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其遭遇,但不憐憫其命運,歷史角度下看《螢火蟲之墓》!

1985年,日本著名動畫導演宮崎駿聯合其同事高畑勳、鈴木敏夫等在東京近郊的小金井市一同創建了一家動畫工作室。這間工作室雖然附屬於日本著名的動漫出版社-德間書店,但其卻保持了極大的獨立性。然而這間工作室創建伊始並不出名,直至1988年一部風靡全球的動畫鉅作的誕生。對,沒錯,這部動畫鉅作即是聞名遐邇的《龍貓》。因為《龍貓》而出名,工作室遂使用龍貓作為工作室的標誌,其後工作室名稱就揚名海外,它就是吉卜力工作室!

同情其遭遇,但不憐憫其命運,歷史角度下看《螢火蟲之墓》!

吉卜力工作室標誌

1988年《龍貓》揚名之際,吉卜力工作室同時亦創作了另一部頗受好評但卻又存在爭議的反戰作品。這部作品並非由宮崎駿操刀創作,而是由工作室的二號人物高畑勳主持製作。與《龍貓》相比,這部作品的煽情感人程度並不遜色,但是因為其背景存在爭議而導致了其光芒為《龍貓》所掩蓋。這部作品就是《螢火蟲之墓》!

  • 一、螢火蟲之墓,反戰主題卻頗受爭議

《螢火蟲之墓》是1988年由吉卜力工作室二號人物高畑勳主持製作的動畫電影。動畫改編自作家野坂昭如的半自傳小說,以二戰末期的神戶大空襲為故事舞臺,野坂昭如帶著滿身懊悔的心情,將失去妹妹的親身經歷撰寫成小說。改編後的《螢火蟲之墓》延續了原作的設定,以二戰後期的神戶為背景,描繪了因空襲而失去母親被親戚家領養的哥哥清太和4歲的妹妹節子在臨組的(二戰時期為統治當時的人們而設立的機構)統治下,遠離人們,藏在一個洞穴裡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漸漸走向死亡的故事。

以“死”為主題的《螢火蟲之墓》與以“生”為主題的《龍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1. 戰爭中的孩童猶如微渺的螢火蟲

螢火蟲是夏日裡渺小的生命,通過微弱的光芒向大自然彰顯自己的存在!然而太過渺小的生命是極其脆弱的,當那一點微光熄滅,它就走到了生命的終點。

影片中14歲的哥哥清太與4歲的妹妹節子就是如此。二戰末期,盟軍發動的神戶大轟炸讓他們失去了唯一在身側的至親-媽媽,而至於他們的父親早已在戰爭中陣亡。無依無靠的他們只能投靠鄉間的親戚。然而戰爭是殘酷的,二戰末期盟軍對日本本島的封鎖讓日本民眾缺衣少食。在這種背景下,完全是食物消耗者的兄妹倆受盡了親戚的百般歧視。戰爭之下,人性的惡表露無疑。忍受不了親戚歧視的清太毅然決定帶著妹妹外出獨自生活。他在外尋找到了一個臨時的落腳點-一處臨時防空洞,在這裡他建立了一個能庇佑自己妹妹的“家”!

同情其遭遇,但不憐憫其命運,歷史角度下看《螢火蟲之墓》!

清太與節子

這個“家”位於池塘旁邊,夏季紛飛的螢火蟲,讓他們彷彿回到了日本本土未被轟炸前的夏日。也是螢火蟲紛飛,也是寧靜的夏夜,戰前的安詳寧靜讓他們緬懷,於是他們捕獲了許多螢火蟲,將它們放在蚊帳中回憶那份已經逝去的寧靜!獨自生活的一開始,妹妹節子是開心的,因為不用再寄人籬下,能和哥哥清太自由自在的生活,猶如螢火蟲那般自由。然而隨著蚊帳中螢火蟲的死亡,傷感悄然湧起!

妹妹節子雖然年幼,但她知道螢火蟲死了,她的媽媽也死了,她的爸爸也亡故了,一股悲涼從小女孩埋葬螢火蟲的話語間噴湧而出!

