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埋沒天光又千年,朝代更替換人間。”在歷史洪流中萬事萬物,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沉。縱然是星光熠熠的唐朝詩壇,也隨著朝代更替而不得不改弦更張。經過千年地大浪淘沙之後,能夠沉澱下來的即可被視為經典。

唐朝、唐詩、詩人是一個十分完美的文化組合,如果唐詩失去了唐朝政治背景的支持,以及具有獨特文化氛圍的大唐文化依靠,亦或是以詩歌創作為己任的詩人,相信唐詩也未必會成為中國文化史中的瑰寶。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正是因為這種“三位一體”的文化特色,唐詩才有了如此高調的文化魅力。文化傳承固然是唐詩,走向文化之巔的必然因素。但是能夠傳承和發展這種文化的,卻是唐朝詩壇上前赴後繼的詩歌創作者。

相信一提起唐詩很多人都會想起,那些振聾發聵的大詩人的名號,並且還會吟誦他們的經典詩歌。但是萬里長城非一塊磚而為之,唐朝詩壇也並非只有,站在塔尖的幾位大詩人。其實還有很多詩名和聲望雖然遜色,但卻實屬文化大家的唐詩作者。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在中唐時期曾有一位“掌制誥九年,位列宰輔”,並被時人譽為“詩臺”的權德輿。他的詩名雖然至今依然鮮有人知,但在當年他的確是一位,世人盡知的“一代文宗”,且時人皆以效法權德輿為人生樂事。


“一代文宗”權德輿的人生和仕途

1.官宦世家,少年神童

權德輿出生於公元759年,此時的唐朝統治者是唐憲宗李純。唐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安史之亂”後的第一位大唐帝王,雖然他在平定安史之亂時,做出了很多挽救國家於危難的貢獻,而且本人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但是依然無法拯救已經日薄西山的大唐王朝。

出生於唐朝由盛轉衰時期的權德輿,其家族歷史在整個古代歷史中都有記載。自其十二世祖前秦僕射安邱公權翼以來,再到其父權皋可謂數代為宦。他的父親權皋是唐朝時期,以忠孝聞名於世的起居舍人。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權皋曾是安祿山帳下的幕僚,但是在“安史之亂” 爆發之前便逃離叛逆,他本人也因此而獲得了世人的稱讚。在這種家世背景出生併成長起來的權德輿,不僅佔據了家族蔭護的天然優勢,同時因其自幼便博覽群書,時人皆稱其為“神童”。

“三歲知變四聲,四歲能為詩”,十五歲時就創作了數百篇文章,他也因此開始在唐朝文壇上嶄露頭角。這其實也為其後來成為,唐朝文壇上的“一代文宗”埋下了伏筆。所謂“文宗”即“百代文宗,一人而已”。此語出自《晉書·陸機陸雲傳論》。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這次也特殊強調一下權德輿的出身背景,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古代封建社會中,雖然寒門出貴子的現象也頻繁出現。

但是真正能夠佔據優勢教育資源的人群,依然以官僚階級為主。權德輿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文宗”,其實與其家世背景和教育優先息息相關。

2. 仕宦顯達,以文著稱

公元780年二十一歲的權德輿,被授為淮南黜陟使韓洄從事,官試秘書省校書郎。“校書郎”一職在唐朝絕對是一個非常傳奇的職位,因為很多不可能頂級文官,都以“校書郎”為踏板走上了人生巔峰。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公元786年權德輿以大理評事,攝監察御史充任江西判官。六年後因其政事卓著入朝為太常博士。雖然在唐朝時太常博士只是一個從七品上的小官,但是卻擔負著“掌教弟子,國有疑事,則備諮詢,撰定五禮”等重要責任。

三十三歲的權德輿一步一個腳印,逐漸從地方官進入唐朝政治中心。因為他在入朝為太常博士時,“朝士以得人相愛”遂遷左補闕。所謂“左補闕”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其職責範圍,主要是對皇帝的決策以及行為進行規諫,在國家用人之際還可以舉薦人才。

