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黑哥一笑,生死难料;棺材一抬,人间白来。

伴随着超燃电音响起,几个身穿黑白西服的黑人,舞出动感的节拍,肩上的棺材,在整齐划一的摇摆中一上一下。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看过“黑人抬棺”的视频,没看过的人是不是遭遇村里刚刚通网的尴尬呢?

视频火爆到什么程度呢?黑人抬棺的原视频在油管上的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了千万,B站单集播放量超过2600万,3万多条评论,一度冲上全站热门搜索第一。

七位抬棺人成为许多人眼中当之无愧的“2020第一男团”,成为了新一代的死神代言人,被网友们亲切地称为“亡下七武海”。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视频中的内容,源自BBC在2017年对非洲加纳一种葬礼形式“抬棺舞”的报道。

在加纳,当地的死亡文化很独特。举办葬礼时,人们会雇佣专业的抬棺队用这种欢快的形式送别亲人。家属亲人按照死者生前的遗愿,会定制五颜六色、主题各异的棺材。比如把棺材做成汽车、飞机、手机、可口可乐、动物造型、相机等等。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看了“黑人抬棺”的视频,不少网友表示:原来葬礼并不是只有悲伤这一种。电音、舞蹈、葬礼,这些元素碰撞在一起,让我们看到魔幻的一幕。带着戏谑的心态去看待死亡,用欢乐去消解悲伤,在当下疫情的语境下,走红不是没有道理的。

纵观历史,人类对死亡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就算是在今天,不同的文化对死亡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比如说在马达加斯加,死亡被看成是向更美好的世界超升,人们在葬礼上绝对不能哭,而是要用唱歌跳舞祝愿死者升天。再比如说,在受佛教影响的中国传统鬼神文化里,死,并不是结束,而是去往与阳间相对的阴间,是另一种开始。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那么,关于死亡,历史上还有哪些文化的不同态度呢?

今天,路sir就给大家带来一本国外新书Death’s Summer Coat(死亡的夏衣),咱们来好好聊一聊这个话题,看看人们对于死亡和死者有什么不同认识,我们现代人又能从其中反思出什么道理。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1.现代医学技术模糊了生与死的界限,带来了伦理困境

有个问题不知你想过没有,什么才算死亡?是心脏停止跳动,还是大脑停止运作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死亡的定义也在不断被刷新。现代医学技术如此先进,通过仪器人工维持生命的做法已经非常常见。

1947年,心脏病专家克劳德·贝克发明了心肺复苏术,也就是我们说的CPR。病人如果出现心跳骤停,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恢复心跳,挽救生命。在那之前,只要心脏不跳就意味着人已经死了,但心肺复苏的出现改变了死亡的定义。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后来又有了呼吸机,可以帮助昏迷中的病人呼吸,维持他们的生命长达几年时间。不过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可能最终抗不过感染,死亡还是在所难免。


既然心跳不再是区分生与死的标准,神经学家罗伯特·施瓦布提出,只有在检测不到脑部活动的情况下,人才算死亡,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脑死亡”。然而有些时候,病人甚至能从大脑衰竭中恢复过来,这让“脑死亡”也受到了质疑。这么一来,对于那些深度昏迷的病人,他们的医生和亲人们该如何决定呢:是选择让他死去,还是选择继续用机器维持生命,即便恢复的机会很渺茫?

这些关于死亡的新定义引发了伦理的两难困境,也带来了不少矛盾。举个例子,2013年,美国加州的13岁女孩贾西·麦克马什,在接受扁桃体切除手术以后,出现并发症导致大脑衰竭,医生随后宣布贾西死亡。然而贾西的父母很难接受,因为她们的女儿还在呼吸、还有心跳,就连皮肤都还有温度的,这怎么能说是死了呢?于是他们坚决让医院继续治疗,而医院却不同意继续抢救一个“死人”。僵持之下,父母把医院告上法庭。直到今天,双方还在争执什么才算死亡,而贾西也一直被机器维持着生命。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再举一个例子,利亚·李一家是住在加州的老挝难民,利亚已经昏迷了22年,父母一直都在家里照顾她,还会把食物嚼碎了再喂给她吃。最终,利亚感染了肺炎导致心跳停止,父母这才认为女儿已经死去。

可见,究竟什么才算死亡,我们到今天也没有定论。那么在对待死者的问题上,人们又有什么不同的态度呢?


2.在一些文化中,人们通过吃掉死者来表达哀伤

在很多葬礼上,死者会被穿好衣服化好妆,静静地躺在棺材里,前来吊唁的亲友会从棺材旁边走过,默默哀悼,或者给死者献上鲜花,作最后的告别。不过就算是这样的葬礼上,活着的人也会和死者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然而在远古社会,葬礼很多时候是要送别的人动手。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动手干嘛呢?吃。接下来讲的知识,可能有点让人听着不舒服,但我们需要正视人类的文化历史,对不对?在一些古老文化中,人们有食尸的习俗,就是把死者吃掉。听起来真的很可怕,但对于居住在巴西热带雨林里的瓦里部落来说,食尸是葬礼的一个重要部分。吃掉死者意味着人们对死者的爱和尊重,同时也是活着的人应对悲伤的一种方式。

