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IMF大幅調降經濟預期,全球經濟何去何從?

俠客島:IMF大幅調降經濟預期,全球經濟何去何從?

在4月14日發佈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調降了此前預期,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可能出現-3%的負增長。


在1月,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以3.3%的速度增長。

“各國為控制疫情采取的必要措施使世界陷入‘大封鎖’狀態,經濟活動以百年難遇的規模和速度崩潰,可能會出現‘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衰退。”IMF稱。

“大蕭條”是何種景象?——銀行倒閉、工廠關門、工人失業。不過大蕭條過去了近100年,不少人很難有切身感受。


那就再與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作對比吧。

彼時,新興經濟體持續擴張,為經濟增長貢獻了蓬勃力量。於是,尚未擺脫經濟危機後遺症的全球經濟,在2009年的衰退幅度僅為0.1%,遠低於IMF報告預測的2020年經濟全球降幅(3%)。

只說比例似乎還是抽象了一點,我們換成總量來看。IMF首席經濟學家吉塔⋅戈皮納特說,在經濟衰退的預測速度下,2020年和2021年全球GDP的累計損失可能達到9萬億美元,這個數字大於目前日本、德國兩國的GDP之和。


經濟總量衰退了,人均收入必然要下降,IMF預測,170多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都將不同程度地萎縮。


世界經濟走到決定命運的“十字路口”了嗎?


俠客島:IMF大幅調降經濟預期,全球經濟何去何從?

印度尼西亞街頭行人。圖源路透社


毫無疑問,疫情全球蔓延的確在很大程度上阻斷了生產和消費,靠旅遊、娛樂行業獲取經濟收入的國家受挫尤為明顯。


柬埔寨吳哥窟遺址所在地暹粒,多家旅館數週已無新客預訂;西班牙巴塞羅那,通常排滿遊客的聖家族大教堂(SagradaFamília)自3月13日關閉以來門前空蕩;印度3月17日起關閉了泰姬陵,為1971年以來首次對遊客關閉。


畢馬威的報告稱,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印度旅遊業和酒店業正在失去大約3800萬工作機會;意大利旅遊協會則估計,疫情將給該國帶來220億歐元的收入損失


部分新興市場國家在動盪形勢中被迫飲下“資本外流”的苦酒,未來他們大概率將目睹

財政壓力、債務風險雙雙上升


疫情全球蔓延以來,防控手段升級導致生產活動受挫,人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十分黯淡,金融市場因此動盪。不少投資者將資本從“防禦能力”較弱的新興市場收回。IMF數據顯示,1000億美元資金已從新興市場經濟體被撤出,為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撤資規模的3倍多。


外資大量流出、疫情“封鎖”後的經濟停頓、外貿訂單的萎縮、重點出口商品(如原油)價格的暴跌,多重因素加總,諸多新興市場國家將面臨財政吃緊的困境。


雪上加霜的是,不少新興市場國家的外債規模相當大。以烏克蘭、智利、馬來西亞、阿根廷為例,截至2019年,前述四國外債總規模佔當年本國GDP的60%以上。從償付能力看,阿根廷、土耳其、烏克蘭、智利的外債總額為外匯儲備的5倍以上。若資本外流、外匯減少、經濟下挫,償債風險會不斷攀升。


發達經濟體的日子也不好過。因企業經營壓力陡增、居民失業風險加劇、系統性金融壓力盤旋,過起不免殫精竭慮的日子。美聯儲15日公佈的褐皮書顯示,國內經濟活動“在所有地區急劇萎縮”,數千萬人失去工作,美國3月製造業產出已創下1946年以來最大降幅

疫情一日不結束,對經濟的救助就不能停。為了止損,多國出臺了大手筆的刺激計劃。往往是貨幣政策打頭陣,調降利率、降低資金成本、疏通資金流通渠道;再是財政政策擴需求,QE、中小企業及家庭扶助資金,甚至給居民按人頭派錢。