筆者認為在這期間權德輿充分表現了諫官的價值,公元792年淮南、浙西等地遭遇洪水之時,他向皇帝諫言“賦取於人,不若藏於人亡為固”。這不僅減輕了災區百姓的賦稅壓力,同時也為災區重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公元792年七月權德輿又先後兩次,上疏唐德宗陳述度支要職,反對司農少卿裴延齡任職,這種不顧個人安危的做法,不僅體現出了在其位謀其職的工作作風,同時也彰顯出了其個人高尚品質。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自此從貞元十年任起居舍人兼知制誥開始,一直到元和五年810年拜相,前後十六年的時間,權德輿從一個普通文官,以每年升遷的速度成為,大唐王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輔,不僅彰顯出了其仕途顯達的一面,同時也奠定了其“一代文宗”的歷史地位。

“玉臺體”重要代表人物權德輿

權德輿作為中唐時期政治領域,以及文壇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在貞元、元和年間,不僅手握治理國家的重權,而且還執掌中唐文柄,此時的權德輿可謂名重一時。“仕宦顯達,以文著稱”,是對權德輿最貼切的評價。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權德輿雖然在政壇以及詩壇上順風順水,但其人“性直諒寬恕,蘊藉風流,好學不倦”。中唐時期的很多文人墨客,都曾投其門下虛心學文。劉禹錫和柳宗元就是權德輿的得意門生。

1.“玉臺體”組詩的文學價值

所謂“玉臺體”其名得於《玉臺體十二首》組詩,是由唐代宰輔詩人權德輿所創作。這十二首組詩作品不僅用詞唯美,而且還具有“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特點。每一首詩作都寫出了真摯的感情。

《玉臺體十二首》組詩以“閨情”為主題,不僅細緻地表現出了,所描寫人物的心理性格,而且也體現出了很高的文學價值。權德輿作為中唐時期的文壇領袖,以男人視角所撰寫的“閨情”詩,仔細閱讀後才發現其實,男人要比女人更瞭解女人。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鸞啼蘭已紅,見出鳳城東。粉汗宜斜日,衣香逐上風。情來不自覺,暗駐五花驄。”

這首六句小詩不僅寫出了,一個粉雕玉砌、青春逼人的少女“懷春”的心思,同時也刻畫出了這位女子“情來不自覺”的真情流露。

“嬋娟二八正嬌羞,日暮相逢南陌頭。試問佳期不肯道,落花深處指青樓”。一位年芳十六歲的少女,正是情竇初開的大好年華。此時的她正期待著心上人能夠早日出現。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她與心上人,約會時的心理變化和情景。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2.“一代文宗”的文學之路

關於權德輿在中唐時期的文章盛名,在唐朝的很多史料中都有據可查。他在創作文章以及詩歌的時候,主張“體物導志”、“有補於時”。

大意就是要言之有據,應該根據具體事物以及時事,來抒發個人感情和表達個人情志。

他的詩文不僅“尚氣尚理”,而且還具有儒雅的風度以及恢宏的氣派。但由於權德輿在中唐時期,不僅家世背景十分優越,而且仕途顯達並未遭遇過坎坷,所以他的文章和詩歌,在內涵上缺少了一些深度,但這也並不影響其詩歌價值,以及文章的藝術造詣。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因其文章主張“體物導志”,所以權德輿對“詞或侈靡,理或底伏”等衰薄文風深為不滿。作為當時唐朝文壇上的“一代文宗”以及詩歌領袖,他的建議和主張對中唐的文風以及詩風,都具有十分深刻的影響以及重要的文學意義。

據《舊唐書·權德輿傳》記載:“於述作特盛。六經百氏,游泳漸漬,其文雅正而弘博,王侯將相洎當時名人薨歿,以銘紀為請者什八九,時人以為宗匠焉。”

