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暴的“受害者”,为什么离不开施暴者?

被家暴的“受害者”,为什么离不开施暴者?

家暴事件屡见不鲜,从蒋劲夫家暴女友,到papi酱旗下网红被家暴。

家暴事件被曝出的越来越频繁。

据统计,在因家暴提起的离婚诉讼案件中,94571 份离婚判决书中,仅有 3741 件被认定存在家暴行为,认定率仅为 3.96%。

而家暴中有70%来自中国中部地区,其中大多数为中部农村。

被家暴的“受害者”,为什么离不开施暴者?

群众在震惊指责渣男的同时,也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受害者不离开呢?

1,首先是经济问题

这个问题要放在首位,以家暴主要发生地中国中部农村来说,家里男性是主要的经济来源,女性处于依赖状态。而在这样的地区,女性家里经济也不会太好,而且就业机会也不多,尤其是适合中年妇女的。所以,离开了男性,女人可能正常生活都会受到影响。

经济不能独立,又牵扯到孩子,周围人的眼光,很多人都选择了隐忍。

被家暴的“受害者”,为什么离不开施暴者?

2,斯德摩尔综合征

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个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就像被绑架的人对罪犯会产生一种扭曲的依赖感一样。遭受家暴的女性,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渐渐失去了往出跳的力气与心力,慢慢放弃反抗,甚至依赖上给她带来暴力和痛苦的施暴者。

3,没有求助渠道,对象

家暴这种事,可大可小,大可上升到刑事案件,小可降到夫妻双方闹矛盾。

在中国如果因为家暴报警,有可能只是警方调节,最后不了了之。

而中国关于家暴的立法也不完善,没有单独的立法机构。所以很多女性求助无门,或是无法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也就不说了,反抗只会被打的更惨。

被家暴的“受害者”,为什么离不开施暴者?

4,舆论压力

在城市化高度发展的城市这种舆论会越来越轻,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地方,舆论是会压死人的。

“离了婚的女人不好再找了”,“离婚了孩子咋办啊”。

一个离异女性,可能只是跟陌生男性说了几句话,就会被传成偷人,养汉等。

会给受害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

5,为了孩子

很多女性为了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庭,所以即使过得不如意,也为了孩子忍着。

就像小s,数次被传出家暴,还一次次替老公解围。

可是在这种家庭下耳濡目染的孩子,以后的三观可能都会扭曲。你为了孩子所做的妥协,可能会害了他。

被家暴的“受害者”,为什么离不开施暴者?

如何预防远离家暴

1,结婚要慎重

结婚前一定要看仔细,如果在还交往的时候,就表现出用暴力解决事情的征兆,那建议你别嫁。

2,第一次家暴就要采取措施

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如果第一次家暴,你蜻蜓点水一样过去了,那么就是无数次。

只要遇到家庭暴力,哪怕是征兆,我们就要以最大的反抗和疯狂进行回应,特别是第一次。必须严肃地警告他,可以是肢体上的强烈反抗,可以是法律或者其他方式的反击,保留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反击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