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与文人关系紧张,因此很多太监作品被遗忘,陈喜就是其中之一

据《明实录明宪宗实录》记载,陈喜是明朝成化年间的御用监太监,而据记载他还是蒙古人和画家,这样陈喜便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同时具备蒙古族和太监身份的画家。

太监与文人关系紧张,因此很多太监作品被遗忘,陈喜就是其中之一

《图绘宝鉴续编》中对“陈喜”的记载

据《图绘宝鉴续编》记载:『太监陈喜,字仲乐,鞑靼人。工人物鸟兽,下笔无痕,为一代之妙。』『鞑靼』是明人对蒙古草原各部落的蔑称。太监陈喜虽然是蒙古人,但他早年依靠向明宪宗和万贵妃进献奇技淫巧而得宠。弘治初,明孝宗即位后重振朝纲,陈喜被贬往南京明孝陵司香。

太监与文人关系紧张,因此很多太监作品被遗忘,陈喜就是其中之一

《顾氏画谱》目录

太监与文人关系紧张,因此很多太监作品被遗忘,陈喜就是其中之一

《顾氏画谱》中的“陈喜”作品

太监与文人关系紧张,因此很多太监作品被遗忘,陈喜就是其中之一

《顾氏画谱》对“陈喜”的记载

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韩昂编著的《图绘宝鉴续编》刊行于世,同年六月,宁王朱宸濠起兵造反,最终陈喜因钦差太监张永在宁王府中搜获来往书信而被捕入狱。对于太监陈喜在御用监任职时的所作所为,明末文学家陈子龙评价是『左道害政如梁芳、陈喜辈,虽百死不足以谢天也』。

太监与文人关系紧张,因此很多太监作品被遗忘,陈喜就是其中之一

姜绍书 《无声诗史》 七列为对“陈喜”的记载

在我国古代,我们极少看到有太监能靠画艺青史留名,史书更多的是在告诉我们太监乱政的严重后果。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太监群体本身很难走出一位具备高超画艺的画家;二是因为太监与士大夫群体之间存在着紧张的对立关系,而刊行于世的史书和典籍又多由文人士大夫编撰,所以在语言描述上多持负面评价;三是因为文人士大夫一般不愿意与太监扯上联系。

太监与文人关系紧张,因此很多太监作品被遗忘,陈喜就是其中之一

明·黄凤池 《王言唐诗画谱》中一幅得配图落款“仿陈喜笔意”

太监与文人关系紧张,因此很多太监作品被遗忘,陈喜就是其中之一

徐沁 《明画录》 第三列为对“陈喜”的记载

以李东阳和刘瑾为例。正德年间,刘瑾专权,李东阳曾为其撰写《修玄明宫记》,文中极力称颂刘瑾,但当刘瑾倒台后,李东阳对刘瑾的态度便发生了变化。据何孟春的《余冬序录摘抄内外篇》记载,在权阉刘瑾倒台后,何孟春作为李东阳的门生,在老师的默许下,他借整理老师的文集的机会,竟悉数删去了李东阳为刘瑾所作的全部诗文。另外,与太监的关系还会影响到文人的气节和文风。

太监与文人关系紧张,因此很多太监作品被遗忘,陈喜就是其中之一

明 孙隆 芙蓉游鹅图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比如李梦阳与康海,尽管李梦阳因弹劾刘瑾而落难入狱,但世人仰慕他的气节,可以说,弹劾刘瑾间接成就了李梦阳的气节和他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理想。而为搭救李梦阳的康海,因向刘瑾妥协而就此『失节』,最后因名列阉党而被免官,以致于『文章不复精思,诗尤颓纵』。李梦阳与康海对待太监刘瑾的态度和后果,恰恰说明了太监与文士之间的紧张关系,因而这种固有的偏见也影响了他们主动去关注太监的艺术作品,更不愿意去记载、传播他们的作品。

​内容整编自:陈 煜《论明清画史中的太监画家 以蒙古人陈喜为中心》《荣宝斋》2019年8月刊 ,感谢作者及杂志提供资料,如有问题私信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