“我在做墳墓啊!媽媽她不是睡在墳墓裡面嗎?是阿姨她跟我說的,她說媽媽已經死了,要睡在墳墓裡面!”

同情其遭遇,但不憐憫其命運,歷史角度下看《螢火蟲之墓》!

妹妹節子

聽聞妹妹稚嫩的童音,哥哥清太淚流滿面,而我們觀眾亦是如此!從這一刻起,他們走向“墳墓”的命運就此決定了!之後妹妹節子因飢餓和營養不良而死亡!在火化了自己妹妹之後,已經失去所有生存希望的清太最終倒在了車站,再也無法站起!當車站工作人員發現他並將他珍藏的妹妹最愛的糖果盒扔向遠處之後,螢火蟲紛飛!微弱的螢火蟲光似乎照耀出了清太和節子,他們終於在另一個世界相會!他們攜手坐上電車,隨著電車運行,他們似乎看到了戰後重新迅猛發展起來的日本。然而那些高樓大廈卻與他們無關,他們的生命已如螢火蟲一般消逝…

同情其遭遇,但不憐憫其命運,歷史角度下看《螢火蟲之墓》!

清太與節子坐電車

2. 爭議:他們的家庭背景設定飽受非議

影片最大的爭議之處來源於兩位小主人公的家庭背景設定。清太與節子的母親背景十分簡單,一名標準的家庭主婦,本身還體弱多病,因此並無爭議。最大的爭議設定其實是在這對孩子的父親身上。他們的父親是日本聯合艦隊“摩耶”號巡洋艦上的軍官!“摩耶”號巡洋艦是舊日本帝國聯合艦隊的主力艦,1944年在菲律賓巴拉望島附近為美國潛艇擊沉。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軍官,他們的父親顯然因為日本的對外侵略而獲得了巨大收益,而這份收益的直接體現即是工資。優厚的軍方收入讓他們一家在神戶大轟炸前享受到了高於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敞亮的私人住宅及充分的食物配給)!然而鑑於日軍在二戰期間喪心病狂的暴行,不得不讓人聯想到他們所享受到的物質生活是沾滿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鮮血!甚至影片中煽情的物品—節子最愛的水果糖亦是如此!

同情其遭遇,但不憐憫其命運,歷史角度下看《螢火蟲之墓》!

糖果盒

可以說二戰期間日本國內民眾的生活水準提高是建立在從中國東北到南洋印尼整個東亞、東南亞人民的苦難基礎之上的。所以基於這一點,《螢火蟲之墓》在日本之外的東亞及東南亞地區飽受爭議!這份“死”閃爍著與《龍貓》“生”所不匹配的暗芒!

  • 二、螢火蟲之墓的歷史背景,宏大的太平洋戰爭與慘烈的神戶大轟炸

廣義的太平洋戰爭包括了中國戰場,而中國戰場的全面爆發時間可追溯到1937年,是二戰中最先打響的戰場。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次月淞滬戰役打響,日本聯合艦隊派出大量軍艦與海軍陸戰隊參與了日軍攻佔上海的行動。然而由於中國軍隊的堅決抵抗,日軍在上海進展緩慢,為了大量殺傷中國軍隊並瓦解中國民眾的抵抗意志,日本聯合艦隊對上海發動了大規模空襲和炮擊。於是炸彈之下不知有多少中國孩童死於日軍的炸彈之下!其中一張拍攝於上海南站哭泣嬰孩的照片亦極具震撼力!

同情其遭遇,但不憐憫其命運,歷史角度下看《螢火蟲之墓》!

淞滬抗戰中的中國嬰孩

戰爭的雙方民眾都是受害者這本是事實,但從情感上而言,侵略者子女受害的情景顯然不能與被侵略者子女不幸的遭遇相提並論!它們可以用來闡述戰爭的殘酷,但不應該是同一個維度!

