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策划 | DOCO编辑部

采访 编辑丨 印雪
嘉宾丨张钊维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内容制作工业化的形成,我们在纪实影像领域多了无数种观看的可能,我们的眼界不再局限于纪录片,而是存在于更广泛的世界。

繁杂的信息筛选是否让有选择困难症的你纠结不堪?DOCO编辑部全新推出【DOCO荐片会】板块,旨在让纪实影像的从业者从专业的角度,为读者筛选最值得观看的影片,减少繁琐的选片过程。我们希望荐片人不局限于纪录片导演,也涵盖制片人、策展人和影评人,从更多的维度为大家捕获优质影像。本期荐片人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导演张钊维

导演张钊维

CNEX联合创始人、制作总监;

曾任台湾破周报编辑、香港阳光卫视纪录片总监。2006年参与创办CNEX纪录片机构,支持两岸三地华人纪录片创作与推广,至今已监制上百部纪录片作品。导演作品有《冲天》、《本来面目》、《传家本事》第二季、《万物滋养》第一季、第二季


本期推荐影片《教宗的承继》

导演: 费尔南多·梅里尔斯
编剧: 安东尼·麦卡滕
主演: 安东尼·霍普金斯 / 乔纳森·普雷斯 / 胡安·米努欣 / 路易斯·尼科

内容梗概: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讲述了近 2000 年来最戏剧性的权力交接事件之一。主教贝尔格利奥(乔纳森·普雷斯饰演)对教会的发展方向感到十分失望,因此向教皇本笃(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申请在 2012 年退休。然而,面对丑闻和自我怀疑,善于内省的教皇本笃召见对他最严厉的批判者和未来的继任者来到罗马,在梵蒂冈的围墙之内,展开了一场传统与进步、罪恶与宽恕之间的斗争,这两位截然不同的人直面各自的过去,以图寻找共同点,以及为全世界十亿信徒开创未来。

影片部分获奖信息:
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2020)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安东尼·麦卡滕
第77届金球奖(2020)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提名)
电影类 最佳编剧(提名)安东尼·麦卡滕
第73届英国电影学院奖
电影奖 最佳英国影片(提名)
电影奖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安东尼·麦卡滕
电影奖 最佳选角(提名)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荐片人的推荐理由

这是一部基于真实故事改编的、以对话呈现的非虚构剧情片,其实当下对话体的影片比较不多见,大多数观众也会觉得很枯燥。但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思想作品都是对话体,不论是中国的《论语》、印度的《博迦梵歌》、还是古希腊的《理想国》,都是学生问问题老师回答,主要是靠口传心授,后来以文字呈现。但是要成为电影,就不能只是问答题,否则就变成是访谈类电视节目,而不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作品。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我国最早对话体哲学内容《论语》)

CNEX前两年做过一部记录片叫《幸福定格》,是基于夫妻之间的对话而形成的。但这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是双方势均力敌的对谈。其实纪录片很难达到让对话的双方愿意把内心所有的感受都揭露出来,但如果加上适当的剧情演绎,反而更能触及深度内在。在这个层次上,表象上的真实或虚构与否——是不是fact?是不是reality?——已经不是重点,如何捕捉心灵的本真(authenticity),才是必须回应的问题。所以,《教宗的承继》虽然是基于真实发生的事情,但也有部分是进一步的剧情推演,带着非纪实的元素,这会让对话和人物更立体、更深入。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幸福定格》剧照)

在这部影片中,你可以感受到两个人物的每段对话是层层递进,触及到很多问题核心,最表层的就是: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面临危机时,要采取什么方式解决危机?保守还是开放?这不是透过表面的制度运作就可以完成的。实际上,所有社会、政治、家庭的冲突,其背后都会经历私密的对话和立场表达。就像片中两个人晚餐后坐下来喝酒聊天,这在外交领域里经常发生,但又不是形式上的外交语汇,而是一个软性交心的过程。透过这些过程,这一前一后两位教宗让我们明白:即便在同一个团体内部,也会有不同看法和立场;即便有不同看法和立场的冲撞,最终也必须找到共同的出路。这个启示,对现在人类社会如何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来说,是很重要的。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教宗的承继》截图)


