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涅槃—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情況調查

鳳凰涅槃—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情況調查

山東龍口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基地內,勝利油田海洋石油船舶中心圓滿完成中海油大型導管架進出勝利港任務。 鄭躍光攝(中經視覺)

鳳凰涅槃—山東省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情況調查

山東無棣縣,山東辰智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內,員工在進行物聯網模塊焊接。 蔣惠慶攝(中經視覺)

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於2018年1月獲國務院批覆,是全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

新舊動能轉換涉及思想觀念、生產方式、體制機制等諸多方面,絕非一日之功,必須科學佈局、系統謀劃。

山東提出“一年全面起勢、三年初見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優勢”的時間表,成立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由省委書記劉家義擔任組長。重大事項、重點工程、重要環節,均由省委書記、省長帶頭研究、牽頭推動。

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山東聚焦“十強”產業,建立“6個1”工作推進體系,即每個產業由1名省領導牽頭、1個專班推進、1個規劃引領、1個智庫支持、1個聯盟(或協會)助力、1只以上基金保障。同時提出創新、改革、開放“三大動力”,以及“放管服”、制度創新、幹部人才、交通運輸“四大支撐”。在區域佈局上,突出“三核引領”,充分發揮濟南、青島和煙臺的輻射帶動作用。

從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整整3年時間過去,正是山東省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初見成效”之時。根據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底,試驗區在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後產能、培育壯大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方面初步形成科學有效的路徑模式,取得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

歲末年初,記者驅馳濟南、青島、煙臺三地,深入企業、項目、園區調研採訪,看山東如何牽住新舊動能轉換的“牛鼻子”,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蹚出一條路子來”。

堅決淘汰落後動能

山東的GDP排名僅次於廣東和江蘇,是名副其實的經濟大省,但長期以來形成了傳統產業佔比偏高、產業結構總體偏重、層次低效益差、能源消耗和汙染物排放總量偏大等結構性矛盾。產業結構上,全省主營業務收入排前列的多為資源型產業,能源原材料產業佔40%以上;能耗水平上,全省能耗總量、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均居全國前列;發展質效上,2017年單位生產總值財政貢獻率只有9.68%,單位建設用地GDP在全國排第9位。

粗放發展的舊船票,已經登不上高質量發展的巨輪。山東經濟發展要往哪裡走、怎麼走?痛定思痛,全省上下形成共識,必須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騰籠換鳥、鳳凰涅槃,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在高質量發展上奮力蹚出一條路子來。自2018年1月獲國務院批覆啟動建設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以來,山東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勇氣與力度,開始了“脫胎換骨”自我鍛造的艱苦努力。

首先就是淘汰落後動能。山東省常務副省長王書堅表示,只有做好“去”的文章,甩掉低端產能的“罈罈罐罐”,才能把籠子騰出來,讓優質資源向高端產業和項目集中,為培育新動能釋放空間。

山東淘汰落後產能呈現出三個突出特點,一是任務重,二是量很大,三是過程很平穩。看似難以調和的矛盾,他們是如何化解的呢?“首先是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保障好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王書堅說,“產能調整涉及廣大員工,如何在政策體系上通盤考慮,統籌好職工利益,是至關重要的問題。”

在淘汰落後動能上,濟鋼集團創造了國內鋼鐵行業關停規模最大、安置人數最多、安置期最短的紀錄。僅用33天,安全關停了650萬噸鋼鐵產能、平穩分流2萬名職工。這麼多職工如何實現平穩分流?濟南市發展改革委空天信息產業推進組副處長史曉楠介紹說,山東省和濟南市幫助濟鋼集團研究提出內部退養、轉型項目安置、國有企業安置、待崗培訓等14條分流安置渠道,最終職工分流安置率達到99.8%,實現了職工“轉崗不下崗、轉業不失業”。

新崗位從何而來?據介紹,一方面是實施再就業培訓,爭取省屬市屬國有企業和社會新項目提供就業崗位。另一方面,籌劃啟動一批符合新舊動能轉換要求的新項目,提供更多崗位,基本實現了安置渠道對不同群體的全覆蓋、安置崗位對人員的全覆蓋。

對此,張利棟感觸頗深。2012年,他進入濟鋼集團工作,是集團子公司選礦車間的一名技術員。伴隨集團產能調整,張利棟選擇留在濟鋼,並與百餘名青年骨幹人員一起參加集團組織的職業經理人培訓課程。如今,張利棟已是新組建的濟鋼防務技術有限公司綜合管理部經理,“伴隨企業轉型,我們自己也實現了轉型升級”。

