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堅路上 足音鏗鏘

——淮南人才決勝脫貧攻堅側記

近年來,市委組織部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斷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實,積極引導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聚集,為奮力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提供強大智力支持。

育成“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積極引導人才向脫貧攻堅一線流動

先後出臺《淮南市招才引智實施辦法(試行)》《關於推進鄉村企業家人才隊伍建設“二十條”實施意見》和《關於貫徹落實人才智力支持大別山等革命老區脫貧攻堅的若干措施》等制度性文件,分別制定29條引才優惠政策、20條人才發展計劃和12條激勵措施,緊緊圍繞促進發展產業扶貧項目,引進200餘名急需的高層次、高素質人才,尤其是引進了中國工程院方智遠院士領銜的4名甘藍培育種植人才團隊,選育引進甘藍新品種20餘個並得到轉化推廣,以“最強大腦”促進脫貧攻堅。為適應脫貧攻堅形勢需要,選派162支扶貧工作隊駐村到崗扶貧。各工作隊認真落實產業、教育、健康等各項扶貧政策,發揮各自優勢,為各類基層人才和貧困戶提供資金、技術、技能培訓和就業等支持,基層人才扶貧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得到保障。近3年來,招聘70名“三支一扶”人員、86 名大學生村官到脫貧攻堅一線工作,有效緩解貧困鎮、村人才緊缺情況。

搭起“大舞臺”,唱響“好聲音”,大力搭建人才在一線幹事創業平臺

依託“農業科技110”工程,選派省、市、縣三級來自農業、畜牧、水產養殖、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等專業領域的農業科技特派員投身脫貧攻堅,常年為貧困戶和基層專技人才提供生產技術指導和服務,推廣新技術200餘項,引進新優品種259個;幫助培養一批農業科技服務“田博士”和農村科技創新“土專家”,累計培訓農民技術員900餘人;轉化技術成果20多項,直接帶動農業產業增值4400萬元。圍繞旅遊、生態農業等鄉村特色產業,按照“項目+人才”模式,遴選設立一批產業創新團隊,開展技術攻關和新產品研發,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根據層次一次性給予0.5萬元至2萬元不等的建設經費。

當好“店小二”,做好“知心人”,全心助力人才在脫貧攻堅一線堅守

主動跟進,建立黨員領導幹部聯繫服務專家人才工作制度,解決聯繫對象生產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實施鄉村企業家人才回鄉“歸巢”計劃、素質提升計劃,完善聯動發展機制,支持和激勵鄉村企業家人才幹事創業。2018年以來,共推薦12人參加省級示範培訓班,全市範圍內遴選掌握鄉村企業家人才105人、上報省68人。結合幹部教育工作培訓涉及貧困地區鄉村企業家人才120餘人、新型職業農民290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736人次,為貧困地區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認真開展技能培訓,共培訓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民工1548人,培訓貧困勞動者1434人。落實與貧困地區相適應的職稱評審辦法,對於組織選派從事扶貧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扶貧期間除以考代評系列外,申報中高級職稱論文減少要求,且業績、獎項等條件可降低一個層次。定期組織人才參加健康體檢、國情研修、休假療養,提升人才政治榮譽感,鼓舞人才決勝脫貧志。(通訊員 淮人才 記者 李東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