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程师被列入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已开展具体工作

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提出建议要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体系建设。近日,教育部针对“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体系建设的建议”的问题进行了答复!

AI工程师被列入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已开展具体工作

教育部官网回复截图

一、关于“建议”

人工智能连续第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从前两年的“加快研发和转化”、“加强研发应用”,到今年明确提出“深化研发应用”,人工智能已进入规模化应用的增长期,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在今年两会上,他提出建议要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体系建设:

1、教育部联合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启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课题研究,研析人才缺口和培养方案。

具体可围绕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研究、产业应用开发、应用成果落地等环节,分析研究人工智能的人才缺口和培养方案,探讨利用人工智能的产业服务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的培育,推动人工智能人才生态培养体系的建设。

2、教育部联合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和相关高校共同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方面,建设人工智能实验资源,包括人工智能实验超脑、软件平台与实验资源、智能硬件、人工智能产品、实验空间建设等,解决资源短缺的问题,让师生可第一时间掌握、接触最新的行业资源;另一方面健全培养过程,将人工智能行业核心技术最新发展、行业应用最新需求引入培养过程,完善教学实践内容和实验体系,具体可构建双线学习场景,即线上平台教学、线下应用实践。

整体上,在“学”方面满足人工智能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需求,在“产”方面满足轻量级人工智能的产品研发需求,在“研”方面满足师生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需求,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培养人工智能应用型工程师。

3、教育部建立产学研用的培养新模式,完善“AI+X”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方面,强化技能培训和开发,破解人工智能时代推广应用的节点性难题,结合实用场景培育行业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引导有技术能力、人工智能素养和行业专业知识的人才进行应用开发和创新;另一方面,联合产业链企业,与高校及产业园区,结合人工智能+行业实际,打造项目应用与产、学研对接,打造面向市场化的课程设计和“双师”模式,实现专业课程的有效开发、技术及专家经验的及时分享、实践开发与企业项目的无缝对接。

二、关于“答复”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应用推广,打通人才短缺壁垒。

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1、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通过开设本科以及职业教育的相关专业来进行AI人才的培养。

2019年,在35所高校布设了首批人工智能专业点。此外,还有13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本科专业共布点1082个,相比2018年增加86%,形成了一批“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

高职教育方面,从2015年开始共开设了将近10个AI相关专业。2018年,全国共有971所学校开设有2277个相关专业点,共招生18.47万人。

2、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

针对人工智能学科的问题解决,布局优化以及支持,研究AI人才的培养方向以及评估机制等。

为精准扩大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2019年教育部确定人工智能为新增重点支持领域,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共安排29所高校博士生专项招生计划增量180人,并要求高校按不低于1:1配套支持积极实施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国家急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贮备战略人才。

3、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领域新工科建设。
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实践能力提升等开展工作。

4、深化人工智能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以产业(各大互联网企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5、推进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与培训。

主动发现及扶持培育AI应用带头企业,促进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

6、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建设人工智能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课程可供学生和社会大众在线学习,推动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建设和知识普及。

7、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赛事。

会同多个部委联合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鼓励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参赛,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

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1、教育部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

  • 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 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
  • 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研究生及以上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2、工信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做好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工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加快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 建设综合性人工智能相关行业赛事平台;
  • 积极组织实施人工智能培训项目;
  • 加快产业工人网上学习平台建设力度。

3、全国工商联负责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重点工作。

  • 加强调查研究;
  • 支持民营企业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
  • 推动民营企业参与高校人工智能平台建设。

三、为什么国家不遗余力地进行AI人才培养?

从发展质量来看,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还远未达到十分乐观的地步。中国的优势领域主要体现应用方面,而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如硬件和算法上,力量依然十分薄弱,这使得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不够牢固。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缺乏顶尖人才,与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差距还十分明显。

从参与主体来看,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知识生产能力亟待提升。科研机构和大学是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知识生产的主要力量。相比国外领先企业,中国企业作为一个群体的技术表现还比较逊色,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上落后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即使是被公认为人工智能巨头的百度、阿里巴巴、腾讯(BAT)等企业,在人才、论文和专利方面也还没有突出的表现,而它们的美国对手IBM、微软、谷歌等企业在每项指标的全球企业排名中均名列前茅。

从人才现状来看,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的缺口仍然较大。据工信部教育与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在2016年透露的数据,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500万人,而领英2017年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截止2017年一季度,美国人工智能领域专业人才数量超过85万人,而中国这个和数字刚刚超过5万。这其中,最大的缺口在于“金字塔”底座面向产业行业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AI人才的培养不仅仅国家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的关键,更是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实现整体降本增效的关键。落后就要挨打,这是祖先给我们的教训。AI作为未来科技的主要方向,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是重中之重!

四、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入门AI?

根据教育部的答复内容,小编给各位想入门人工智能的同学总结了以下几个途径!

1、选读AI相关专业

这种方法适合高中毕业或者大学在读学生,通过高考选择有AI相关专业的高校,或者在校选修相关专业。目前已经有35家高校获批人工智能本科专业,高职就更多了。

AI工程师被列入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已开展具体工作

对零基础而言,这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因为学校有非常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能帮助学生从0开始学习,不断地深入学习AI知识。但学习时间较长,需要3~4年,甚至更长时间(读研/博),可能等你学完了,发现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不再巨大。

2、自学

自学需要学习者拥有非常强的自学能力,同时是计算机科学或者数学等工科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某种程序语言。那么你就可以很快入门人工智能了。
但是,自学人工智能的难度比较高,没有一个体系的学习内容,而且缺乏项目实战训练,只能自己在网上找学习资料,学习效果难以保障。可能等你学完了,发现还是不能熟练地运用在开发和项目中。

3、参加培训

参加机构的培训是大多数在职IT人员,刚毕业想获得更大提升或者想转型AI工程师的人的选择。因为高校的人工智能专业开设时间很晚,很多人没来得及学习相关知识就已经毕业了,所以他们需要这种途径来让自己快速入门人工智能。

但是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也要注意不要掉进坑里:很多培训机构都会利用各种借口坑人,等你真正学的时候发现都是教基础的Python,真正涉及人工智能的内容非常少。更有甚者,讲师都不是专业的,随便找来的讲师糊弄你!

所以,大家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一定要擦亮眼睛!

如果你想快速入门人工智能,你可以选择维识教育科技联合一维弦打造的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应用技术认证工程师课程。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应用技术认证工程师课程体系由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北理工等多所顶尖高校著名教授指导编写,再由顶级人工智能企业实战讲师亲授。

AI工程师被列入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已开展具体工作

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应用技术认证工程师课程内容以“项目式教学法”进行编排设计,所有课程将围绕真实项目展开,包括知识准备、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等各个环节都由学员自主完成,强调培训的实战性和真实性,充分提升学员的实践教学能力。

AI工程师被列入重点人才培养计划,已开展具体工作

左一:通用型智能机器人;右一:智能机器人机械手臂;右二:六足仿生机器人;右三:移动机器人底盘。

武汉维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武汉·中国光谷”,公司以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为主要载体,专注于智能工程技术领域的多维教育,已建立完善详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及智能制造工程专业整体解决方案,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及机器人工程领域的知识科普和专业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