這段史料不僅體現出了,權德輿在中唐時期的文學地位,同時也表達出了時人對權德輿文章的推崇。

唐代散文家皇甫湜在《諭業》中說:“權文公之文,如朱門大第,而氣勢宏敞,廊廡廩廄,戶牖悉周,然而不能有新規勝概,令人竦觀。”可見權德輿的文章以及文學地位,在中唐時期已經達到了無人可及的地步。

筆者認為雖然在眾多評價面也多少蘊含著,對其宰相身份的吹捧,但如果從客觀角度來看,權德輿的文學素養、詩文的文學價值,其實完全配得上“一代文宗”的美譽。雖然現在很少有人知道其人其詩,但也不能抹殺其在中唐文壇上的中場地位。

號稱中唐“一代文宗”的權德輿,為何在唐朝詩壇上籍籍無名?

“詩臺”權德輿詩歌特色和藝術價值

權德輿所創作的詩歌作品多以五言古詩居多。張薦在《答權載之書》中,稱其詩“詞致清深,華彩巨麗,言必合雅,情皆中節”。這不僅道出了權德輿詩歌創作中的主要特色。同時也再一次重申了“一代文宗”,“體物導志”、“有補於時”的主張。

《滄浪詩話》一書對權德輿詩歌評價頗高。“權德輿之詩,卻有絕似盛唐者,……或有似韋蘇州、劉長卿處”。這說明他的詩歌不僅氣象高華,而且夜間被詞華美之特色,他雖然是一位中唐詩人,但卻有盛唐恢宏詩歌之風。

筆者認為雖然這些溢美之詞有一點誇張,但如果結合權德輿詩歌進行考量和賞析,就會發現這位號稱“詩臺”的大詩人,不僅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一代文宗”,而且在唐朝詩壇上的貢獻也不容小覷。

1.詩歌頗負盛名,不亞於韋“蘇劉”

權德輿留存後世的詩歌為330首,而文章多集錄於《童蒙集》、《制集》、《元和格敕》。其詩歌則被收錄於《全唐詩》以及《唐文拾遺》中。其中《斗子灘》一詩則為,權德輿最負盛名的詩作之一。

“斗子灘頭夜已深,月華偏照此時心。春江風水連天闊,歸夢悠揚何處尋”。

這首詩為讀者描繪出了,一幅“月夜春江圖”。不僅充分體現出了,權德輿在行文作詩方面的主張,而且還具有寫有實物、言而有志的特色。

夜深人靜之時詩人來到斗子灘頭,皎潔的月光照在心頭,彷彿內心也如月光一樣清澈明亮。江面上的春風乍起,水波不斷湧向遠方,看起來好一派水天相接之景象。“歸夢悠揚何處尋”可謂全詩的“詩眼”,寫出了詩人“尋夢”之情。

2.《浩歌》一詩中的浩然正氣

實際上權德輿的經典詩歌不勝枚舉,比如《浩歌》一詩中,他寫道“杖策出蓬蓽,浩歌秋興長。北風吹荷衣,蕭颯景氣涼。魚鳥樂天性,雜英互芬芳。”此情此景不僅波瀾壯闊,而且也體現出了高超的文學創作能力。

筆者認為如果從客觀角度去分析,權德輿的詩歌特色與文學思想。不難發現由於其個人經歷的侷限性,很容易導致他的詩歌侷限於“臺閣”詩風。雖然這些詩歌的文學意境很高,但也不免缺少對下層人士的同情。


結 語

後世人之所以鮮有知曉“一代文宗” 權德輿,可能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除了與權德輿的文章,以及詩歌多有遺失有關係之外。其實還與他的詩文過多依附“臺閣”之風有關係。這與其本人家世顯赫、仕途顯達,以及並未深入瞭解底層民眾疾苦息息相關。


【參考文獻】

段承校《試論皎然詩學對權德輿詩論及詩作的影響》

嚴國榮《權德輿詩歌"承中有變"的歷史功績》

王紅霞《試論權德輿的詩歌創作》

付麗娟《權德輿詩文用韻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