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分析及對銀行業的啟示

“互聯網金融”概念在最近一年多的時間裡被炒的如火如荼,尤其是以2013年6月13日為標誌。這一天,電商巨頭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並以“活期存款,定期收益”概念迅速躥紅。《金融投資報》2014年04月21日報道: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2014年一季報顯示,截至3月31日,餘額寶規模為5413億元,一季度盈利達57億元。這表明:天弘基金已經超越華夏基金,成為目前業內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需要指出的是,整個超越過程只用了不到一年,而在這之前,華夏基金已經在行業第一的位置上做了15年,其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包括銀行在內的整個傳統金融業為之乍舌。餘額寶為什麼會得到如此快的成長?作為傳統金融行業代表的銀行又該如何應對?本文旨在圍繞這兩個問題,提出意見參考。

一、互聯網金融概念

(一)互聯網先天具有“開放、效率、簡約”的基因。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互聯網的發展歷程。互聯網一開始的概念並不存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歐洲的政府部門(如軍方)、高校、科研院所等,為了使信息在內部傳播更加快捷、高效,利用已有的計算機技術,通過特定傳輸協議,實現了不同計算機之間的信息傳遞、共享,這便是最初的局域網。但直到1991年,現代意義上的互聯網才建立起來,真正實現了全世界範圍內的信息傳播。這之後,互聯網產業才得以迅速發展。所以,互聯網從一誕生,就具備了“開放、效率、簡約”的基因,這也是互聯網所特有的核心價值觀,也是一種方法論。後來,無論互聯網發展到哪個階段,其實,最根本的還是這些特有的核心價值在其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

(二)互聯網行業盛產“顛覆者”。

從1991年互聯網正式建立開始,這個行業出現了幾個比較明顯的階段性發展特色,具體如下,首先,以網景為代表的第一批互聯網公司,推出人們上網所必備的端口——瀏覽器,成功實現盈利;隨後,以雅虎為代表,利用門戶網站概念,成功實現對網景等瀏覽器公司的顛覆;緊接著,以谷歌為代表,主打搜索引擎概念,實現對雅虎等門戶網站的顛覆,但是,好景不長,以facebook和twitter為代表的社交網絡概念出現並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迅速躥紅,成功實現對谷歌等的彎道超車。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互聯網行的一個重要特點:打敗行業巨頭的一定是來自外部的顛覆者。這是由互聯網邊際成本越來越低所決定的,你的規模越大,你就越能把行業競爭者摔的更遠,這時超越你的就只能是新的顛覆者。這個特質同樣適用於銀行業:可以預見的未來,打敗某家銀行的,一定不是另外一家銀行,一定會是銀行業外部的力量。而且,如果拋開政治因素,這個力量很有可能來自互聯網行業。

同時,智能手機及移動平板的出現,使互聯網擺脫了電腦這個唯一的接入終端,進入移動互聯網的新時代,使人們觸網更加快捷、方便,進而使互聯網可以更加深入的介入甚至重新定義傳統行業的的發展模式。

(三)互聯網金融概念介紹。

互聯網金融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基礎上,利用互聯網的核心價值及特質,成功改造甚至顛覆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模式。應該說,現在的互聯網金融還只是起步階段,受影響的還只是基金公司等證券業,但接下來,一定會對身為金融業根基的銀行業產生更大的衝擊。而且,我們不能僅僅把互聯網或者是移動互聯網當成一個銀行拓展客戶的渠道,應該把它當做一種基礎價值觀、方法論,一種先進的生產力。正如馬雲所說:“無論你八卦掌練得再好,但是在機槍面前,照死無疑”。

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深度介入甚至顛覆,其實早已開始,金融業只不過是現階段的“受害者”而已。在更早之前,以ebay、亞馬遜等為代表的電子商務公司早已實現了對傳統零售業、娛樂休閒等服務業的改造升級,從最初的BTB到後來的BTC、CTC,並且已經發展到現在最新的OTO階段,並且接下來一定會和LBS這種新的社交模式相融合,在更大程度上實現“先進生產力對落後生產力的顛覆”。

二、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對傳統金融業的衝擊表現方式以及發展方向。

應該說,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說恰如其時,早幾年不會成功,晚幾年很可能會被更加先進的模式超越。只有現在這個節點,社交網絡培養出了數以億計的、能夠接受新鮮事物的的客戶群體;電子商務盈利模式清晰,支付環節的增值服務為其觸角伸向金融業提供了強大動力;移動互聯網初具規模,輕鬆實現了電子商務與社交網絡兩大板塊的互融互通。以上三者的成功協同,使得互聯網金融的推出水到渠成。

(一)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競爭力並不是來自於渠道建設,而是以“開放”為理念基礎搭建的生態系統或者說是平臺。