因为当前的疫情,我们可以感知到这个世界每一天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也会接收到各种讯息。比起疫情之前,如今我们能看到普通人更丰富的样貌,也会对不同地区的日常生活和内在情感有了更深的认识。过去我们看世界的窗口,现在依然是同样的窗口,但因为疫情穿透了许多表象,使我们可以看见另一道光,虽然还不是很真切,但我们对这世界的不同文化感受会更清晰。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这是很珍贵的体验。

因此在这个特殊时刻看这部片子,内心会特别清澈澄明。影片中未来的教宗,在年轻时经历过非常剧烈的社会、政治与情感冲突,他一直把这份深刻的痛楚带在心上,但另方面也不断寻找方法去面对和处理这些痛苦。他其实是在教导世人,当我们面临痛苦和冲突的时候,要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教宗的承继》截图)

在拍摄手法上,这部影片以大量手持进行正反打拍摄,这会让观众产生很特别的亲近感,手持会让观众有身处对话现场的感觉,就像《抢救大兵瑞恩》当中诺曼底登陆战那一场。另一方面,两位老戏骨不仅是在念台词而已,他们各自都有很多细腻的动作和表情反应,可能这是无意识的或是表演的,但都会被手持镜头捕捉下来。整部影片剪辑的手段也很高超,总体来说这部影片的导演,剪辑,剧本,演员都很厉害,但在奥斯卡没得奖我觉得很可惜。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教宗的承继》截图)

一直觉得这种谈“心”的影片很少。谈心并不是说教(那会增加无谓的负担),而是一起走向如负重释的相互包容。我自己更看重的作品,不管什么题材,都是有这种精神面向的指涉,而不是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记录与陈述而已。这个片子是少数从表面现象到精神探究,整体都很丰满的影视作品,我看得很满足。老实说,现在已经很难有影片让我觉得身心灵都被满足。我已经看了两遍了,未来也还会不断重复去看它。

荐片人的行业期待

现在有些导演在处理贴近精神层面的影片题材,我也一样。我的体会是,只有自己去拍了、去逼近那个精神层面,才会知道自己的局限在哪里。说白了,我当前的内在修为到哪里,片子的层次就到哪里。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当今很多的影片内容表达不够深刻?是因为做这一行的人越来越多,产品也越来越多?是商业机制逼着大家往一个方向走?还是我们影像工作者的准备和社会的支持深度还不够?我很好奇,为什么美国的Netflix要投资这部影片?反观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影片和作品?是否愿意给创作者提供相应的机会和资源?创作者者有没有追求这类深刻表达的能力储备?这些都是问题。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张钊维导演作品《冲天》宣传照)


这个社会一直在支持年轻导演,给他们很多领域去尝试。同时,这个社会也应该已经成熟到,主动给中生代导演充分的机会和资源,去透过作品的创作来进行一种自我以及社会共同的修炼。我期待中生代导演可以有这种深刻修炼的机会,尤其是透过公益项目。因为商业项目有市场跟时间的压力,修炼会是有局限的。而公益项目通常是为了一种理想,市场跟周期的限制较小,这对已经有经验的成熟导演来说,发挥的余地就会很不一样,带给社会的回报也会更深刻。

如果我们的社会要产出更多具备精神层面的作品,那么,主动给中生代创作者开拓这样的修炼空间,是很关键的过程,而不是仅仅视之为可以得奖带货的母鸡。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张钊维导演作品《万物滋养2》剧照)

我希望有更多不是基于商业化目的而做出来的影片,这些是在探究历史文化的家园,弘扬精神传统与信念初心。社会本身要发心鼓励类似这样的项目,这是为了更具高度的精神提炼,以及满足更深沉的身心需求。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张钊维导演作品《传家本事》截图)

最后,我想说:纪录片并非唯一承载真实的文化形式,但它是真实出发的地方。纪录片可以为你在日常惯性的墙壁上打开一扇窗,让你看到世界的另一面。但作为创作者的我,所要做的不只是打开一扇窗让你在窗内往外看而已,我是想透过作品把你推出窗外,去触碰这些真实、去触动内心——不管是飞升、还是坠地,不管是痛苦、还是愉悦。真实是有力量的,而纪录片必须有同等的力量,如此,方不辜负那些被我们摄入影片中的人事物。


DOCO荐片会丨导演张钊维:我想把观众从看世界的窗口“推”出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