淘汰落後產能,還要從根本上轉變觀念。山東省委、省政府明確要求,從地方到企業,都要發揚鬥爭精神,勇於自我革命,下大力氣破除路徑依賴。3年來,全省上下通過能耗、環保、安全生產、產出效益等標準倒逼,在推進落實上動真格、用硬招。

石材加工曾是煙臺龍口的一項重點產業。隨著石材開採、加工、運輸、廢料廢水處理過程伴生的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行業產生的有限經濟效益與後期環境治理、生態修復投入相比失衡嚴重,得不償失。我們通過嚴格執行安全、環保、節能以及質量轉型等評級標準,倒逼落後產能退出,關停採石和石材加工企業200餘家,徹底淘汰了這部分落後動能。”龍口市委書記、市長呂波說。

在標準制定環節,山東更是從源頭上自我加壓。以化工行業為例,作為全國化工第一大省,山東通過制定省內地方強制性標準開展化工企業評級,共完成1029家停產、496家關閉退出驗收、785家設備拆除,化工園區由199家壓減到84家。

為了更好地引導鼓勵落後產能退出,省內還組建了230億元產能置換基金,專門用於小煉油廠產能指標退出補償。企業轉型、員工安置、金融風險等問題都可以通過補償資金得以解決,充分調動了企業主動轉型的積極性。

3年來,山東累計治理“散亂汙”企業超過11萬家,關閉退出化工生產企業1800多家,去產能鋼鐵退出1228萬噸,煤炭退出2807萬噸,電解鋁退出562萬噸,焦化退出1356萬噸,為新動能加快成長騰出了寶貴空間。

在山東微波電真空技術有限公司,記者切身感受到“騰籠換鳥”的神奇。該公司是中國科學院與山東省政府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簽署合作協議的重點項目,將建成世界首條空間行波管自動化裝配試驗線,其產出的行波管,是衛星放大信號的關鍵部件。這條高精尖試驗線,前身竟是濟鋼集團一個塵土飛揚的選礦車間。公司副總經理徐鵬介紹說,“舊產能退出後,騰出的地塊轉而應用於空天信息產業裝備的研發設計、系統開發和生產製造,長出了新動能”。

改造提升傳統動能

為將推進新舊動能轉換落到實處,山東確定了重點發展壯大的“十強”產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現代海洋、醫養健康5個新興產業和高端化工、現代高效農業、文化創意、精品旅遊、現代金融服務5個傳統產業。傳統產業佔據“十強”產業的半壁江山,正是山東立足現有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實現優勢產業做大做強的重要切入點。“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實際上是一個存量提升、動能改造的過程,山東的工業體系非常完整,‘提’的文章大有可為。”山東省政府有關負責人表示。

山東是全國唯一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的省份。新動能不是另起爐灶、從頭再來,關鍵是對規模較大並具有一定優勢的傳統動能進行改造,通過技改創新、信息化賦能等手段,促使其生產工藝、設備、產品等走向高端,成為新動能、煥發新活力。

技術創新,讓傳統動能變得更高端。在煙臺南山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廳裡,有一塊其貌不揚的“鎮館之寶”,書本大的鋁板,是南山鋁業與波音公司首批交貨留存的紀念板材。這家從生產鋁錠起步的鄉鎮企業,憑藉技術優勢不斷向產業鏈高端邁進,逐步供應高鐵、新能源汽車鋁板,繼而成為世界航空材料俱樂部成員。南山鋁業抓住新舊動能轉換的契機,積極轉型航空材料及機體零部件加工等高端製造領域。公司總經理呂正風說,“最重要的就是找準方向、把握節奏,根據國家產業規劃定位自身發展,朝著引領型、高端化的方向努力”。

信息化賦能,讓傳統動能變得更智慧。通過“人工智能+優勢產業”對企業進行智能化改造,即便是最傳統的煤炭產業也有了新氣象。3年來,山東加速煤礦智慧化建設和智能化改造,衝擊地壓礦井2019年底前實現智能化開採目標,在全國範圍內推廣經驗。今年,山東煤炭智能化開採產量將達到65%以上。

在青島中德工業園海爾中央空調互聯網工廠,“海爾中央空調定製”平臺實現了大型磁懸浮中央空調的互聯定製,產品製造全流程可視。“E+雲服務平臺”則實時監測著各行業客戶空調的運行數據。工廠總經理楊偉欣說,“通過搭建物聯網生態平臺,為用戶提供智慧解決方案,信息化賦能提升了資源整合的效率和能力”。抓住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戰略機遇,山東著力打造海爾卡奧斯、浪潮雲洲兩大國家級“雙跨”平臺,目前海爾卡奧斯已覆蓋15個行業、12個區域,浪潮雲洲為18個省、73個地市提供服務。