我們看到的支付寶與天弘基金、微信與華夏基金合作等事件,只是互聯網企業在開放的平臺上順勢推出的渠道建設策略。這個生態系統從一誕生就完全脫離傳統金融業的“遊戲規則”。拿目前最火的“餘額寶”舉例:純直銷,告別銀行銷售;客戶定位於“月光族”、“小白”客戶,1元起賣;7*24小時,隨時隨地,觸手可及,不排隊、不填單、也不被網上開戶折磨;每天早起看收益,要花時直接當錢使……與其說餘額寶使傳統的貨幣基金髮生了重大創新,不如說它使貨幣基金迴歸到了“簡單”的本質。互聯網金融所搭建的這個生態系統做到了“閉環、一站式解決”的極致,使得自身完全脫離於銀行這個重要渠道,直接服務於客戶,人們的衣食住行完全可以通過這個生態系統實現,只有當人們需要現金時,才會想起來去銀行,但是,或許不久的將來,人們甚至都用不到現金,取而代之的是某個互聯網金融公司開發的“電子貨幣”。

(二)互聯網金融“邊際成本逐步降低”的特點使得其將會向除貨幣基金之外的金融行業延伸。

除了生態系統的搭建,由於互聯網金融業本身所具有的邊際成本逐步降低、協同效應明顯的特點,互聯網金融企業不會僅僅侷限於貨幣基金甚至證券投資這一行業,同時受到已有成績的鼓舞,很有可能會利用互聯網所特有的優勢,向銀行、期貨、保險、基金、信託、租賃、擔保、投資等其它行業發展,最終形成互聯網金融的全行業協同經營。

三、互聯金融對國內傳統金融業影響原因分析

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目前尚處於起步階段,根據互聯網行業特點,互聯網金融將會經歷急速擴張、穩步成長、成熟、轉型等階段。可以預測的是,互聯網金融在未來一段時間仍將對傳統金融業尤其是銀行業產生衝擊。為了更好的分析互聯網金融的影響,先來介紹一下其在國外的發展歷程。由於互聯網和金融在美國的發展均比較發達,這裡以美國為例。

(一)互聯網金融在美國發展狀況

美國互聯網在上世紀90年代初得到快速發展,並且滲透到包括金融在內的各個領域,這個階段湧現出了大批互聯網金融企業。由於其發展較早,到目前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等已經非常成熟。

互聯網金融在美國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大方向。

1、傳統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傳統金融企業在受互聯網業高速發展的影響,利用計算機、網絡、通信等互聯網業技術,將原有的金融業務、金融組織框架電子化、網絡化,增加銷售渠道,對傳統的金融消費模式並沒有進行顛覆式的改造。這方面的業務模式包括電子銀行、網絡保險、網絡證券和網絡理財等。這裡以網絡理財為例介紹。

網絡理財在國內是以餘額寶和理財通等為代表,在國外則是以PAYPAL為代表,不過,PAYPAL的成立要遠遠早於餘額寶和理財通。PAYPAL成立於1998年12月,目前是全球使用最廣泛的網絡支付工具,它於1999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支互聯網貨幣市場基金,開創了網絡支付與傳統基金的結合模式。投資者只需註冊成為PAUPAL會員,賬戶中存入的現金將自動轉化為基金份額,隨用隨取,而且利息收益遠高於銀行短期存款,該理財產品迅速受到市場熱捧。PAPAL貨幣市場基金於2007年達到峰值,規模接近10億美元,按當時匯率換算成人民幣大約為640億元,遠遠小於餘額寶目前5400億元的規模。而且,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導致大量投資者贖回份額,宏觀金融環境變化,使得PAYPAL貨幣市場基金收益從2008年開始直線下跌,2011年時僅為0.05%,相對2008年貶損達98%,最終PAYPAL不得不對貨幣市場基金清盤。

2、網絡貸款。通過互聯網方式解決個人或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傳統貸款渠道由於成本、風控、流程等原因對個人和中小企業貸款的積極性並不高,互聯網金融則利用其本身開放、平等、簡約的特點,創新傳統貸款模式,大幅降低了借貸雙方由於信息不對稱產生的交易成本,同時也部分替代了民間融資。網絡貸款的模式主要有P2P網貸、眾籌和網絡小微信貸等。根據市場調研公司Garter提供的數據,2013年美國P2P借貸的規模大約為50億美元,佔美國整個信貸市場的比重很小。

(二)互聯網金融對我國國內傳統金融業的影響原因分析。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瞭解了互聯網金融在美國的發展歷程及現狀,並且得知,互聯網金融雖然對美國傳統金融業產生了影響,但更多的是兩者的互相借鑑、創新,最後達到了兩者的良性發展,而且通過PAYPAL貨幣基金和餘額寶的比較,以及P2P借貸規模分析,互聯網金融在美國初期的發展速度遠遠沒有像國內這麼快,規模也遠沒有國內大。

作者認為,互聯網金融之所以在國內外的發展規模表現出明顯不同,在國內對傳統金融業的衝擊更加明顯,是因為國內相對壟斷的金融業格局以及發展階段的滯後性所決定的。在美國,當互聯網企業向金融業滲透時,由於已經頗為發達的金融企業本身就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和改革意識,並且利用自身遍佈全球的渠道網絡和高效的執行力,快速接納吸收互聯網業的特點,佔領互聯網金融市場份額,從而主導了互聯網金融在美國的發展軌跡。