在瓦里人的葬礼上,人们会围在尸体周围嚎啕恸哭,用这种办法驱走恶魔。接着,男人们会把尸体肢解,生起火来,把所有能吃的部位都煮熟。然后,亲人们会开始分吃,不过,这些人一定不能是死者的直系亲属,而是远房亲戚或者家族成员。

为了不冒犯死者的灵魂,部落成员会保证把每一块肉都吃得干干净净。至于不能吃的部位,像骨头和头发,就会被扔进火里烧掉。等到葬礼结束,死者就只剩下灰了。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那么瓦里人为什么要用在我们看来如此重口味的方式举行葬礼呢?因为对于他们来说,吃掉死者就相当于把亲人留在了自己身边,就连最后烧剩的骨灰,也会直接撒在家人住的屋子下面。在瓦里部落,这种葬礼上吃尸体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如果你觉得这种习俗丑陋不堪,那只是因为你在用你认为正确的文明观打量其他人类文明。

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跟死者的联系似乎没那么紧密了。虽然并不是要提倡大家要像瓦里人一样,但我们应该找得到其他的办法,跟逝者之间建立更深层的关系,比如之前很流行的骨灰钻石,把亲人的骨灰做成钻石戴在身上作纪念。

3.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死后摆拍

拉丁语中有一句话叫做“记住你终有一死”,我们也有句古话:人终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总之,类似的话不断提醒着人们,谁也不能长生不老。不过在19世纪的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死亡却带来了一个新兴产业——死后摆拍。

怎么回事呢?当时,刚刚去世的人会被摆成活人的姿势跟亲人一起合照。这种照片在当时非常流行,就算价格不菲,为了悼念家人,人们也舍得花这个钱。对有些家庭来说,这甚至是家里的唯一的照片。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那时候照相机可不如现在轻便,加上拍照所用的铜板、水银蒸汽和化学晶体,都非常昂贵。除此之外,拍照和洗照片的过程也很花时间。几乎没有人能有足够的钱拍好几张这样的照片,但是社会又流行死后拍照,这么一来,大多数人都会生前努力攒钱,只为拍一张有意义的死后照。

从这种潮流中可以看出,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似乎想要模糊生与死的界限。在这些老照片中,死者的姿势看上去跟活人没什么两样,他们要么安详地闭着眼睛像是在睡觉,要么坐在扶手椅上,要么背后撑着一根木棍站着。总之,人们会想尽办法让死者看上去像活人。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比如,在一张照片里,一个小孩在床上静静地睡着。但是仔细一看你就会发现,原来照片是隔着玻璃拍的,再一看,玻璃上有个淡淡的标记,写着“天花隔离”。其实,孩子已经因为天花去世了。

所以说,死后摆拍的流行体现出的是人们对死亡的拒绝,他们不想接受亲人已经不在世上的事实,想让他们继续“活”下去。

4.今天纪念逝者的方式花样百出,包括参加自己的葬礼和网上悼念

说了这么多过去人对待死者的做法,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纪念逝者又有什么新方式呢?如果你参加过葬礼,可能会有过这样的想法:要是死者能看到这么多亲朋好友来纪念自己,应该会很开心吧!有这样想法的不止你一个,现在的一些葬礼上,死者真的成了聚会上的核心人物。这是怎么回事呢?

现在已经出现了一些十分新奇的葬礼,比如亲自“出席”自己的葬礼。2014年,美国新奥尔良的一家人就因此上了头条,在给去世的老母亲米里亚姆·伯班克举行葬礼的时候,他们给米里亚姆打扮了一番,戴上墨镜,她“坐”在聚会上就像活人一样。家人们还准备了她生前最喜欢的东西:啤酒、香烟、音乐和迪斯科球。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相比之下,克里斯托弗·里维拉的死后姿势就更厉害了。这位前拳击手的尸体被摆在了擂台旁边,仿佛他马上就要上台打比赛。

可能有人会觉得这是在瞎闹,不尊重死者,但也有人会说,这比尸体冷冰冰地躺在棺材里,人们路过就放一枝花的冷酷做法好多了,至少前者是在纪念死者生命中最喜爱的东西。

另外,互联网也给纪念逝者创造了新的可能。过去10年,Facebook悼念已经越来越流行。目前,Facebook上有3000万的用户虽然资料显示“已经去世”,但账户依然继续活跃。

“黑人抬棺”走红网络:关于奇葩葬礼,你还知道哪些?


Facebook还推出了一个应用叫If I Die,翻译过来就是“如果我死了”。用户可以先写下一些信息,如果自己不幸离世,系统就会在特殊的日子把这些信息发送到亲友的页面上。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主意,但也有弊端,人死之后社交网络还保持活跃,可能会让人们更难接受亲人已经离世的事实。再说了,要是某天QQ上弹出一个人的消息,说他死了,这不是要活活吓死人么。

说了这么多,我们会发现,过去的人对死亡和尸体并不像现在这么敏感。从吃尸体的习俗到偷尸体的人,古人似乎没那么畏惧死亡。或许我们现代人可以从这些历史中借鉴学习一下,想办法跟死者之间建立一种更深层的联系,如果一味拒绝接受死亡,可能只会让死亡带来更大的痛苦。


编辑|凉山

排版|凉山

路上读书:全球名校博士30分钟精读一本好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