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財政陷入困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明朝自萬曆以來,財政出現困難,入不敷出,根據《萬曆會計錄》記載,萬曆六年期間日常軍事開支到達58.6%,財政赤字到達45萬兩之多,赤字率在2.5%左右。

當臨時軍需要增加開支,就會進行增額攤牌,如果稅收不順利,就會造成軍餉的拖欠,也就是欠軍隊的餉糧和官員的俸祿。所以晚明時期,遼東軍常年欠餉,物資匱乏,訓練不足成為常態。

一、明朝財政崩潰的根本原因

對外戰爭窮兵黷武支出過大?白銀進口減少,貨幣體系崩潰?銅生產匱乏?紙幣的發行導致通貨膨脹?這些都不是原因,自古至今,比明朝窮兵黷武的朝代很多,比明朝揮霍無度的朝代更多,那麼明朝貨幣體系是怎麼崩的呢?

明末財政陷入困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首先,暴力機器對貨幣流通的干預力下降

明朝是個比較虛偽的朝代,雖然不是儒學思想大行其道的時期,卻是一個把儒學的劣根性,運用得最虛偽的歷史時期。

嘉靖,萬曆,天啟,崇禎,這些皇帝都是聰明人,並非他們無能,而是皇權對民間經濟活動掌控能力太微弱,甚至堵不住朝臣的悠悠之口。

嘉靖要禁私鑄劣錢,一個罷市就能讓禁令不了了之。萬曆要徵收礦稅,鬧得雞飛狗跳,官員鼓動市民打死收稅人員,文人各種醜化,萬曆頂著臭名,心勞力瘁,最後二十多年也不過才收了幾百萬兩而已。

明末財政陷入困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飽讀詩書的大臣天天嚷嚷著要屯田,然而真正要屯田,沒人敢放手實施,怕被辱罵,甚至會因此被罵為“投獻”,是獻媚國家,是品格低下的表現。

董應舉自述為了屯田,面對地方官員的刁難阻撓,忍氣吞聲,“雖唾面受侮,怡然甘之”,“自傕輿皂,自給材官,買地納糧,無異莊長。” 地方官則愈加氣焰囂張,“指屯地為投獻,虐屯佃以非刑”。

其次,過度民主的表象

根本原因是從宋朝的程朱理學就開始有意無意地削弱君權,到明朝,皇帝對朝臣的影響力,和國家暴力政權對貨幣市場的掌控力都在削弱。這就造成了明朝看起來是“禮儀之邦”,人們都衣冠楚楚,十分有君子大國之風。

明朝時期,社會呈現“過度民主”,然而卻在有戰事時,無法迅速轉型成軍事專制狀態,這就造成了無法像清朝那樣,通過軍事暴力政權直接徵稅,直接調配物資,導致戰場失利。

戰場失利的結果是,直接導致了財政系統的崩潰,前者並非後者的原因,而是結果。所以並非哪個皇帝是廢物導致了明朝財政的崩潰。

明末財政陷入困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二、銅幣的減少和私人鑄幣

在古代國家發行貨幣不是單純市場行為,而是靠國家機器的暴力,保證貨幣的信用,除此之外國家對物資流通也要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否則貨幣會因為通脹而貶值。而明朝不僅僅是崇禎一朝,從洪武之後,政府對貨幣的掌控力就微乎甚微了。

嘉靖似乎是明代權力比較大的皇帝,要禁鑄私錢,結果是每次嚴禁喊得震天響,但別說禁止,就連最後嘉靖禁止私人鑄造劣質的銅錢都沒做到。

過去私造假錢,至少造得還和真錢差不太多。而嘉靖時造假錢,造的粗劣至極,造的人肆無忌憚,用的人也毫無疑慮,反倒是質量更好的明官府造的制錢和過去朝代的錢幣流通受阻,這真是劣幣驅逐良幣了。

明末財政陷入困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三、明朝如何做才能翻盤?

我們先拿宋朝的賦稅制度舉個例子,看一個小國,能將財富擴展到什麼程度?