而在國內,金融業發展尚處於較為壟斷競爭的格局,市場的競爭程度不高,這可以從國內外銀行業的存款利率水平的差異看出。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內各期存款利率均比美國同期高出很多倍,一般來說,市場的競爭越充分,則提供產品的價格也會越接近成本,而利率作為貨幣市場的價格,同樣滿足這項規律。由於中國國內金融業的相對壟斷性,而且受政策的約束性較強,導致資金在市場上的配置過多的由非市場因素主導,效率相對較低。同時由於貨幣基金與存款尤其是活期存款有高度的相關性,導致“劣幣追逐良幣”效應在國內金融市場異常放大,這就解釋了為何PAYPAL最鼎盛時的規模也不過近10億美元,而且收益水平不具有明顯優勢,而餘額寶規模卻可以達到5400億元,而且收益率遠遠高於同期銀行存款。

圖2:餘額寶年化收益率

綜上所述,互聯網金融能夠對傳統金融業產生巨大沖擊,是因為國內相對壟斷的金融業格局以及發展階段的滯後性所決定的,而這種壟斷所帶來的滯後性又難於同充分競爭狀態的國內互聯網行業競爭。

四、面對互聯網金融的步步緊逼,作為傳統金融業重要組成部分的銀行,應該如何應對。

(一)互聯網思維的學習、引進、改造、利用。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用互聯網思維改造銀行業。銀行一定要拋棄傳統的思維方式。單純的講思維方式,有點形而上學,下面舉例說明。

工業劃時代的企業經常會講“核心競爭力”,認為企業只要緊緊抓住核心競爭力,就能立於不敗之地。應該說,這種觀點的成立,前提是需要一個穩定的商業環境,但是,我們現在身處的是一個充滿了變數的信息經濟時代,在這個時代,充滿了“破壞性創新”,沒有永恆的規律和價值,所有今天看起來固若金湯的金科玉律,很有可能被其他創新瞬間打的一潰千里。就像08年的諾基亞王朝,無論你把手機做的再堅固、再耐用,但是,當蘋果推出視網膜屏幕的手機時,客戶瞬間棄你而去。諾基亞沒有丟失自己在做工工藝上追求極致的“核心競爭力”,但還是敗了,而且敗的很慘。所以,作為銀行,決不能抱著“核心競爭力”的牌子緊抓不放,沒有什麼是核心競爭力,所有的優勢都在變化,我們要適應並且去呼應這種變化。而這種變化的核心,就是移動互聯網的本質——開放、效率、簡約。

(二)認識到用戶體驗的重要性,圍繞“用戶體驗”重造售後服務體系。

作為傳統企業,通常大力建設“研、產、銷”一體化,認為把產品銷售出去就完了,售後服務會涉及到成本、費用,是企業所不願面對的,銀行也是在銷售產品,只不過這種產品是“服務”。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銷售出去才是第一步,緊接著才是重心:用戶體驗。包括用戶體驗中的信息反饋、問題解決等互動。保持與客戶互動的零距離、零等待。最近很火的小米公司就是最好的例證,小米通過互聯網,和客戶建立起很好的溝通渠道,把用戶體驗做到極致,通過用戶體驗再反過來回饋和引導產品的生產研發。這樣,通過互聯網方式做出來的手機,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便在早已殺成紅海的中國手機行業取得了巨大成功。這就是移動互聯網“開放、效率、簡約”本質的最好體現。

(三)搭建互聯網與金融行業的結合點和互動渠道。

在利用互聯網思維改造銀行業經營的同時,我們應該尋求這兩者之間的共性,利用共性建立切入點。銀行業和互聯網最大的共性便是“邊際成本遞減”。以後,銀行經營一定不能僅僅經營銀行,應該立足於銀行,向投資、保險等其他金融業發力,進而實現幾大金融業務的內部協同,尋求邊際成本遞減效應。在這種混業經營中,互聯網可以實現不同板塊業務的無縫對接,是很好的催化劑。首先,要求銀行迴歸本質:讓金錢在社會中得到最好的資源配置。通過互聯網或者移動互聯網,銀行可以削減很多成本,讓每一筆交易的成本大幅下降。其次,為了實現銀行在業內的協同效應,實現“邊際成本遞減”,要求銀行首先拿到金融業全牌照:包括銀行、證券、期貨、保險、基金、信託、租賃等全金融牌照,向混業經營發展,混業經營一定是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方向。

五、結論

互聯網金融本質上是一種先進生產力,其核心是“開放、效率、簡約”,其表現是對傳統行業的“遊戲規則”重新塑造。互聯網金融能夠對傳統金融業產生巨大沖擊,是因為國內相對壟斷的金融業格局以及發展階段的滯後性所決定的,而這種壟斷所帶來的滯後性又難於同充分競爭狀態的國內互聯網行業競爭。作為傳統行業的銀行,應緊緊抓住互聯網金融的本質和核心,對其發展進行開放式的接觸、學習、融合,從而實現自我形象的再塑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