半岛,于1155年占领罗马,处决了布雷西亚的阿诺德,恢复了教宗对罗马的统治,教宗哈德良四世加冕腓特烈一世为“罗马人的皇帝”。

为了将富庶的意大利半岛纳入自己的统治下,腓特烈一世此后多次进军意大利半岛,这引起了教宗亚历山大三世的不满,与意大利许多城市组建伦巴底同盟对抗腓特烈一世。1176年伦巴底同盟在莱尼亚诺战役大败腓特烈一世,终结了他对意大利的入侵。

四,教权巅峰


教宗国兴亡史之(三)教权巅峰

西西里国王腓特烈一世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

1197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六世病逝,其子腓特烈一世(神圣罗马帝国的腓特烈二世)遭废黜为西西里国王,奥托四世当选德意志国王。1198年英诺森三世当选教宗,不久西西里国王腓特烈一世之母病重,死前请求英诺森三世充当年幼国王的监护人,于是英诺森三世控制了腓特烈一世。


教宗国兴亡史之(三)教权巅峰

英诺森三世

1209年英诺森三世加冕奥托四世为“罗马人的皇帝”,当奥托四世企图吞并西西里王国时,英诺森三世开出了奥托四世的教籍,扶持腓特烈一世为德意志国王。奥托四世于是同教宗对抗,1214年英诺森三世支持的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在布汶战役击败奥托四世,奥托四世自此无力对抗教宗,次年被英诺森废黜。自此教宗可以废立皇帝,教权到达新的巅峰。

腓特烈一世长大后继续与教宗争夺权力,教宗以开除教籍为威胁,迫使他发动十字军东征。1228年他发动了第六次十字军东征,夺取了耶路撒冷。1250年腓特烈一世病逝后,子康拉德四世进军意大利,继续与教宗争权。1254年教宗意诺增爵四世开除康拉德四世的教籍,不久康拉德四世去世,此后神圣罗马帝国君主不再插手意大利事务,结束了教宗与神圣罗马帝国的争端,伦巴底同盟解散。

总的来说,神圣罗马帝国中期由于帝国分裂,诸侯势大,使得皇权衰弱,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对教宗处于绝对优势。教宗巧妙借助各种势力,将神圣罗马帝国的势力赶出意大利半岛,结束了双方的争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