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政变:为什么李世民得以政变成功,从四个角度来一探究竟

为什么李世民玄武门政变得以成功,按理说这是一件非常惹天怒的一件事,但是李世民就是干了,而且得以成功了,那本文我将带领大家从四个角度来一探究竟;首先从人数上来开篇一下,有人曾仔细地统计了一下秦王府参加事变的实际人数。

据《旧唐书》:“六月初四,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又:“六月初四,建成既死,敬德领七十骑蹑踵继至……”

从这两条可看出,杀李建成、李元吉时的实际操作人数应该在80人左右,这个数字包括李世民在内。而东宫却有精兵2000人,所以有人甚至说“玄武门之变”是一次谋杀,而不是一次战斗。从李世民要亲自参与厮杀这一侧面也反映出人数之少。尽管双方实力悬殊很大,但事变的结果出人意料。处于劣势的秦王李世民怎么可能会击败优势重重的太子李建成呢?仔细挖掘史实,不难看出,秦王李世民拥有出奇制胜的法宝武器,秦王府是胜在斗争策略及人才质量上。


玄武门政变:为什么李世民得以政变成功,从四个角度来一探究竟

玄武门


秦王李世民挖墙角有方

双方在争夺中,都明白各自的实力大小将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努力扩大自己的人才实力的同时,都千方百计挖对方的“墙脚”,以削弱对方势力。但两人收买的对象与策略却完全不同。太子李建成的目光紧盯着的是李世民的铁杆心腹。李建成曾密函致李世民的骁将尉迟敬德,表示争取之意,并赠金银器物一车,但尉迟敬德不为所动。后来李建成又以金帛引诱李世民的勇将段志玄,也未成功。李建成专收买秦王府的高级官员将领,以他们对李世民的忠心,成功的机会甚微,反而打草惊蛇,可谓极不明智。

李世民与太子的做法正好相反,他主要从太子集团的中下层人员中下手,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像李建成手下将领常何以及太子率更丞王睡等,地位不高,但是职务重要。前者就在李世民发动兵变的当天驻守玄武门,后者可以在东宫自由出人活动,能够及时得到很多机密情报——王睡后来及时向李世民透露李建成的昆明池计划。在这点上,李世民占据了一定优势,也为他的兵变成功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玄武门政变:为什么李世民得以政变成功,从四个角度来一探究竟


秦王李世民拥有一批为他尽死力、知机识变的将士

军事实力除对拼兵力之外,武将谋臣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李世民的秦王府人才济济,幕下的将佐文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秦王尽死力,听从他一人指挥。他们团结一致,为秦王出谋划策,有这样的团体投人战斗,当然易于取胜。史称“自隋大业末,群雄竞起,皆为太宗所平,谋臣猛将,并在麾下”。像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那样忠心耿耿的良臣谋士;像尉迟敬德、段志玄那样不为重金所动摇的骁雄勇将;像程知节那样敢抗帝意不离秦府的忠良之士,他们集中在秦王周围为他殊死而斗,必然使得战斗力大增。


玄武门政变:为什么李世民得以政变成功,从四个角度来一探究竟

唐太宗李世民


在“玄武门之变”当天,当东宫、齐王府精兵结阵猛烈攻打玄武门时,玄武门屯营将领敬君弘为李世民一党英勇赴死;素有勇力的张公谨闭关死守,拼命将敌兵却之于外;李世民的妻子长孙氏则亲自前来慰勉将士,其舅高士廉释放了一批囚犯并授予他们兵甲赶来助阵。而当东宫、齐王府士兵欲攻人秦王府时,尉迟敬德及时提李建成、李元吉首级示众,成功瓦解敌方斗志,缓解了紧张局势。危急关头,秦王府将士表现的“知机识变”,无疑为赢取全局胜利做出了宝贵的贡献。而太子李建成手下虽有魏征、王珪等杰出谋士,但与秦王府中谋士有名者十八人以上、猛将更是如云之数相比,显然是相形见绌的。齐王李元吉曾在驻守太原时经常游猎,蹂践百姓谷稼,行为放纵,后来又在刘武周南下时弃城私逃,他的所作所为大概很难吸引有才之士为他效命。东宫幕府的太子率更丞王晖为李世民所收买,致使昆明池政变未遂,可见,在东宫效力的有些人并不真心为太子李建成卖命。

从史书记载来看,李建成有要事商量,总是只与李元吉一起谈论,不见有什么心腹自始至终参与其中。而李世民身边至少始终有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三人环绕在侧,他与这三人事无巨细、开诚布公地讨论。集四人之智慧,其谋划自是非同小可。


玄武门政变:为什么李世民得以政变成功,从四个角度来一探究竟

李世民剧照


李世民能控制玄武门

唐初的玄武门是长安太极宫城的北门,它是保卫皇宫的禁卫军驻扎重地,也是出入内宫必经之地,有坚强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据史学家研究,玄武门在唐代历次政变中均处于关键地位,无论是哪一方,只要能够占领这个宫门,就很容易在军事上处于优势,进而夺取胜利。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成功的李世民,当然也不能例外。