再看慘烈的神戶大轟炸。1945年,隨著硫磺島戰役的開展,日軍頑強的抵抗讓美國人意識到日本是一個極其難纏的對手。因此為了徹底瓦解日本抵抗意志,同時亦是避免盟軍更大的傷亡,美軍開始了對日本的大規模轟炸。轟炸主要集中在日本人聚集的大城市,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重要軍事基地,神戶自然不能避免。1945年3月16日,為摧毀日本在神戶的造船中心,美軍的B-29轟炸機攜帶了大量燃燒彈對整個神戶進行了“李梅火攻”。轟炸的場景在電影中亦有鮮明地展現!火攻之下,以木質建築為主的神戶市區基本被夷為平地,日本民眾傷亡慘重!

同情其遭遇,但不憐憫其命運,歷史角度下看《螢火蟲之墓》!

神戶大轟炸後的景象

神戶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重要軍事基地,其中的確存在大量海軍官兵家屬,但同時亦存在無數無辜的民眾。因此對於電影最為詬病之處即選擇日本聯合艦隊軍官家屬為視角展現戰爭的殘酷這一點上,其實是有待商榷的,很鮮明一點:為何不選擇普通民眾的視角?作為戰爭最無辜的受害者,平民的說服力是最強的!然而《螢火蟲之墓》卻並未這樣做!所以這一點上極其受到東亞與東南亞國家民眾的反感和不滿,因為以日本軍人家屬為視角極具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的意味!

三、優秀的作品但卻因為視角而譭譽參半

拋棄飽受爭議的人物背景設定,《螢火蟲之墓》作品本身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優秀的動畫電影,這一點從其上映後所獲得的獎項可見一斑!

1988年第31屆藍絲帶獎:特別獎

第1屆莫斯科兒童青少年電影節大獎

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最優秀動畫電影獎

日本文化署優秀電影

日本天主教電影大獎

國際兒童青少年電影部門獎

以上諸多獎項的授予充分說明了作品本身的優秀。著名影評人羅傑·埃伯特對《螢火蟲之墓》的評價為:“最具情緒渲染力、令人反思的電影之一”。可見在國際上對作品本身是肯定的。然而當國際輿論都將《螢火蟲之墓》視為反戰題材的動漫作品卻並未得到影片導演高畑勳的響應。

編導高畑勳對作品的自我評價是:這部動畫與‘訴求反戰’這件事完全沒有任何關係,作品裡頭的任何一幕一景也完全沒有刻意去傳遞反戰思想的意思,主要想借由故事中清太與節子脫離社會群體、想以僅僅兩人來建立一個家庭生活的行為,來影射出社會上的一些現象,特別是一些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們。

不談論反戰卻閉口不談主公人是舊日本帝國軍人家屬這一事實,這不得不讓人生疑!而且更為致命的是片中主人公之一的哥哥清太在滿是螢火蟲的蚊帳中唱起的舊日本帝國海軍軍歌《軍艦進行曲》:

防守,進攻!萬能的鋼鐵堡壘啊!誠懇的拜託您,我漂浮的城堡!漂浮的城堡啊, 捍衛這個櫻花國度的四方吧!進攻!向仇視大日本的國度!你是那無堅不摧真正鐵的戰艦!煤煙就是那大海上搖曳的巨龍!火炮的巨響是風暴中唯一的驚雷!戰艦掠過那萬里波濤,帝國的光芒閃耀永遠!

這首歌曲的歌詞充滿了侵略的意味,因而讓人不由生出了對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的厭惡之感!

《螢火蟲之墓》若不考慮主人公背景並忽略到部分細節單從“反戰作品”這個視角而言是優秀的。然而事實卻因為高畑勳的否認而變得譭譽參半!

同情其遭遇,但不憐憫其命運,歷史角度下看《螢火蟲之墓》!

清太揹著節子

  • 後記

孩童是純真的,《螢火蟲之墓》中哥哥清太與妹妹節子的遭遇的確是悲慘的,每每觀看總忍不住潸然淚下!然而如若有人藉助他們的悲慘來為日本軍國主義招魂,那無疑是極其可惡的!《螢火蟲之墓》,它不完美的地方就在於此,它為日本右翼分子招魂提供了口實。將一個施暴者扮作了一名受害者,這是不合理的!所以對《螢火蟲之墓》,出於人性同情其遭遇,但出於理性不憐憫其命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