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美食 有關“豬”的24個冷門知識

1. 豬都是雙眼皮。

2. 豬沒有辦法仰望天空,一是因為豬的前額肉厚擋住視線,二是因為脖子肉厚且短加上脊椎無軟骨不能大幅度彎曲。據相關數據顯示,豬抬頭的幅度最多也就20°左右。

3. 豬的嗅覺比狗更靈敏,豬喜歡用鼻子拱土正是利用這一特點尋找食物。

4. 豬的智商可以排到動物界的前10位!

5. 《西遊記》中的豬八戒是黑豬,原文描寫為“黑臉短毛”,這是因為中國本土的豬基本上都是黑豬,現在我們大多數人吃的長白豬是中國1963年開始引入的丹麥土豬和大約克夏豬雜交育成。這種白豬屬於瘦肉型,平均體脂率為15%,換成人類大概就是郭達斯坦森的樣子。

特色美食 有關“豬”的24個冷門知識

6. 在《西遊記》中,如果問起誰是“挑擔”擔當,大概99%的會回答“沙僧”。但實際上,主要擔此大任的人竟是豬八戒。師徒一行人回到大唐後,唐僧向唐太宗介紹八戒是這麼說的,“八戒一路上挑擔有力,涉水有功”。另外,在受封淨壇使者時,佛祖也說“八戒挑擔有功,加升汝職正果,做淨壇使者”。我們二師兄原來勤快得很呀。

7. 豬的體脂率其實很低,家豬的體脂肪率是15%,野豬則是8%,狂熱健身愛好者才能維持在這個體脂率。

8. 中文版《小豬佩奇》中佩奇和《花千骨》中女主花千骨的配音是同一人,都是配音演員陳奕雯。

9. 世界上第一座小豬佩奇主題樂園位於英格蘭東南部的漢普郡的新森林國家公園邊緣,由7個主題遊樂設施構成,包括一個大型的室內遊樂區,甚至有一個泥坑可以供你跳來跳去,跳來跳去!

10. 動畫片中呈現的佩奇一家喜歡跳泥坑的原因是豬汗腺不發達無法散熱,泡在水裡、泥水裡可以幫助它們降溫。另外泥漿風乾龜裂脫落後,還可以粘掉皮膚上的寄生蟲。

特色美食 有關“豬”的24個冷門知識

11. 俗名龍宮使者、白龍王、龍王魚、大帶魚的“皇帶魚”還有一個俗稱叫“豬精”。

12. 丘吉爾曾經說過,“我喜歡豬。狗仰視我們。貓輕視我們。豬卻能平等對待我們。”I like pigs. Dogs look up to us. Cats look down on us. Pigs treat us as equals. ”

13. 野豬皮是對努爾哈赤的稱呼。在滿語中,野豬皮這個詞是nuheci,後人推測努爾哈赤含義為野豬皮。也有說是翻譯錯誤,含義應該為“像野豬一樣”。

14. 存錢罐都喜歡做成豬的形狀,存錢罐在英文裡有種說法就是the piggy 或者 piggy bank .

15. 在古代豬是主要的肉食來源,還用於日常祭祀,所以“社會地位”很高。有不少人取名字就直接用“豬”。接根據志怪小說《漢武故事》,漢武帝劉徹初名劉彘——“劉徹初名彘,天生聰穎過人,慧悟洞徹,進退自如。”漢武帝還有一將領名為荀彘,五代時期北漢末帝劉繼元的兒子叫劉三豬。

16. 俗話說“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但現在沒見過豬跑的人遠大於吃過豬肉的人。

特色美食 有關“豬”的24個冷門知識

17. 明朝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曾經頒佈過“禁豬令”,因為那年是豬年,正好又是他的本命年,而皇家又姓朱,百姓養豬吃豬肉都不應該。但是古代祭祀要用“三牲”,必須要有豬肉,無可替代。大臣們紛紛上奏請求廢止,三個月後,這個“禁豬令”就因多方壓力而被廢。

18.我國是全球豬肉消費的第一大國,豬全身最肥的部分不是五花肉,而是豬肋排。豬大腸和豬舌的脂肪含量很高,除此之外幾乎所有的豬內臟,脂肪含量都不超過5%。

19. 金華火腿的原料是金華豬,又稱金華兩頭烏或義烏兩頭烏,因其頭頸部和臀尾部毛為黑色,其餘各處為白色得名。西班牙火腿的原料是伊比利亞黑豬。

20. 豬的鼻樑筋也可以吃,豬頭上有個部位叫黑桃肉,豬的兩條鼻樑筋就藏在裡面,一頭豬隻有兩條。去年夏天爆火的燒烤紀錄片《人生一串》的第四集中專門介紹了這種美食。

特色美食 有關“豬”的24個冷門知識

21. 相聲貫口報菜名“有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中的蒸鹿尾兒並不是鹿的尾巴,而是把新鮮豬肝兒剁爛加入香油、芝麻醬、松子、花生等20餘種作料,灌進豬大腸,煮熟,形狀像鹿的尾巴一樣,故此得名。

22. 匈牙利人也有殺豬賀新年的習俗,名為DISZNÓTOR,殺豬宴上的美食有洋蔥炒豬血、血腸、豬皮凍、燻臘肉等等,其中一些與中國的豬肉美食非常相似。

23. 西班牙塞戈維亞的烤乳豬世界聞名,到羅馬飲水橋下的百年老店Candido餐廳品嚐烤乳豬時,如有名人到場,店主會親自出馬,用瓷盤將烤得皮脆肉嫩的乳豬橫切兩刀豎切一刀完成分解,然後打碎瓷盤,完成儀式。據說碎瓷片還能帶來好運。

24. 豬為人類提供了重要的醫藥產業資源,例如藥用級別的肝素以及用於異體移植的心臟瓣膜等,豬心的解剖學結構與人心類似。家豬身上也會發生一些人類常見的複雜遺傳疾病,比如肥胖症、阿爾茨海默氏症、帕金森綜合症等,從而使其成為研究人類疾病基礎生物學的絕佳模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