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今天《攀登者》点映,这部电影我认为可以值7分左右,没有经过集体主义洗礼的徐克和李仁港终究是不能明白登顶珠峰对于当时我们的意义,而在普世价值观塑造下的这部电影则更凸显个人英雄主义,反而失去了这样的华彩。如果不是吴京、张译、章子怡等人精彩的演技,那么最终电影就真的只能扑街了,总体而言,这是一部靠演员拯救导演的电影。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登顶珠峰的意义

珠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境,高度8844.43米,地形极端险恶,气候变幻莫测,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对于珠峰的归属,当时中尼双方存在争议。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很多国家都想在中国这块肥肉上咬上一口。

划界谈判时,中方提议将边境线划在珠峰顶峰,但尼方认为,珠峰完全在尼泊尔境内,与中国无关,“你们中国人都没上去过,怎么能说是你们的?”

这样的反问,缘于尼泊尔人的率先登顶。1953年5月29日,39岁的尼泊尔向导丹增•诺盖,和新西兰登山家艾德蒙•希拉里,从南坡登顶珠峰,成为历史上第一支成功登顶的队伍。他们也因此成为有史以来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人。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在这样的前提下,195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组成了35人的登山队,开始进行冲刺珠穆朗玛峰峰顶的训练,在相继征服秦岭太白山主峰、慕士塔格峰、登贡嘎山之后,中国登山队开始对登顶珠峰拥有了信心。

当时中国登山队的目标是争取在1959年3月至6月间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虽然之前有过诺盖等人的登顶经验,但是中国登山队要从北坡登顶珠峰,是非常不被看好的。

因为北坡早就被登山界认为是“死亡之路”,1921年到1938年,有着丰富登山经验的英国登山队在7次试图从珠峰北坡登顶失败之后曾经得出这样的结论:“想从北坡攀登这座连飞鸟也无法飞过的山峰,几乎是不可能的”。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当时训练画面

1958年,登山大本营准备完毕,开始了冲刺峰顶的集训,1960年5月25日凌晨4点20分,成立仅两年的中国登山队成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经过突击训练,成功从珠峰北坡登顶,在完成了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壮举的同时,也将英国人口中的“死亡路线”踩在了脚下。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在这场登顶珠峰的战役上,王富洲严重冻伤,却一直负责整个队伍的物资运输和技术安全工作,屈银华在首登珠峰之后脚部受到冻伤,而后被切除了十根脚趾,

“我当时参加登山队,就是为了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那时候是一定要登上顶峰,要树雄心,立壮志,不把珠穆朗玛踩在脚下誓不罢休”。 ——王富洲

然而当时因为装备的问题,没能留下登顶的照片,一度让西方国家登山界质疑中国北坡登顶的壮举,按照国际登山惯例,登顶者必须有充足的登顶证据才能得到公认。这个证据至少包括:第一,登顶者必须在顶峰留下纪念品,任后人来认可;第二,登顶者必须在顶峰拍摄360度的环境照片和登顶队员在顶峰的照片。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尽管后来的登山报告、采访和其他人的经历都解释了所有的疑问,但是依旧无法彻底击碎所有的质疑。但是王富洲等人的壮举依然坚定捍卫了国家主权,1961年,《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署,两国历史上遗留的边界问题得到解决。

在我们登顶之前,海拔8000米以上一直被视做生命禁区,因此我们必须在两瓶氧气用光之前完成登顶,也就是说我们从登上去到撤下来一共只允许用8个小时。我们从24日早晨9点出发,到25日21点撤下来,一共用了36个小时,以至于英国等一些国家就对我们是否的确从北坡登上过珠穆朗玛峰产生了怀疑。因为这在他们眼中是不可想象的。不过后来证明没有氧气也可以做到,后人借鉴我们的经验开创了无氧登顶的方法。——屈银华

