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與文人關係緊張,因此很多太監作品被遺忘,陳喜就是其中之一

據《明實錄明憲宗實錄》記載,陳喜是明朝成化年間的御用監太監,而據記載他還是蒙古人和畫家,這樣陳喜便是中國古代歷史上少有的同時具備蒙古族和太監身份的畫家。

太監與文人關係緊張,因此很多太監作品被遺忘,陳喜就是其中之一

《圖繪寶鑑續編》中對“陳喜”的記載

據《圖繪寶鑑續編》記載:『太監陳喜,字仲樂,韃靼人。工人物鳥獸,下筆無痕,為一代之妙。』『韃靼』是明人對蒙古草原各部落的蔑稱。太監陳喜雖然是蒙古人,但他早年依靠嚮明憲宗和萬貴妃進獻奇技淫巧而得寵。弘治初,明孝宗即位後重振朝綱,陳喜被貶往南京明孝陵司香。

太監與文人關係緊張,因此很多太監作品被遺忘,陳喜就是其中之一

《顧氏畫譜》目錄

太監與文人關係緊張,因此很多太監作品被遺忘,陳喜就是其中之一

《顧氏畫譜》中的“陳喜”作品

太監與文人關係緊張,因此很多太監作品被遺忘,陳喜就是其中之一

《顧氏畫譜》對“陳喜”的記載

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韓昂編著的《圖繪寶鑑續編》刊行於世,同年六月,寧王朱宸濠起兵造反,最終陳喜因欽差太監張永在寧王府中搜獲來往書信而被捕入獄。對於太監陳喜在御用監任職時的所作所為,明末文學家陳子龍評價是『左道害政如梁芳、陳喜輩,雖百死不足以謝天也』。

太監與文人關係緊張,因此很多太監作品被遺忘,陳喜就是其中之一

姜紹書 《無聲詩史》 七列為對“陳喜”的記載

在我國古代,我們極少看到有太監能靠畫藝青史留名,史書更多的是在告訴我們太監亂政的嚴重後果。究其原因,一是因為太監群體本身很難走出一位具備高超畫藝的畫家;二是因為太監與士大夫群體之間存在著緊張的對立關係,而刊行於世的史書和典籍又多由文人士大夫編撰,所以在語言描述上多持負面評價;三是因為文人士大夫一般不願意與太監扯上聯繫。

太監與文人關係緊張,因此很多太監作品被遺忘,陳喜就是其中之一

明·黃鳳池 《王言唐詩畫譜》中一幅得配圖落款“仿陳喜筆意”

太監與文人關係緊張,因此很多太監作品被遺忘,陳喜就是其中之一

徐沁 《明畫錄》 第三列為對“陳喜”的記載

以李東陽和劉瑾為例。正德年間,劉瑾專權,李東陽曾為其撰寫《修玄明宮記》,文中極力稱頌劉瑾,但當劉瑾倒臺後,李東陽對劉瑾的態度便發生了變化。據何孟春的《餘冬序錄摘抄內外篇》記載,在權閹劉瑾倒臺後,何孟春作為李東陽的門生,在老師的默許下,他借整理老師的文集的機會,竟悉數刪去了李東陽為劉瑾所作的全部詩文。另外,與太監的關係還會影響到文人的氣節和文風。

太監與文人關係緊張,因此很多太監作品被遺忘,陳喜就是其中之一

明 孫隆 芙蓉遊鵝圖 絹本設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比如李夢陽與康海,儘管李夢陽因彈劾劉瑾而落難入獄,但世人仰慕他的氣節,可以說,彈劾劉瑾間接成就了李夢陽的氣節和他的『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文學復古理想。而為搭救李夢陽的康海,因向劉瑾妥協而就此『失節』,最後因名列閹黨而被免官,以致於『文章不復精思,詩尤頹縱』。李夢陽與康海對待太監劉瑾的態度和後果,恰恰說明了太監與文士之間的緊張關係,因而這種固有的偏見也影響了他們主動去關注太監的藝術作品,更不願意去記載、傳播他們的作品。

​內容整編自:陳 煜《論明清畫史中的太監畫家 以蒙古人陳喜為中心》《榮寶齋》2019年8月刊 ,感謝作者及雜誌提供資料,如有問題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