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莱坞纪录片导演在线聊天,谈谈吃“植物肉”的事儿

中国国家自然资源部将今年4月20日至26日,定为地球日主题宣传活动周,围绕“珍爱地球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倡议人们继续参与到环境保育的全球事业中,共建美好地球。

疫情之下,众多环保组织和机构将今年的活动搬到了线上。4月22日晚,美国著名纪录片导演、环保主义者尚恩·莫森(Shaun Monson)应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良食基金邀请,首次与中国观众连线。200余人共同探讨了对环境认知、饮食模式和环保行动等方面的思考。

与好莱坞纪录片导演在线聊天,谈谈吃“植物肉”的事儿

4月22日晚,尚恩与中国观众连线对谈

亟须改变的观念:把自然当作“他者”,对物种存在歧视

视频里的尚恩在加州居家隔离,他显得有些瘦削。他刚结束7天“只喝水不进食”的挑战,瘦了17磅。他不是为了减肥,而是在探索人类和自然的关系。

尚恩觉得自己在进食的时候,不会意识到这是很珍贵的,而断食的体验让他对食物充满了感激,更接连起了自身与外界的关联。

之所以是“接连”,是因为长久以来,人类习惯把自己和大自然对立起来。

与好莱坞纪录片导演在线聊天,谈谈吃“植物肉”的事儿

尚恩·莫森 nationearth.com 图

“通常我们是这么说的,‘这是我的家,我的车,我的银行卡,我的书,我的狗,我的男(女)朋友,但当我们谈到自然的时候,就会说,那座山、那棵树”,尚恩说,“如果丧失了大自然或者其中一部分的时候,我们才会意识到(它们)”。

与好莱坞纪录片导演在线聊天,谈谈吃“植物肉”的事儿

《生命卫生》海报图 nationearth.com图

这似乎也是他2月份创作的短片《生命卫生》(Guardians of Life)的隐喻。一个医院急症室里,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华金·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扮演的主治医生和同伴们接到了一个女病人,从“森林大火”中被救出来的她受了重伤,脉搏微弱,菲尼克斯戴着口罩,拿着触颤机电击她的心脏,然而,体征检测器紧张的蜂鸣声减慢且停止。他垂头丧气地宣布病人死亡,手术室气氛阴沉。当大家准备离开手术室时,秘鲁土著演员欧琳卡·乔徹(Q'orianka Kilcher)扮演的军医爬到病人身上用手继续按压她的心脏,一旁机器里嘟嘟声重新响了起来……

与好莱坞纪录片导演在线聊天,谈谈吃“植物肉”的事儿

军医的手中 nationearth网站视频截图

这时,镜头拉近到军医的手里,血红的心脏,触目惊心,随后,这拳形的图像被还原到地球卫星图上,那是亚马孙雨林的位置。

尚恩在媒体采访时说,“亚马孙被称为世界的肺或世界的心脏,我们没有选择纪录片素材去讲述毁林、动物灭绝,而是用急诊室里挽救一个全身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的故事,转折点不仅在于这个护理医生是谁,还关乎他们真的要一起拯救的是什么”。

除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尚恩之前的作品、由好莱坞百余位著名影星倾情配音的《万物一体》审视了人类彼此之间的对立,其中一个议题就是人类把自己视于其他物种之上,用“强者”意识和行为主宰一切。

与好莱坞纪录片导演在线聊天,谈谈吃“植物肉”的事儿

100位公众人物共同为《万物一体》配音解说 网络图

此番视频连线中,他也再度谈及了这个话题。“人们对宠物很有感情,但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有物种歧视,人们对牛、鸡,猪没有这样的情感”,他说,“我成长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麦当劳有很多广告。有一个画面,人们将汉堡肉放在花园中,试图表达汉堡肉是和植物一样生长在花园里的。我那时还是孩子,看到这个是很疑惑的,但大家都信以为真”。

消费文化或许是影像大众认知的一个成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们需要唤醒自己的同理心。从一开始只关注自己,然后体察众生的遭遇——身边的人,动物和植物,再拓展到环境,进而到地球和宇宙。这个从“小我”到“大我”的过程,尚恩认为是一个巨大的觉醒,“我觉得现代年轻人已经更加觉醒,每一代都比上一代更觉醒,我希望如此”。

接受植物肉,我们需要时间

连线当日,中国肯德基、星巴克推出了植物肉餐品,也引发了网络热议。观众也就此问题和尚恩进行了讨论。

与好莱坞纪录片导演在线聊天,谈谈吃“植物肉”的事儿

快餐行业推出植物肉餐品肯德基、星巴克官方微信截图

他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动物肉和植物肉并非简单的“真假”关系,人们应当换一种思路。

他举例说,“在美国星巴克,早几年只有一种豆奶替代品,现在有了各式植物奶,牛奶逐渐在被取代。这个变化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虽然比较慢”。

要完成这个“替代”,中间涉及着无数产业、技术、观念、市场、科研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比如,肉食加工厂是否愿意做出改变。素食的尚恩对动物肉加工并不陌生,多年的环保纪录片拍摄让他认识了很多工厂老板,他介绍了和一家德国鸡肉制品厂打交道的经历。“那个老板也不想屠宰鸡,因为杀一个鸡其实很复杂,如果有更简单的替代,口味和营养也有类似,那为什么不呢?”

尚恩觉得快餐店引入植物肉,一定程度上,是在“取样”。因为绝大多数人不太会去素食餐厅吃饭,接触不到植物肉。同样的,植物肉加工厂也接触不到那么多消费者。经由快餐为中介,起到一个双向沟通的作用,进而也能探索人们对植物肉的接受度。

“现在我们处理人造肉,就像对待软件的思路一样,人们一开始不接受,后来就好了。过去对待酒精也是,我们改造了酒精,制造了酒。植物蛋白为基础的人造肉也是一样的,我们需要的是时间”,尚恩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