而为了打破外界的质疑,1975年,为了破除西方人的争议,王富洲负责了此次的组织工作,中国登山队女队员潘多和8名男队员索南罗布、罗则、候生福、桑珠、大平措、贡嘎巴桑、次仁多吉、阿布钦,再次从北坡登上珠峰。沿着1960年的路线,再次从北坡向珠穆朗玛峰发起冲击,在克服了缺氧、低温、狂风等诸多困难之后,于1975年5月27日再次成功登顶。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在经历了多年的动荡岁月之后,贫弱的中国登山者们用自己的行动彻底击碎了西方人的质疑,坚定捍卫了国家主权,也在那个动荡的岁月里鼓舞了所有中华儿女,给予了中华儿女以前进的动力,中国人只要想做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而在给世界留下中国测量高度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智慧和坚韧。2008年,奥运圣火更是通过第二次登顶珠峰留在第二台阶的金属梯将圣火送上了峰顶,当时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遭受了海外势力重重阻挠,而中国则通过这样的举动向世界宣告,中国一定能行,当时可以说鼓舞了当时海内外所有的炎黄子孙。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两次珠峰登顶的壮举,鼓励了几代中国人,尽管时代不同了,但当年攀登珠峰时的那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依然留在我们的心里,它就像火炬一样传递到新一代中国人的手里,他们会带着这股精神去攀登新时代的“珠穆朗玛峰”,不管这条路有多难,但是在中国人眼里,没有不可能征服的高峰。

珠峰登山队的集体主义精神

中国一直以来和西方不同的是,我们是受集体主义的洗礼成长的,在那个年代里,为了国家为了集体,个人可以勇于奉献自我。而正是在这样的集体主义精神下,中国完成了两弹一星、南京长江大桥等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

而这两次登顶珠峰同样是在集体的作用下完成的,第一次攀登珠峰的时候,除了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之外,其实还有刘连满,在攀登至海拔8700米、被外国探险家称为不可逾越的天堑“第二台阶”处时,刘连满为队员们充当人梯,随后耗尽体力未能登顶。严重缺氧使刘连满进入半昏迷状态,此高度窒息随时都可能发生。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而同样在这第二台阶,屈银华在攀登这一段时,为了踩住冰锥脱了靴子,此后一直都只穿了一层单袜,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屈银华被截肢的原因。第二台阶的那一段其实只有五六米高,却整整困了他们5个小时。屈银华说:

“队友托着我在上面打冰锥,后来我就一只脚踩着冰锥,一只脚踩着一个凸起一点的岩石,往上一个一个地钉冰锥,冰锥露在外面的部分很短,我们那8斤重的鞋太厚重,不脱了根本踩不住。”

而在下山的时候,由于报话机都滚到山下去,所以下撤的登山队员和大本营没有办法联系。他们只能依靠一根绳子相连互相扶持进行下撤,在大约下到8000米时,屈银华一摔把王富洲也带倒了,两个人直接往下滚,最后一块岩石挂住了我们俩之间的绳子才停了下来。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可以说,这两次登顶珠峰都是队员之间相互配合、互相牺牲之下才取得的成功。他们是中国集体主义精神的代表之一。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正如刘连满在考虑到登上第二台阶的队员可能缺氧之下,毅然将氧气瓶放在原处,让队员下撤的时候可以使用,他在纸条上这样写道:

富洲同志:我没有完成党和祖国交给我的任务。就交给你们三个人去完成吧!我这氧气筒里还有氧气,留给你们三个人胜利回来时用吧!你们的同志刘连满

”。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徐克普世价值观的拖累

这部电影不适合叫李仁港和徐克过来导演,因为他们是中国香港人,并没有接受过这种集体主义精神的洗礼,没有办法体会到这样的情绪。

所以在徐克的普世价值观的影响下,整部电影并没有拍明白当年珠峰登顶对于中国人的意义,他还是没能领悟到那个年代集体主义精神的精髓,以及当初登山队员们赤子般的爱国之情,反而又一次拍出了香港导演所擅长的个人英雄主义…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李仁港、陈观泰、徐克

