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誰在助推中國房價上漲?

4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佈3月份70個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因疫情積壓的住房需求呈現出逐步釋放的勢頭,7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價格出現微漲,其中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為38個。

疫情期間,誰在助推中國房價上漲?

綜合來看,4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2%,其中,北京持平,上海和深圳分別上漲0.1%和0.5%,廣州下降0.5%。31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3%,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在連續兩個月持平後上漲0.2%。其中武漢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均無成交,銷售價格視為沒有變動。35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0.2%,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由上月下降0.1%轉為上漲0.1%。

具體來說,深圳是4個一線城市中房價漲幅最高的。近日,有網友編了一首順口溜來感嘆深圳的房價上漲速度。

昨日還能買神灣,今日只能買寶安;

上月還嫌南山貴,此時紅山也崩潰;

去年西部不買房,今年東部淚兩行;

龍中全款變首付,布吉首付變車庫;

沙井猶豫四五天,回頭少個衛生間。

如果說這首順口溜中仍有誇張的成分,那下面這個真實的新聞則充分顯示出了深圳樓市的火爆。

4月5日上午9點半,蛇口豪宅太子灣·灣璽突擊加推54套公寓,總價2943-5478萬/套,總貨值約23.3億。作為太子灣最後一批公寓,此次銷售“不接受退房”。開售半天,銷控表顯示售出40多套,大戶型410㎡清光,出售貨值約20億。

疫情期間,誰在助推中國房價上漲?

除了豪宅,深圳學區房也再創新高。以深圳市百花片區為例,某小區半年時間,均價從11萬元/平方米上漲至15萬元/平方米。從成交均價來看,目前深圳二手房均價已經上漲到7.5萬元/㎡,和北京的價差進一步拉開,已經比上海貴了差不多2萬元/㎡,是隔壁廣州的兩倍。而且,深圳多個均價7萬的片區,開始陸續出現掛牌價超過10萬+每平米的房源。比如寶安區碧海片區的玉湖灣小區,89平米的戶型掛牌價已經摸高到10.7萬一平米;西鄉片區的中熙香緹灣小區,89平米的四方戶型,最高掛牌價更是衝到12.3萬元一平米。

疫情尚未結束,為何房價呈現上漲態勢?誰助推了熱門城市的房價?要知道在疫情影響下,今年2月,全國樓市不論一線還是二線都接近冰封,數據堪稱2014年來最差的一次。

克而瑞研究顯示,1-2月,房地產行業的各項指標數據諸如房地產銷售金額、銷售面積、開發投資額、新開工面積全面下行,創近20年來新低。商品房銷售面積為8475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額為8203億元,同比分別下降了39.9%和35.9%,環比均下降6成。為何3月疫情尚未結束,樓市又出現反彈?

疫情期間,誰在助推中國房價上漲?

首先,不可否認,對降息的預期是助推市場復甦的側面原因,但3月統計數據中顯示的樓市回暖這種現象,與目前的統計結構密切相關。全國售樓處開始營業、二手房看房基本都是從3月下半月才開始的。也就是說,3月統計中的新建住宅成交,基本屬於之前網籤數據釋放;而大部分二手房成交也是疫情前的意向成交。

其次,具體到深圳、杭州等個別漲幅較大的城市,房價上漲一方面是由供需結構、疫情前的豪宅稅取消、人才政策等刺激導致的。另一方面或許與當地較為寬鬆的貨幣環境不無關係。

某房產微信公眾號博主稱,近期收到銀行客戶經理電話,該客戶經理表示,把房貸轉為經營貸款,可以降低利息省錢。甚至可以先申請100萬貸款,銀行把錢打到對公賬戶上,不用就不產生利息,用才算利息。

如果這樣的操作真的屬實,那麼有多少人把房貸轉成經營貸,既能降低利息,又套現原本房產的升值部分,再去進行新一輪房產投資呢?

或許是官方察覺到了這類事件的苗頭,4月9日,深圳市南山區住房和建設局發佈《關於嚴禁惡意炒作哄抬房價維護房地產市場平穩的通知》指出,近日收到相關投訴,反映個別中介從業人員涉嫌惡意炒作、哄抬房價,對此情況南山區住建局高度關注,主管部門將聯合相關執法部門依法嚴格查處。

疫情期間,誰在助推中國房價上漲?

除深圳外,全國樓市政策出臺額相當頻繁。3月份,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多發,在2月份高達單月75次歷史記錄的基礎上,單月再次發佈了60次房地產相關調控政策。累計一季度房地產調控次數高達171次。而這些調控政策以穩為主,而廣州、濟南、海寧、寶雞等涉及“放鬆限購”以及“降首付”政策均被撤回。儘管具體而言,樓市政策一城一策,但各地依然不能違背了房住不炒的大原則。

我們再來看貨幣政策。

4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1000億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下調中標利率20個基點至2.95%。

4月7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超額準備金率,從0.72%下調至0.35%。

4月3日,央行表示,分別於2020年5月15日和5月15日實施定向降準,每次下調0.5%。

儘管本輪貨幣寬鬆與2015年連續幾次25個基點的降息相比較為剋制,但寬鬆之下,不可避免的會有“水”流入樓市。在保增長與避免資產價格過度上漲之間的尺度,該如何才能把握呢?第二季度,房價的走勢又會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