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與奧斯曼人的征服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於征服者穆罕默德(穆罕默德二世)麾下的奧斯曼軍隊之手,就此結束了“新羅馬”拜占庭帝國的千年歷史。

從幾位曾見證君士坦丁堡之圍或是其後不久接觸過穆罕默德二世的拉丁作家那裡,我們得知這位征服者對亞歷山大大帝的歷史非常感興趣。“他希望自己能被看成全世界的主人,也就是說,他想成為第二個亞歷山大;因此他曾去讀阿里安(Arrian)的作品,其中詳細記錄了亞歷山大幾乎每一天的活動。”

一位15世紀的土耳其蘇丹閱讀阿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征記》(現存最長的希臘語亞歷山大帝國史,成書於公元2世紀),聽上去似乎不太可能。

但是,在伊斯坦布爾的託普卡帕宮皇家圖書館裡,至今依然保存著阿里安的《亞歷山大遠征記》和荷馬的《伊利亞特》,它們是穆罕默德二世在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後專門讓人抄寫的。

宮廷史官伊姆布羅斯的克立託波洛斯(Kritoboulos of Imbros)是希臘人,他於15世紀60年代中期完成了穆罕默德二世的傳記,聲稱自己為他的希臘同胞描述了一段“毫不遜色於馬其頓的亞歷山大”的生涯。

毫無疑問,受穆罕默德二世對亞歷山大的欽佩之情的影響,克立託波洛斯將穆罕默德二世描寫成了第二個亞歷山大:通過征服君士坦丁堡,他再度成功地把歐洲和亞洲連接到一起。穆罕默德二世本人也很願意這樣認為,即他從相反的方向重現了亞歷山大當年的戰績。

根據克立託波洛斯的講述,在1462年遠征萊斯沃斯島(Lesbos)的過程中,穆罕默德二世經過特洛伊城的遺址,就像公元前334年夏天亞歷山大所做的那樣,他讓人將阿喀琉斯、埃阿斯以及其他英雄的墳冢指給他看,並對他們讚頌有加,不僅僅因為他們的事蹟,還因為他們有荷馬那樣優秀的作家來紀念他們。

穆罕默德二世低頭沉思:許多代人過去了,神明終於讓他來為特洛伊所受的劫掠復仇了,他懲罰了特洛伊城的敵人。隨著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希臘人終於為幾個世紀以來“我們亞洲人”受到的不公待遇付出了代價。

公元前327年春,亞歷山大轉向了南方,這一年晚些時候,他率領軍隊翻越興都庫什山,進入印度。

公元前6世紀晚期,大流士一世曾宣稱印度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但他的征服很可能並不長久:實際上,過了開伯爾山口(Khyber Pass),我們幾乎找不到能夠表明波斯人來過的考古學證據。

這是亞歷山大第一次將他的征服拓展到波斯帝國邊界之外的地方。

但是,他對印度的入侵可能並不像表面那樣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

印度洋曾被認為是印度的內陸湖,由於這個不幸的地理學誤解,亞歷山大以為印度河和尼羅河的上游是相通的。他以為在到達旁遮普後,只要順流而下,就可以來到地中海。

起初,這個想法被印度河裡的蓮花和鱷魚證實了:自公元前5世紀起,希臘的植物學家們就一直認為某一種特定的動植物只會在世界上某一特定地區出現;而當時眾所周知的是,蓮花和鱷魚只有尼羅河裡才有。所以當這個地區真正的地理位置最終揭曉時,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士兵發動了兵變,斷然拒絕繼續向東行軍。

沿著印度河,橫跨傑德羅西亞沙漠(Gedrosian desert,現代的俾路支地區),在返回西方的漫長旅程中,他們越發不顧一切地無端屠殺沿途居民。公元前323年夏天,在準備對阿拉伯半島發起海上攻擊時,與他的馬其頓同胞一陣暴飲之後,世界之王亞歷山大在巴比倫溘然離世。

亞歷山大英年早逝,我們很難判斷他原來的計劃究竟有多麼宏大。

現存最完整的馬其頓人征服史的作者阿里安認為,亞歷山大宏圖中的帝國是沒有地理界限的,即使將歐洲併入亞洲,將不列顛諸島併入歐洲,他也不會滿足。但事實上,亞歷山大的遠東之徵顯然駁斥了這一觀點。除了印度之外,亞歷山大並未試圖擴展波斯帝國原有的邊界。即便是印度,也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裡便被拋棄。

在東北方向,亞歷山大的足跡也僅僅到達居魯士當年所到之處,即位於今天塔吉克斯坦的錫爾河(Syr Darya)。那裡有一個被稱為“絕域亞歷山大里亞”(Alexandria Eschatē,可能是今天的苦盞地區)的新城市的地基,表明當時繼續向北擴張的計劃確實被放棄了。

實際上,在很多方面,亞歷山大留下的龐大帝國與他最初的征服藍圖驚人地相似。

原有的波斯行省被保留下來,只是擔任總督的波斯人被換成了馬其頓人。

波斯人認為他們的帝國已經涵蓋了整個可以居住的世界,向南向北分別一直延伸到因為過於炎熱或寒冷而無法居住的地區;而亞歷山大也似乎接受了這種世界地理的觀點。

亞歷山大的帝國就像他的波斯前輩所定義的那樣,就是整個“有人居住的世界”(oikoumenē),不多也不少。

馬其頓人從未認為自己是在走向未知世界,他們的征服全都發生在遠古時期希臘英雄探索過的世界之內。

公元前332年到前331年的冬天,亞歷山大效仿他所認為的兩位祖先赫拉克勒斯與珀爾修斯,深入利比亞沙漠去向“宙斯阿蒙”(Zeus Ammon)尋求神諭——傳說中這兩位英雄都這樣做過。

當現存的希臘傳說無法為亞歷山大擴大征服提供先例時,馬其頓人就發明出合適的先例。

高山要塞奧爾諾斯(Aornos)位於今天巴基斯坦的部落地區,被當地人認為堅不可摧,連神都無法攻克,而在亞歷山大將其一舉攻佔之後,很快就有了這樣一個傳奇,說赫拉克勒斯也曾試圖攻克這座要塞,卻未能成功。

在開伯爾山口北部的山上,人們發現了常春藤,這種植物被認為與狄俄尼索斯有密切的聯繫,這讓亞歷山大堅信自己正在追隨狄俄尼索斯的腳步。

由於以前並未有過任何將狄俄尼索斯與印度聯繫起來的神話,因此這些馬其頓人不得不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將一段全新的故事插入酒神的生平中去:在遙遠的過去,狄俄尼索斯曾征服這片次大陸,為這些野蠻的印度人帶來文明與法治。

根據這種說法,亞歷山大只不過是恢復了希臘-馬其頓人對這裡的統治,而這個社會最初的形成要歸功於狄俄尼索斯的征服。

公元前325年晚些時候,馬其頓人終於成功橫跨傑德羅西亞沙漠,為了慶祝對印度的再次成功征服,他們舉行了長達一週的暢飲,以表達對酒神的敬意,亞歷山大本人則在其中扮演狄俄尼索斯的角色。

亞歷山大對印度的征服是古代將領所能進行的最大膽、最遙遠的遠征,印度也被牢牢植入了希臘人和馬其頓人所熟悉的神話地理體系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