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阙之战惨败,战国初期的霸主如此不堪,原因在于这两点

伊阙在函谷关东边,是秦国东出的必经之地,秦经历了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的发展,当时已经相当强悍。公元前296年,魏国和韩国的王相继去世,两国局势动荡,而与韩魏相邻的秦国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先后夺取韩国两城。

韩国求救,魏国作为同盟理当增援,于是韩、魏、东周合兵24万与秦对峙,最终被发育完全的白起全歼。魏国作为战国初期的霸主国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沦落至此,而秦国从弱小一步步爬上来,渐渐的变成一个庞然大物,有吞吐天下的大气象。

伊阙之战惨败,战国初期的霸主如此不堪,原因在于这两点

伊阙之战全过程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交友的重要性了,尤其是交到一个好朋友,白起就是这样,刚入军营不久就跟魏冉结交了,这多年的战友情谊,生死兄弟让两人关系密切,而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战争开始前,在魏冉的推荐下,昭襄王将白起升为左更(二十等爵第十二级),担任秦军主将与韩、魏、东周24万联军对抗,而秦国的兵力不及联军的一半。

伊阙之战惨败,战国初期的霸主如此不堪,原因在于这两点

伊阙之战

这种动辄几十万的战争最重要的就是上下一心,军营中只能有一个声音,秦军是做到了,但对面的联军阵营很难做到。在战国这样兵荒马乱的时代背景下,两国的友好盟书只是一纸空文,完全没有任何约束力,这种情况下的联军毫无疑问,肯定是一盘散沙,在联军中,韩国军队势单力薄,主将暴鸢希望魏国作为先锋,先出去干。而魏国主将公孙喜跟他的想法恰恰相反,他想着韩国能先冲,他认为韩国虽然兵力不是很强,但他们装备好啊,有强大的弓弩,盾牌盔甲等也都做工精良。就这样,双方的貌合神离给了白起机会。

白起带兵讲究歼灭敌方有生力量,而这需要敏锐的战略目光,白起捕捉到了联军阵营的隐患,准备逐个击破。白起先假装与韩军对阵,在阵前举起无数的旌旗,让对面误以为这是主力部队,一时间表现出全力以赴的样子,毫不知情的韩军被少量的秦国疑兵给牵制住了。

伊阙之战惨败,战国初期的霸主如此不堪,原因在于这两点

白起

而这恰好正中魏军的下怀,魏国高高兴兴的看着前方的战斗,但秦军主力已经绕到了联军的后方,魏军毫无防备啊,被杀的措手不及,这阵型一乱,战斗力瞬间大减,死的死,逃的逃,魏国惨败。而韩国看到后也是军心大乱,更加不敌秦国,于是乎,秦军一路追杀,24万大军一个不留。

战国初期的秦魏对比

先来说说本文的主角魏国魏文侯启用李悝为相在战国七雄中首先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发展农业,军事,兴修水利,逐渐强大起来。还任用吴起,精选士兵训练,练出精锐步兵魏武卒,创下“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的优秀战绩。

伊阙之战惨败,战国初期的霸主如此不堪,原因在于这两点

而魏武卒也在吴起的带领下,攻下函谷关,夺取秦国黄河西岸五百多里地,打得当时的秦国毫无还手之力。更甚者,在阴晋之战中以五万魏武卒,击败了五十万的秦军,真正做到了以一当十。

秦国呢,上面说到了,被占据了五百多里的土地,所幸当时赵魏反目,才有了喘息的机会,到后来的秦献公时期,局势相对稳定,但还是被压缩在西部地区,夺回失地看起来遥遥无期。

而恰恰是这样悬殊的实力对比,近百年过去后,秦魏双方身份对换,并且魏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

伊阙之战惨败,战国初期的霸主如此不堪,原因在于这两点

秦孝公

魏国衰落的原因

一个政权的衰落,不仅仅有强大的外敌自身的腐朽才是最主要的原因。

秦国经历了衰败,到了孝公时期,广纳贤才,等来了这个改变秦国的男人,商鞅。秦国的老氏族在国内享有特权,极大的抑制了秦国的发展,而商鞅要做的,就是打破旧有的制度,建立新的,公平的,适用于战时秦国的法案。

一部《垦草令》作为变法序幕,在全国推广开来,重农抑商,削弱贵族权势,又改革户籍制度,实行什伍连坐法,二十等军功爵制等一系列新政,让秦国焕然一新。

商鞅死后,商君法令继续坚持了下来,惠文王时期张仪来到秦国,秦国内有严明法度,外有张仪连横他国,这一年一年过去了,秦国也越来越强大,直至昭襄王时期,列国几乎无力与秦单独开战。而这场

伊阙之战,成为秦国东出最响亮的一枪。

伊阙之战惨败,战国初期的霸主如此不堪,原因在于这两点

商鞅

秦国能在外敌强大的时候,保持自身的冷静明智,但魏国并不如此,魏国在经历了初期的进步,在国力大大提升后就膨胀了。在魏武侯去世后,魏国陷入了短暂的混乱,幸好魏惠王继位,稳定了乱局。魏惠王早期确实是治国有方,能识人善任,任命

公孙痤为相,还亲自选拔了庞涓公子昂龙贾等年轻将领。

但得意就会忘形,魏惠王开始有些“糊涂”了。在少梁之战中公孙痤被俘虏,回国后因为战败的耻辱,不久就去世了,魏惠王在他去世前探望,问之后的相国人选安排,公孙痤推荐商鞅,然而魏王认为商鞅年龄小,难堪大任,就拒绝了,公孙痤劝魏王杀掉商鞅也没有采纳,这样,一位足以影响战局的人才流失了。

伊阙之战惨败,战国初期的霸主如此不堪,原因在于这两点

魏惠王

又在马陵之战中损失庞涓等10余万人,称霸局面一去不复返,而后又遭到秦国的攻打,魏国决定合纵他国来阻挡秦国,但是公孙衍的合纵运动还是没有效果,魏惠王便对“合纵”产生质疑,又被张仪“联合秦魏韩三国攻打齐楚”的主张打动,在“纵”“横”之间摇摆不定,魏国不断被削弱,即便到了魏襄王,魏昭王时期也没有大的改变。

魏国是秦东出第三个灭亡的国家,两百年不到的时间,从昔日的霸主,被赶下神坛,逐渐蚕食,最终灭国,一代强国沦落至此,让人唏嘘。


END.

我是七月,关注我@七月读史,更多历史,尽在眼前,记得点赞和评论哦~

参考资料:

《史记》

《战国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