“北宋時,兩稅尚佔56%,但至南宋,已降至20.4%和15.3%。與此同時,商稅急遽增長,構成了政府財政的主要來源,而包括商稅在內的非農業稅,也就佔據了財政收入的大部分。北宋皇祐治平年間,商稅比重不過40%左右,及南宋紹興、乾道之交,僅茶鹽榷貨一項即佔49%,連同經制錢、總制錢,非農業稅達79%強。而至淳熙、紹熙年間,茶、鹽酒等坑冶榷貨已達56%強,加上經制錢、總制錢、月樁錢,非農業稅更達84.7%”。

我們知道,明朝的領土面積,人口數量都遠遠大於南宋,僅僅鹽、酒、茶三項的消費更遠大於宋朝,然而南宋政府從中獲得的收入接近5000萬兩白銀的價值,而明朝政府卻只有300萬兩不到。

明朝是貨幣經濟十分發達的朝代,資本主義已經萌芽,市場十分繁榮,各項商業制度也比較完善。而南宋是個小國,偏安一隅,地少人少,為什麼明朝政府反而不如南宋富呢?明朝如何能翻盤呢?

明末財政陷入困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1、屯田

我們來看一下明朝屯田的收入如何,如果實行屯田,能否讓稅收至少趕上南宋?

“(天啟)三、四兩年,屯本止用二萬六千三百兩耳,而子粒變價三次還部一萬四千兩,米麥高粱兌運約可六萬二百二十三石,兩年兌腳供衙門及遼膳起送、舉貢盤纏、州縣錢糧各項一萬八百四十六兩,皆從屯出。合上還部兌運一切諸費,已有六萬四千兩,

以抵二萬六千三百屯本,幾再倍矣,臣無才能,止知愛惜帑金,只知堅忍就事。”(董應舉《三年報竣兩局疏》)

屯田百分之七十的收成是歸佃農所有,只有百分之三十作為屯田收入,還要給地方繳納各種賦稅雜役費用。屯田以十八萬畝計,用屯本算二萬六千兩,得收益算六萬四千兩,扣取成本,純利潤為3萬8千兩,平均每年為1萬9千兩。

實際按萬曆時期丈量,明代耕地面積是超過11億畝的。農民完全可以承擔,如果農民正常交稅,政府就會撈到很大的油水,打仗的時候也就遊刃有餘了,不必像乞丐一樣乞討,弄得狼狽不堪了。

明末財政陷入困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2、私鹽

鹽明代私鹽橫行,經濟最發達的江南十二郡,無一人食官鹽。如能禁止私鹽,明代一年可以得一千多萬兩白銀的收入:“私鹽既絕,引可增十倍,歲所入千餘萬矣,此三法簡易易行,只在行法須嚴。”如真嚴格實行鹽業專賣制度,適當抬高鹽價,僅食鹽一項收入可達四千萬兩白銀。

3、茶稅

茶葉是百姓必須的消費品,但需要量又有彈性:“寡需則量增其價而不為虐。” 國初在南直隸嚴禁私茶,所以南直隸的茶稅收入有六十餘萬之多。

以晚明人口比明初增加五倍計,茶葉消費量增加五倍,晚明若嚴格實施茶葉專賣制度,則榷茶收入至少2000萬兩白銀。

明末財政陷入困難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4、酒

北宋光是酒課的一年收入就可達到相當於晚明一千四百九十八萬兩白銀的程度。而晚明人口至少北宋兩倍以上,酒類消費規模可能還超過兩倍。則以最保守估計,如果明代實施類似宋代那樣嚴格的國家專賣制度,榷酒一項的收入至少可達3000萬兩白銀的規模。

小結:

綜上所述,明朝財政崩潰的原因並非窮兵黷武,也不是白銀減少,更不是銅的減少和私人鑄幣的產生,而是過度民主的社會表象,造成國家對貨幣系統和物質流通失去了控制,而對屯田的漫不經心和下級官吏的重重阻撓,又讓國家損失了一大筆銀子。

如果明朝能在——至少是屯田、鹽、酒、茶增加稅收,那麼不僅富裕程度會遠遠超過宋朝,而且也會超過以暴力國家機器,進行掠奪之實的清朝。

參考文獻

明朝官修史書:《明神宗實錄》

欒凡:《明代遼東的米價,軍糧與時局》

漆俠:《宋代經濟史》

清朝官修史書:《武皇帝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