發達經濟體金庫較為充裕。美聯儲兩次大幅降息至零利率,此後美國推出無上限量化寬鬆及了2.2萬億美元刺激計劃。在歐洲,英國推出規模約佔GDP3.9%的財政刺激計劃;德、法情況類似,前者的財政刺激計劃佔本國GDP規模的4%,後者則為2%。


不過,財政吃緊的國家,如面臨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雙重難題的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頗為左支右絀。為此,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在3月提出,正考慮分配新的特別提款權(SDR)——動用IMF最強大的工具之一,幫助各國抗擊新冠疫情。


分配特別提款權類似於央行“印製”新鈔,可幫助“資金荒”的國家償債、購買醫療設備、扶助民生髮展。一旦新的特別提款權被分配出去,IMF的189個成員國將合計最多得到5000億美元資金。

不過路透社15日報道,前述計劃或遭美國反對。“熟悉IMF審議情況的消息人士稱,美國財政部希望看到IMF專注於利用其1萬億美元的現有資源,包括1000億美元的緊急貸款和捐款,來幫助各國應對危機,而非向部分國家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新資源。”該報道稱。

俠客島:IMF大幅調降經濟預期,全球經濟何去何從?

IMF標誌。圖源華爾街日報

好消息還是有的。雖然聽上去是常識,但IMF等多家機構認為,在疫情防控更加得力之後,全球經濟勢必反彈。

“假設多數國家的疫情和必要的防控行動在2020年第二季度達到峰值並在下半年減退,各國採取的政策行動能有效防止企業大面積破產、長期失業和系統性金融壓力,則2021年全球經濟將會有5.8%增幅,那將是自1980年以來全球經濟的最大增幅。”IMF在報告中指出。

具體不同經濟體的回暖程度,IMF給出了迥異的走勢圖——

對於發達經濟體,IMF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為-6.1%,2021年復甦至4.5%


對於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IMF預計2020年經濟增速將為-1%,2021年復甦至6.6%

值得注意的是,IMF對亞太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速較為樂觀,預計為1%,且預計中國將在2021年迎來9.2%的經濟增速,為各經濟體之首。

俠客島:IMF大幅調降經濟預期,全球經濟何去何從?

增長預測數據。圖源IMF官網


對中國來說,當此時機,更需保持冷靜,審慎務實地破解眼前難題。


現在,中國疫情防控轉入“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階段,因無症狀感染者導致感染病例增多,口岸檢疫收治壓力加大,病毒在全球範圍內不排除變異、致死率上升等可能性。不僅是中國,全球都將在未定的疫情走勢中與“不確定”相處。


此外,中國的外貿出口壓力不容小覷。海關總署4月14日公佈的3月及一季度貿易數據顯示,按人民幣計價,中國3月份貨物貿易出口總值同比下降3.5%,一季度則下降11.4%。


積極因素是,與1-2月數據(下降15.9%)相比,1-3月降幅已有收窄。但京東數字科技首席經濟學家沈建光認為,跌幅收窄是截至3月國內疫情得到遏制、復工復產節奏加快、積壓訂單恢復生產所致。可是,由於疫情海外擴散、各國封鎖措施造成的影響在3月中下旬才開始釋放,二季度出口形勢依舊難言樂觀。

還應關注到的是中國的貨幣政策。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副院長朱寧認為:“從大的方向來看,人民銀行仍然會實施相對穩健的貨幣政策,並且會積極地推動人民幣利率市場化,通過LPR、而非基準利率的方式,降低融資成本,服務實體經濟。央行很可能會繼續實施定向降準,對金融機構、小微企業和受疫情影響的地區實行定向扶助。”

不過,貨幣政策對託舉經濟的作用是間接的,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財政政策將在後續階段發揮重要作用,此時需要對投資方向有所限制。

“歷史上的財政刺激在鐵公基、房地產上著力太多,留下大量資產泡沫和債務風險。新一輪財政刺激不妨偏重民生,如投資教育、醫療、養老體系建設。這些領域與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更能增強消費者信心、提升消費意願。”朱寧稱。


文/雲中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