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公司牌照持續“走俏” 區域性銀行齊發力

自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出臺以來,25家消費金融公司先後成立。其中尤以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最為活躍。不光數量增長迅速,消費金融公司主體也是從國有大行向城商行、農商行等區域性銀行擴展。儘管區域性銀行開始越來越多的瞄準消費金融市場,但如何從中突圍,做到差異化,卻依然成為其瓶頸。

4月24日,江蘇江陰農村商業銀行(002807.SZ)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與此同時,該銀行還宣佈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擬設立消費金融公司的提案。

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江陰銀行第一季度營業收入為8.51億元,較2019年同期下降3.35%,淨利潤為2.11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8.36%。在發佈第一季度報告的同一天,江陰銀行還發布了第六屆董事會第十三次會議決議公告,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擬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和擬設立金融租賃公司的議案。

此外,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有江陰銀行內部人士向其證明了此事,並表明成立消金公司和金融租賃公司的計劃在2019年便已經提出。

銀行系消金公司仍為主流

據財經網瞭解,近年來,消費金融牌照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越來越多企業開始陸續宣佈申請該牌照,其中尤以銀行業最為積極。

對此,麻袋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牌照之所以火熱,原因有三:一是入局者希望能夠完善其金融領域牌照佈局;二是頭部消金機構體現出較好的賺錢效應,吸引外部玩家;三是去年以來消金牌照的審批有“開閘”跡象,政策導向帶來市場繁榮。

易觀分析師張凱則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很多公司對於整個消費金融行業未來發展的看好。另一方面,由於網絡小貸牌照在早年暫停審批,地區性小貸公司展業範圍有限,所以消費金融牌照成為新進入這個行業的公司較為合適的牌照選擇

2020年1月10日,光大銀行獲批籌建北京陽光消費金融公司。根據合資協議,光大銀行同意以現金出資人民幣6億元,佔消費金融公司註冊資本的60%。隨後不久,重慶銀保監局發佈公告稱,同意重慶農村商業銀行參股設立小米消費金融,投資金額人民幣4.5億元,持股比例30%。

4月23日,平安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開業,公開資料顯示,它是由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主要出資人發起成立的全國性科技型消費金融公司。公司位於上海浦東新區,註冊資本為50億元人民幣。

除有確實消息已經獲批或正式開業的三家消費公司以外,也有多家銀行陷入正在籌建的“流言”中。

3月30日,建設銀行副行長紀志宏在2019年業績發佈會上對外表示,建行籌劃消費金融公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必然會轉向以內需為主導,消費在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的作用進一步凸顯。中國大型銀行的消費信貸佔比普遍偏低,建行會繼續在消費金融業務領域加強探索,擴大消費金融覆蓋的範圍,更好地銜接民生消費、消費升級的需求,推進消費金融業務穩健發展。

同樣是3月底,消金界撰文稱,多位知情人士向其透露,南京銀行正在申請自己的消費金融公司,目前處於監管審批之中。該媒體還表示,之所以要自己籌建是因為對其之前參股的蘇寧消費金融經營情況表示不滿。資料顯示,2015年5月,南京銀行入股蘇寧消費金融,持股比例15%。

此外,有媒體報道稱,江蘇銀行一直計劃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也將於近期正式落地。金融界消息稱,一位接近江蘇銀行人士表示,牌照目前還在排隊中,這家新公司地點可能位於崑山,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公開消息顯示,江蘇銀行早在2017年就表示已經開始申請消費金融牌照。此前,江蘇銀行聯合凱基銀行及海瀾之家在內的3家公司共同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其中江蘇銀行出資3.006億,持股50.1%,為大股東。不過,截至目前並沒有新進展。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消息,目前已經獲批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已經有25家。其中有銀行參股、控股的消費金融公司就有19家,且區域性銀行參與也越來越多。

“目前,消費金融公司仍以銀行為主導,原因在於銀行具有天然資金優勢,能夠為成立後的消金機構帶來穩定的資金來源;此外,從出資人條件來看,非金融機構比金融機構更加嚴苛,淨資產、營業收入等都有相當高的要求。” 蘇筱芮分析稱。

“消費金融業務本身和銀行自身的零售業務比較接近,銀行有比較豐富的行業經驗和資金優勢;另外政策和行業的變化也使得很多銀行開始關注到了消費信貸這一市場,所以很多銀行開始嘗試介入這一行業。”張凱補充道。

政策有望“開閘” 牌照依然火熱

2020年1月14日,中國銀保監會在官網發佈了《中國銀保監會非銀行金融機構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徵求意見稿)》,就有對境內外主體設立消費金融公司提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

《辦法》明確提到,針對非金融機構作為主要出資人,則要求相關企業應當具備最近1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不低於30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的可自由兌換貨幣;最近1個會計年度末淨資產不低於總資產的30%;財務狀況最近3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等多項條件。

“相比較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非銀行系消費金融公司在資金成本方面可能會存在一定的劣勢,因此,如何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資金成為其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除此之外,行業普遍需要面對的風控、獲客、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問題對非銀行系的消費金融公司來說也都存在著不小的挑戰。”張凱表示。

據財經網瞭解,中國從2010年開始啟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工作。與此同時,國內首批3家消費金融公司於1月6日獲得中國銀監會同意籌建的批覆,首批獲批的消費金融公司發起人分別為中國銀行、北京銀行和成都銀行,這3家公司將分別在上海、北京和成都三地率先試點。

2013年11月,原銀監會修訂了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並新增瀋陽、南京、杭州、合肥、泉州、武漢、廣州、重慶、西安、青島等10個城市參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工作。

早在2015年5月,海口農商行曾發佈公告稱,通過了發起設立海南海銀消費金融公司的相關議案。,擬發起的消費金融公司註冊資本3億元人民幣,擬出資0.9億元,持股比例不低於30%。

2017年1月,蘇農銀行公告稱,該公司與海航旅遊集團、珠海鏵創投資管理公司、亨通集團、廣東明珠集團深圳投資公司簽訂了《關於共同申請設立珠海易生華通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之出資協議》,擬共同投資設立消費金融公司,註冊資本人民幣10億元,其中該銀行出資額為1.5億元。

2019年1月,據《上海證券報》報道,上海農商行正在申請籌建消費金融公司。

但截至目前,上述三家農商行還未被批准籌建。如今只有一家農商行被批准,就是前文提到的重慶農商行公告擬出資4.5億人民幣,與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等相關方擬共同出資設立重慶小米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並已獲得銀保監會批覆同意,小米持股50%,重慶農商行持股30%。

“消金牌照屬於全國展業,彌補區域性銀行的地理性因素不足,也可以與銀行在零售端共享資源,形成互補。但目前來看,頭部消金機構已牢牢佔據市場並形成特色業務,區域性銀行參設消金後如何形成差異化發展值得探索。”有業內人士提出他的擔憂

關於未來消費金融牌照是否依然“走俏”。蘇筱芮給出了肯定的觀點。

主要原因包括促消費成為疫情後拉動經濟的主旋律,發展消費金融是順應時代潮流;另外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即將收官,堵偏門的同時也會有更多正門打開。”她預測稱。

張凱則認為,從市場規模的角度來看,我國狹義消費信貸(不含房貸車貸)餘額在2019年末達到13.31萬億元,增速為18.09%;我國互聯網消費金融信貸餘額在2019年可達2.27萬億元人民幣,環比增長51.1%。從增速來看,我國消費金融市場在未來依然有著不小的發展空間。從市場的情況來看,中信、建設銀行、平安等知名金融公司均有申請消費金融公司牌照的動作或準備。這也能夠反映出企業對於整個市場未來發展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