提高產業集中度,讓傳統動能變得更集約。作為全國石化產業第一大省,“全國地煉看山東”,但大而不強的問題十分突出,38家地煉企業分散在8個地市,初加工產品佔80%以上。通過上大壓小、上高壓低、上新壓舊、上整壓散,山東整合了2696萬噸地煉產能,佈局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規劃建設2000萬噸煉油、300萬噸乙烯、300萬噸混二甲苯,重塑競爭新優勢。

在國有企業改革上,集約化發展也產生了1+1>2的效果。以港口整合為例,整合前,山東的港口總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二,但比較分散,低端重複建設嚴重。著眼於提高產業集中度,山東整合成立山東港口集團,2019年組建當年港口吞吐量增長10.9%,2020年增長7.5%。如今,山東港口集團吞吐量位居全國第一。握拳發力,山東還整合6個機場組建山東機場集團,2020年進一步推進山東能源與兗礦集團、山東高速與齊魯交通的整合重組。

提升傳統動能還有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技術改造。在量大面廣的縣級層面,企業粗放發展以及自動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低等問題更加突出。2020年6月以來,山東工信部門根據不同縣域的產業現狀和企業需求,組織技改服務商、高等院校和金融機構深入縣市區召開技改現場會,促進技改要素供需對接。會後組建縣市區級“技改服務群”,及時回應企業的技改、資金、培訓等需求,在解決長期困擾企業的“不願改、不會改、不能改”和“融資難”等問題上探出了新路。

“搭建供需對接的有效平臺,把優質的服務、產品和解決方案推薦給企業,就是對困難企業最有效的診斷和治療。”山東省工信廳副廳長王新生說。2020年以來,全省組織縣市區技改現場會49場、線上要素供需對接49場。

為了降低企業轉換髮展動能中的經營風險,山東率先探索,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分擔功能和財政資金的槓桿撬動作用。企業在購置“三首”產品(新材料首批次、高端軟件首版次、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時購買保險,由財政補貼不高於保費的80%。“此舉有效化解了企業的後顧之憂,對加快新材料推廣應用、幫助國產軟件突破初期市場瓶頸、鼓勵企業加強技術改造發揮了積極作用。”王新生說。

為了對產業發展提供系統的制度性支持和資源性支持,山東針對“十強”產業建立了“6個1”協調推進機制,每個產業由1名省領導牽頭、1個專班推進、1個規劃引領、1個智庫支持、1個聯盟(或協會)助力、1只以上基金保障。通過整體佈局和系統推進,整合資源、凝聚力量、壓實責任,為新舊動能轉換提供了堅實保障。

培育壯大新動能

讓新技術異軍突起、新產業發展壯大、新業態層出迭現、新模式蓬勃湧現,是山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主攻方向;大力培育創新優勢企業,做大“四新”經濟增量,是搶佔制高點、塑造新優勢的關鍵所在。

在產業培育上,山東牢牢抓住重大項目的“牛鼻子”,按照“四個一批”(竣工一批、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思路,建立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庫,2020年與“十強”產業相關的省重大項目有321個。2018年以來,全省實施億元以上新興產業項目6770個、完成投資1.6萬億元,新舊動能轉換優選項目1577個,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等5大新興產業佔比達到65.6%。

在產業生態上,山東聚焦高端引領,做大做強現代優勢產業集群。根據“十強”產業空間佈局和體系結構,精準繪製重點產業鏈發展路線圖,實施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等30個重點產業推進方案,通過建鏈、延鏈、補鏈、強鏈,有效提升產業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產業扶持政策猶如春風化雨,潤澤著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加速成長。截至目前,山東已有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3家,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分別達到13家和709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2534家。

作為國內領先的紅外成像產品和方案提供商,煙臺睿創微納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山東省首批瞪羚示範企業之一。紅外成像產業屬於“十強”產業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該公司產品廣泛應用於疾病防控、安防消防、自動駕駛、物聯網等領域,2020年更是在科技支撐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公司在2019年首批登陸科創板,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銷售收入10.78億元,淨利潤4.65億元。

付與春風自在開。在齊魯大地的創新沃土裡,新動能盡情成長,綻放出不拘一格的美麗。

有的從幕後走向臺前。濟南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以微生物發酵法制備透明質酸進軍健康產業,原料市場份額全球第一。公司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推出“故宮口紅”引爆全網,2020年功能性護膚品的消費終端業務收入已超過原料收入。公司副總經理劉愛華說:“有核心技術作支撐,當前主要是提高對消費終端的敏感度和把握度,增強對不同渠道的快速反應能力。”

有的從單一走向多元。青島明月海藻集團從深度開發海洋大型褐藻原料起步,通過持續的跨界合作,逐步發展為覆蓋功能食品、化妝品、醫藥、生物肥料、印染等多領域的海藻生物製品企業,年銷售收入超30億元。

