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千里尋父:一篇讓人感動的尋親傳奇

艾子誠,寧河艾鄰村人。他的父親叫艾文仲,以做木工為生。有一次與人爭鬥,把對方擊倒在地,誤以為已經打死,因害怕而逃走了,即使他妻子也不知道他逃往什麼地方,只彷彿聽人傳說他逃出了山海關。當時他妻子正懷著孕,兩個月後生下一個兒子,就是子誠。

艾文仲不知道自己有兒子;子誠從小靠母親撫養大,也不知道自己還有個父親。等他稍微懂事,便問自己的父親在哪裡?母親哭著把真相告訴他。

從此以後,子誠便惘惘然好像遺失了什麼東西似的,總是不厭其煩地問父親年紀有多大,長相是什麼樣子,以及祖先各叫什麼名字,都有哪些親戚,他們的姓名是什麼,住在哪裡等等,母親不知他有什麼用意,姑且一一告訴他。

孝子千里尋父:一篇讓人感動的尋親傳奇

等他長大後,有人要把女兒嫁給他做妻子,他堅決拒絕,說:“哪有父親在外流離,而兒子在家安心過日子的呢?”人們這才知道他有志於尋找父親,只是因為寡母還在,他還不肯遠離而已。但是艾文仲久無音信,而且子誠出生以後從沒有離開過所在的鄉村,天地茫茫,他到哪裡去尋找呢?

所以人們並不相信子誠真能去尋父,子誠自己也從未提起過這事。只是勤勞耕作,以贍養母親。

又過了二十年,母親因病去世。料理完喪葬之事後,他便打點行裝,準備乾糧,出發前往遼東。有人勸阻他,說他父親不知是否還活著,子誠淚流滿面說道:“如果能相遇,父親還活著,我就和他一起回來;要是已經死了,我就將他的遺骨揹回。如果不相遇,我寧願老死在道路中,決不活著回來。”

鄉親們揮淚送他上了路。子誠出了山海關後,考慮父親是懼罪逃命的,一定會隱蔽蹤跡,躲在某個偏僻的地方,於是凡是深山窮谷、險阻幽隱的地方,無不一一搜尋。久而久之,路費用完了,他只得靠乞討餬口。這樣又過了二十年,他始終沒有後悔的念頭。

孝子千里尋父:一篇讓人感動的尋親傳奇

一天,他在馬家城山中遇到一位老翁。老翁看到他又窮又餓的樣子,十分同情,與他說話。當老翁得知他是為了尋父而落到這步田地時,感動得流下了眼淚,於是把他帶回家,用酒飯招待。

不久,有個木匠拿著工具進來,說起年紀,正與父親的歲數相同,子誠不由得心裡一動。接著他仔細打量這個人的相貌,發現與母親告訴自己的也差不多,於是他拉住這個人的衣襟,哭著把父親出逃的年月,以及自己的家世和親戚的情況全部說了一遍,希望這個人或者就是自己的父親。只見這個人既吃驚又悲傷,似乎想相認,但又懷疑自己在家時並沒有兒子。

子誠把事情的來龍去脈陳述了一遍,這人才放聲痛哭,和子誠抱在一起。原來艾文仲輾轉逃避到這個地方,已經過了四十多年,而且改換了姓名叫王友義,所以子誠一直問不到他的蹤跡,到這時才偶然相遇。

孝子千里尋父:一篇讓人感動的尋親傳奇

老翁為子誠的孝心所感動,為他們籌劃回家。但文仲流落了這麼久,欠了別人許多錢,無法脫身,子誠於是又匆忙趕回老家,抵押了房子和田地,又向親戚朋友借債,湊足了百兩銀子再去,最後終於接回了父親。父親回家七年後,才因年老去世。

子誠找回父親後,才娶妻子,生了四個兒子,都很勤儉持家。

編後語:艾子誠尋找父親多年,而在無意中相遇,這與宋代朱壽昌尋母的經歷相同,都好像是有神的力量在幫助,並不是人的力量能夠做到的。但是,正是因為他們的精誠到了極點,才使神靈受到感動。

參考資料《閱微草堂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