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養殖產業鏈祕密:毛皮有人收 肉送到肉聯廠

連日來,多部門連連發出公告,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多地也對飼養、繁育野生動物場所實施隔離。但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拒吃野味"仍存在漏洞。

有多位行業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反映,多年來,養殖場出來的狐狸肉、貂肉、貉子肉等野生動物肉體被送到肉聯廠或小作坊,加工成烤腸或火腿腸。在一些專業期刊上,甚至有專家指導如何將這些野生動物的肉加工成美味食品,上市銷售。

行業內的秘密?

河北省昌黎縣有近30年的狐、貉、貂養殖基礎,皮毛產業已經成為當地的特色產業,養殖總量保持在800萬隻左右,佔全國十分之一,貉皮總產量居全國首位。

昌黎縣也是全國最大的皮張交易中心,年交易皮張1500萬張、活體50萬隻,年產值保持在8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昌黎縣曾被中國農學會特產學會授予"中國皮毛產業基地"和"中國養貉之鄉"稱號。全縣已形成了完整的水貂和貉子養殖、良種繁育、飼料獸藥、商貿、加工、物流等產業鏈。

第一財經記者此前在當地採訪時,一家養殖場負責人稱:"毛皮有人收購,肉也有人要,送到肉聯廠。"而當記者進一步詢問時,對方顯得有些緊張,只是說"這是行業內都知道的秘密"。

河北某集團養殖場一位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介紹,每張貉子皮可賣500元左右,每隻貉子養殖成本約200元,效益還是不錯的。但如果養殖過程出現問題,皮子質量不好,也有不賺錢的。

皮子不好,不影響賣肉。

據公開報道,2014年6月,山東檢驗檢疫局食品農產品檢測中心展示了該中心檢測出的含有狐狸肉和貂肉成分的羊肉製品。

在一家食品招商網上,第一財經記者也查詢到有水貂肉、貉子肉出售。貉子肉的批發價格為每公斤2.2元,遠低於豬肉和牛肉的價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