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秋”有關的氣象科學

說到秋天,

除了日漸寒涼的天氣外,

其實我們身邊還有好多有趣的天氣現象。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聊,

秋季裡身邊的那些氣象科學。

1.秋葉為何會變黃?

每年秋天,大大小小的黃葉給秋色增添了無限魅力。目之所及,滿眼金黃,隨意一處路邊皆風景。但是,你是否想過, 為什麼秋葉會變黃呢?

與“秋”有關的氣象科學

從科普角度來看,各種各樣的植物,其葉片中都含有色素,大致可分為三大類:葉綠素類,類胡蘿蔔素類和藻膽素類(高等植物葉綠體中含有前兩類,藻膽素僅存在於藻類植物中)。這三大類色素,都能在光合作用中起作用。樹葉呈現出什麼顏色,主要是看這三者中誰更“強勢”。由於葉綠素的合成過程中需要較強的光照和較高的溫度,在春天和夏天,太陽光照長,氣溫高,水汽充足,新生葉子葉綠素的含量遠遠超過葉黃素等其他色素,其他色素的顏色被綠色掩蓋,所以葉子呈現葉綠素的顏色——綠色。

而到了秋天,尤其進入深秋,氣溫較低,白天短夜晚長,太陽光照相對不足,因此秋季合成葉綠素的能力大幅下降。 與此同時,它的小夥伴類胡蘿蔔素(主要有胡蘿蔔素、葉黃素等)相比則不易受到外界溫度降低的影響,因此當秋天葉綠素的含量下降後,類胡蘿蔔素所佔比例相應就增加了,從而使得葉片呈現出黃色。

2. 為何說霜打的柿子甜透了?

俗話說“霜打的柿子,甜透了”,霜降時節的柿子個大、皮薄、汁甜,可謂達到了最佳成熟狀態,你準備好大口大口吃柿子了嗎? 不過,吃之前先考考你,你知道為什麼,霜打後的柿子更甜嗎?

與“秋”有關的氣象科學

其實也和天氣因素有關。霜凍這一天氣現象本身是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發生,水果們為了防止自身細胞被凍壞會採取相應的自我保護措施。為了抵抗寒冷,它們會將植物果實、塊根、塊莖等貯藏澱粉較多的部位裡的澱粉類物質轉化成麥芽糖酶,進而又轉化為葡萄糖,細胞液中增加了糖分,細胞液就不容易遭受破壞,這樣水果也就不容易被霜打壞,這是植物自我保護、適應環境變化的一個辦法。 除了柿子,秋冬時節,菠菜、白菜、蘿蔔等蔬菜也會變得味道甜美,也是同樣的道理。

3. 霜降的霜是降下來的嗎?

與“秋”有關的氣象科學

其實,霜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而是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冷後直接凝華成的固體晶粒。由水蒸汽變成霜,必有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空氣中要有足夠的水蒸汽,二是氣溫要在0℃以下。早春或秋冬季節,白天,晴朗的陽光曬暖了大地,加快了水分的蒸發,使大氣中包含了足夠的水蒸汽。夜間,由於天氣晴朗,為大地向外散熱提供了很好的條件,結果使氣溫下降,空氣中的水蒸汽相對過剩。凌晨氣溫最低,當溫度降到0℃以下時,水蒸汽便直接凝結到禾苗和草木上,這就形成了霜。

與“秋”有關的氣象科學

天氣信息

餘慶縣氣象臺11月2日16時發佈天氣預報:預計今天夜間我縣各地陰天轉多雲,明天多雲到晴,縣城氣溫9~22℃;後天晴到多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