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歷史:全是乾貨!皇帝的稱謂為什麼會變


曉歷史:全是乾貨!皇帝的稱謂為什麼會變

很多人是不是不理解為什麼漢朝皇帝都叫漢某帝例如漢武帝,唐朝以後叫某宗,例如唐太宗。明清皇帝都叫他的年號呢?曉知識第三期帶大家探究那些在變的皇帝稱謂。

史載,周代天子及諸侯死後,由卿大夫議定諡號。秦完成統一不久,贏政就下令取消諡法,改以數字為稱,自己為始皇帝,以後繼任者為二世、三世,照此類推。漢初又恢復諡法,由禮官議上,貴族大臣死後定諡,由朝廷賜予。所以都是以諡號來稱呼皇帝。

帝王死後,根據他在皇族中的世系,在宗廟中立室奉祀,並追尊他為某祖、某宗,這種名號便叫廟號。廟號,蓋其事源於虞舜,而完備於商代,在漢代定型。漢代還不是所有的皇帝死後都有廟號,必須是生前有功或有德者才可以稱"祖"稱"宗"。凡高祖,太祖,世祖皆為開國之君。西漢一共只有高帝、文帝、武帝、宣帝四人有廟號,分別是太祖、太宗、世宗、中宗。東漢一共只有光武帝、明帝、章帝三人有廟號,分別是世祖、顯宗、肅宗。其中光武帝因為復國才得以稱祖,而“世”這個字又是專屬於讓王朝中興的帝王的。

南北朝時,“宗”已經不值錢了,幾乎每個皇帝都可以稱“宗”,唐朝時期形成了“一帝一宗”,也定下了“一祖多宗”的模式。


曉歷史:全是乾貨!皇帝的稱謂為什麼會變

唐玄宗李隆基

但為什麼不繼續叫皇帝的諡號呢?這要從唐玄宗李隆基說起。武則天喜歡給自己加長諡號,打破了以往的慣例,諡號“則天大聖皇帝”。李隆基做皇帝的時候呢覺得一個字不能概括一個人的生平,所以學習武則天加長諡號,改唐高祖李淵諡號為“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世民的改為“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明朝定為16個字,清朝為22個字。所以在用諡號稱皇帝估計你也記不清楚了。如果我說”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你一定不知道是誰,其實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所以一般我們就叫他們的廟號。

到了明清兩朝,皇帝呢普遍都只有一個年號,除了朱祁鎮奪門之變復位後有兩個年號,皇太極建國改號也換過年號。其中元明都有兩個廟號為“祖”的皇帝,清朝更有三個。其中太祖努爾哈赤不用多說,開創之君。清世祖福臨入主中原,入關改國號為“大清”,效仿忽必烈加廟號“世祖”。以至於玄燁都稱自己為“聖祖”。但是中間還有一個清太宗皇太極。康熙為什麼能被稱為“聖祖”呢?在其平三藩,統一臺灣,親征噶爾丹,初步奠定了現代中國的版圖。其開創疆土的功績不能磨滅。

曉歷史:全是乾貨!皇帝的稱謂為什麼會變

康熙皇帝


至於用年號稱呼皇帝呢,更有指向性,也能夠避諱。畢竟在明清時已經不再是“一祖多宗”的模式了。比較紊亂,所以用起年號更容易記憶。

因為諡號的不斷邊長,一般會取最後一個字,例如明太祖也叫太祖高皇帝,或明高帝。康熙帝的諡號為“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也叫聖祖仁皇帝或清仁帝。乾隆就比較厲害了,諡號“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也叫高宗純皇帝或者是清純帝。


曉歷史:全是乾貨!皇帝的稱謂為什麼會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