有的從研發走向服務。煙臺榮昌生物製藥公司與煙臺開發區管委會共同創辦煙臺業達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孵化中心,為新藥研發團隊提供從抗體研發試驗、臨床樣品生產、新藥申報到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的全鏈條服務。“共享技術平臺大幅降低了新藥研發的前期投入,希望為生物醫藥的產業生態培育播撒一些種子。”孵化中心副總裁宋華靜說。

有的從產業走向集群。因承擔紀錄長片《開國大典》的膠片修復工作聞名的三維六度(北京)文化有限公司,2020年正式入駐中國廣電·青島5G高新視頻實驗園區。園區以構建高新視頻生態集群為目標,涵蓋了內容產品創新、高新視頻雲、硬件設備研發生產、應用集成創新、內容監測與數字版權服務等五大產業板塊。“這裡政策優惠、資源集中、人才匯聚,新技術的應用場景多。對企業來說,當然是扎堆兒好一點。”三維六度董事長張春楊說。

為了更有力地支撐創新驅動,山東將過去由多部門管理的科技創新類資金統籌集中,整合設立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每年預算規模不低於120億元,由省科技領導小組統一管理。“舉全省之力支持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和重大平臺,這個力度非常大。如今,山東省級科技創新發展資金已位居全國前列。”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潘軍說。

優化發展軟環境

新舊動能轉換事關山東經濟發展全局,做好“去”“提”“增”的文章,需要通過有效的制度創新,推動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政策鏈、資金鍊深度融合,實現發展軟環境的整體提升。3年來,省內出臺了財稅、金融、科技、人才、環保等配套政策文件500多項。

“應用,是新技術走向產業化的關鍵。獲取應用場景,是至關重要的環節。”濟南神思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餐飲解決方案已在多家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食堂上線。談及各級政府在應用場景上的支持,公司總經理井焜說,“從上到下鼓勵、信任、包容的氛圍和環境,助推我們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從“給政策”到“給機會”,是改善軟環境、服務市場主體的真招實招。最近,青島市徵集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的信息化項目和信息消費需求,發佈了三批“未來城市”場景清單,涵蓋城市運行、行業管理、公共服務等方方面面。據瞭解,全市目前已累計發佈約1000個“工業賦能”場景和200個“未來城市”場景。

有了場景和機會,企業和項目紛至沓來。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如膏腴之地,培育新經濟滋養壯大。深化“放管服”改革,濟南市首創“獨任審批師”制度,將多環節的行政審批審查與核准職責合併,由一名具有獨任審批資格的工作人員獨立完成事項審查、核准、發證環節,開創出極簡審批的濟南模式,平均審批時限壓縮了67%。

“市場的邏輯,資本的力量。”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山東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以政府資金作為母基金,撬動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進入。據瞭解,目前全省已設立545只新舊動能基金,投資項目1977個,實現基金投資2036億元,帶動其他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4740億元,實現了“十強”產業全覆蓋。

“基金是政府和市場的黏合劑。”青島市創投引導基金管理中心運營的新舊動能轉換引導基金,被譽為政府引導基金的“青島模式”。按照新出臺的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在基金設立環節,放寬准入門檻,提高引導基金出資。在基金運作環節,放寬返投標準,降低返投比例。在激勵機制方面,加大對母(子)基金管理機構和社會出資人獎勵激勵力度以及引導基金收益讓渡幅度。“基金運作模式轉變的背後,是監管邏輯的轉變和思維方式的變革。”中心主任徐惠說。

為了從更深層次上釋放創新型人才活力,2019年7月,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宣告成立。這家新型研發機構沒有行政級別,卻集科研、教育、產業、資本於一體;不受限於某一種機構形式,能夠充分享受各種政策紅利。研究院實行理事會決策下的院長負責制,實行專業技術職務聘任制度,提名認定不唯學歷、不唯論文、不唯獎勵著作、不唯職位。“體制機制創新釋放出巨大的磁場效應,把‘最強大腦’和核心技術吸引過來。”山東省科技廳成果與區域處處長王寶立說。

為了更有效地匯聚要素資源,圍繞“十強”產業和特色產業發展,山東已建成30家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從戰略規劃、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企業孵化、產業發展、人才培育等方面進行全鏈條、全要素、全方位設計,實現了“政、產、學、研、金、服、用”的全要素聚集。

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3年來,山東經濟從質量結構到體制機制、發展環境,正在發生系統性重塑。如今,從構建“雙循環”發展新格局的角度看,新舊動能轉換正成為山東推動供需良性互動、暢通國內大循環、塑造在國際大循環中主動地位的必經之路。把握新階段、貫徹新理念、融入新格局,齊魯大地,春意勃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