在整部电影中,着力刻画了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和章子怡饰演的徐樱以及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和曲尼次仁饰演的黑凤凰之间的爱情,让整部电影落入了俗套,其实只需要刻画一对恋人就非常不错,像李国梁和黑凤凰,李国梁牺牲,身为恋人的黑凤凰继承了李国梁的遗愿,登上峰顶,这样既丰富了黑凤凰的角色,也更加具有感染力。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李国梁这个角色是在致敬第二次攀登珠峰牺牲的邬宗岳烈士,当时记录邬宗岳烈士的资料是这么写的:

“5月28日,当登山队从顶峰下到海拔8200米时,只见邬宗岳的背包、氧气瓶、冰镐和摄像机规规矩矩的放在悬崖边上,旁边有一个滑落的痕迹。下到8000米附近时,人们看到在悬崖顶部风化岩石和冰雪混合的地方,邬宗岳长眠在了他魂牵梦萦的珠峰雪白的怀抱中”。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而在电影中,李国梁这个角色得到了升华,无论是在方五洲受伤之后毅然决然申请接任队长,还是最后为了保护摄影机而牺牲,可以说李国梁这个角色在片中用自己的方式向烈士致敬,他和邬宗岳烈士一样,选择了牺牲自己,保护好摄像机,这一幕悲壮且感人。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而徐樱和方五洲之间的爱情反而并没有将人物角色得到升华,方五洲是因为相信徐樱才决意登山,而徐樱也是因为深爱方五洲才牺牲自己传递气象信号,反而落入窠臼,可以写两个人的感情,但是点缀其可,因为那个年代的确很多人为了家国大义舍弃小家,但是到了后段,两个人之间爱情的渲染太浓重了,反而冲淡了主题。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最后电影的燃点爆点仅仅只是一闪而过,而着重刻画了徐樱和方五洲的生死诀别。再等上山顶之后,也是穿插着方五洲与徐樱的闪回,反而降低了格调,将登山队员那种为祖国、为人民、为集体的荣誉感、信号感反而稀释了不少,弱化了最后登顶成功的气氛。

很多人都在等着等上第二台阶时候的爆点,就是那种眼泪已经到了嗓子眼了,结果就匆匆掠过,平淡结尾,然后你又特别痛苦却又不得不吞下。反而是最终结尾出放出当你登山队员的彩色录像更加感染人,刷了一波泪点,你光看着他们的脸庞,看到他们坚毅、勇敢、自豪的眼神,你就会深深感染。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所以,徐克和李仁港的普世价值观反而冲淡了这种家国情怀,并没有升华主题,反而成为了最大的拖累。

这次完全是靠吴京、张译带起了这场电影,吴京通过这部电影充分证明了自己不仅仅可以演动作片,也可以演文戏,在《流浪地球》中和吴孟达学习过的吴京在《攀登者》中贡献了精彩的表演,可以说“含京量”很高,李仁港和徐克拖下的后腿,硬生生被吴京拉回来了,吴京未来一定会成为中生代电影演员里的佼佼者。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说实在的,最后结尾的第二次登顶完全没有前十分第一次登顶那么震撼,爆燃,前十分钟的第一次登顶真的让人热血沸腾,眼泪都夺眶而出。

尤其吴京和张译在情绪的表达上做的相当到位。而张译这个角色在家国情怀的这种荣誉感以及没有老队长对其深深的嘱托的双重影响下,因为没有保护好摄像机的自责,让整个角色后面的行为得到了合理的延伸,而这些张译都演绎的很好。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这部电影可以说对于老一辈人来说,是具有深刻的意义的,他们经过过那个坎坷的年代,深受集体主义精神的洗礼,在家国荣誉上,比年轻人感受更深,而这恰恰是现在年轻人所缺乏的。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可以说及格线之上,真真是靠吴京他们拯救了导演拖的后腿。建议大家可以去观看一下。

《攀登者》:徐克、李仁港的个人英雄主义成了影片最大的拖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