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皈依的經寶,為何是“三十六尊經”?

道教皈依的經寶,為何是“三十六尊經”?

1、道本虛空,無形無名,非經不可以明道。道在經中,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信士因信奉道教,志心皈真道經師,願受三皈五戒或三皈九戒,禮拜度師成為居士的儀式,即是皈依。皈依以後,一般都會獲取皈依證。

皈依道教,是聖賢度人入道的方便法門,可謂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門。成仙成道,成聖成賢,全部都是從這裡開始。據道經記載,凡修真學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須作難得遭逢之想。

第一皈依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迴。

第二皈依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

第三皈依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道教的三皈依,即皈依道經師寶。道寶,即太上無極大道。經寶,即三十六部尊經。師寶,即玄中大法師。所以,道教皈依的三寶都是一樣的。無論在哪裡皈依道教,都是一樣的。

有人疑問為何皈依的經寶是“三十六尊經”?《道教三洞宗元》說:天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真教主;靈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玄教主;神寶君說十二部經,為洞神教主。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經。

道教皈依的經寶,為何是“三十六尊經”?

2、三洞經又各有垂教的對象,以合乎學道修道的品級。開始人道修學之人,始入仙階,登無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寶經。其次智漸精勝,既進中境,故中教以洞玄靈寶經。最後即登上境,智用無滯,故上教以洞真天寶經,其目的都是通過經教文化,誘俗修仙,從凡證道。

三十六部尊經,總計萬八千篇,眾道之宗,玄淵隱奧,與萬法一貫,即三洞經典。三洞經典,即洞真、洞玄、洞神。《洞真》者,靈秘不雜,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滯,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測,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聖,同契大乘,故得名洞,象徵著玄門正法。

據《上清經》載,三洞經典,各有12門類,合稱三十六部尊經,三景之玄旨,八會之靈章,鳳篆龍書,金編玉字,修服者因茲入悟,研習者得以還源。上為三境之玄根,下為三界三十六天之感宅;上應三清三十六天,下應九壘三十六宮府。故人頭有九宮,心有九孔,臍有九神,形有九戶,合為三十六所。

道無形無名,普通善信沒辦法認識大道。祖師仙真垂慈經教,廣度沉淪。道教經典中雖蘊含大道,但是道經幽深微妙,沒有師父指導根本難以明白杳冥。皈依以後,多會禮拜度師,希望師真垂慈開示,引誘靈機,帶領弟子修行經典,認識大道,頓悟大乘正宗,漸入虛無妙道,而不致墮落邪見錯入旁門。

道教皈依的經寶,為何是“三十六尊經”?

3、皈依師寶後,則經寶可聞於不聞之中。能聞經寶,則道寶可見於不見之際。昔日之不可見聞者,一旦豁然貫通,皆由皈依師寶之力。自然解悟真文,得明正法,超脫生死,不落輪迴,這也是皈依道教的妙處。

很多人將道教的皈依看的很隨便,甚至稱“不就是皈依而已”。道教屬於玄門正教,皈依不僅是早晚在聖像前日誦磕頭禮拜,而且皈依以後不能沉迷邪法,或者看別人皈依自己就皈依,這樣多都不是真正的道教居士。

信士通過皈依三寶而成為居士,可再通過冠巾(全真)或傳度(正一) ,成為道士,成為道教的神職人員。民間許多從事符法、預測或者風水堪輿的人士,未曾經受道教皈依,不懂道教經典,也不會道教科儀,卻自稱道士者也很多,這類人只能算是對某學業專攻的術士,不屬於道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