玄武门卫队首领常何早就被李世民收买拉拢,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使秦王府的军队顺利埋伏于玄武门,面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自以为玄武门是自己一方人把守,心无疑虑,结果弄得措手不及,以至于丧命。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东宫与齐府精兵2000人结阵猛攻玄武门,张公谨见对方人多势大,遂关闭宫门拒守,东宫兵猛攻不下。掌握北门屯兵的将军敬君弘与吕世衡是秦王李世民事先收买的心腹,当太子党羽冯立、谢叔方等攻宫门时,他们挺身出战,英勇无比,双方激战了很长时间,宫门一时难以攻破。


玄武门政变:为什么李世民得以政变成功,从四个角度来一探究竟

玄武门地图


其实,就当时兵力而言,东宫与齐府加在一块,恐怕是占尽了优势,所以李世民发动政变前,高士廉竟“释系囚,授以兵甲”,用来补充秦府兵力;双方交战后,李建成、李元吉的军队“兵锋甚盛”,秦府“将士大惧”、“师不振”,但在秦府僚属的全力抗击下,玄武门始终掌握在秦王李世民手中,这才转弱为强,最终取胜。

有坚强的工事和雄厚的兵力。据史学家研究,玄武门在唐代历次政变中均处于关键地位,无论是哪一方,只要能够占领这个宫门,就很容易在军事上处于优势,进而夺取胜利。在“玄武门之变”中取得成功的李世民,当然也不能例外。玄武门卫队首领常何早就被李世民收买拉拢,在“玄武门之变”中,他使秦王府的军队顺利埋伏于玄武门,面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自以为玄武门是自己一方人把守,心无疑虑,结果弄得措手不及,以至于丧命。李建成、李元吉死后,东宫与齐府精兵2000人结阵猛攻玄武门,张公谨见对方人多势大,遂关闭宫门拒守,东宫兵猛攻不下。掌握北门屯兵的将军敬君弘与吕世衡是秦王李世民事先收买的心腹,当太子党羽冯立、谢叔方等攻宫门时,他们挺身出战,英勇无比,双方激战了很长时间,宫门一时难以攻破。其实,就当时兵力而言,东宫与齐府加在一块,恐怕是占尽了优势,所以李世民发动政变前,高士廉竟“释系囚,授以兵甲”,用来补充秦府兵力;双方交战后,李建成、李元吉的军队“兵锋甚盛”,秦府“将士大惧”、“师不振”,但在秦府僚属的全力抗击下,玄武门始终掌握在秦王李世民手中,这才转弱为强,最终取胜。


玄武门政变:为什么李世民得以政变成功,从四个角度来一探究竟


李世民获胜与其先发制人的战略有关

所谓”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在武德后期,李建成等一再打击秦王府的势力,李世民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而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抢先动手,预先伏兵,首先发难,让李建成、李元吉没有丝毫的防备,终致死亡。东宫与齐府的将士看到自己的主子已死,便无斗志,纷纷溃散。此外,李世民能够主动挟持高祖下敕,这对涣散敌军起了明显的作用,正是在这一点上,大大弥补了秦府兵力不足的弱点。

李建成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其优势意识太强,危机感太弱。他身为长子,继承皇位是名正言顺的,又得到朝中大臣、后宫妃嫔的支持,并且他手握京师重兵,只要将李世民困在长安,就不必担心李世民能动用军队来对付他。正因为他拥有这样绝对的优势,所以他过分自信,以致看不到对方的优点,也看不到自己可能有的弱点。因为看不到对方的优点,所以李建成对李世民事先在玄武门安插亲信的举动毫不在意达两年之久。对玄武门这样一个战略要地,竟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说明他比之李世民是太缺乏军事头脑了。又因为看不到自己的弱点,李建成对于自己的行动一再泄露的危险情况竟从不曾予以改进。李世民因成功收买他的下属尔朱焕和桥公山来诬陷他,几乎令他丢了太子之位。这样的经历不可谓不惨痛,但李建成竟未能吸取教训,手下人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李世民收买过去,以致机密泄露,被李世民早占先机。


玄武门政变:为什么李世民得以政变成功,从四个角度来一探究竟


此外,这也反映出李氏兄弟在个人气质上的差别。李建成长期居于京师,久处安乐顺境,免不了缺乏高瞻远瞩、洞微观细的跟光,也缺乏通观全局、深谋远虑的才智和积极进取的雄心。这与长期转战各地,驰骋沙场、深入民间接触下层的李世民相比,有很大的差距。魏征在武德五年底说:

“秦王功盖天下,中外归心。”

一个东宫谋士的分析,确实反映了李世民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如果根据立贤的原则,太子由李世民来当,无疑是更加理想,而历史恰恰也证明了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