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中華思想”非中國獨有,日本朝鮮甚至越南也有!這是為何

自順治入關做了第一代皇帝之後,以至於末世的光緒,他們一直都在嚴守一個政治底線也就是他們時常提及的祖宗家法,

即“滿漢之大防”。“滿漢之大防”與自古以來的“華夷之辨”,是有根本性區別的。

歷史上“中華思想”非中國獨有,日本朝鮮甚至越南也有!這是為何

韓子曰“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

簡而言之,“華夷之辨”,更多的是一種文化上的區分,而不是嚴格的種族區別。

華夷之辨是一個歷史漸進的概念,每個時代其內涵與外延皆不相同。

中國歷史上“華夷之辨”的衡量標準大致經歷了三個演變階段:血緣衡量標準階段,地緣衡量標準階段,衣飾、禮儀等文化衡量標準階段。實際情況是,在先秦以後,在“華夷之辨”上佔據主流的是以文化因素,以血緣及地域進行衡量的觀點一般在華夏面臨嚴峻威脅即遭遇嚴重入侵和災難時才稍佔主流,而這主要也是為了保護華夏文明與尊嚴。所謂的血統與禮儀,當屬於先秦時期的華夷之辨。再者,君所謂的那炎黃子孫是指的哪個族群呢,炎黃子孫的概念也是在不斷擴展的。不然何以名中國。君之所謂炎黃子孫恐怕也是狹意的吧。另,我認為的華夷之辨就是文化上的區分,並不是嚴格的種族分別。

歷史上“中華思想”非中國獨有,日本朝鮮甚至越南也有!這是為何

所以只要用華夏禮儀,都可以視為華夏文明。祭祀,每個民族都有。而敬天法祖,當屬東亞文化圈獨有的,如朝鮮,日本諸國。

敬天法祖,也是維繫華夏文明長盛不衰的主要因素。

若少數民族用我華夏之禮,那我們就可以視其為華夏;相反,倘我中華不曉文明禮儀,雖是上邦,也不過是一野蠻大國已耳。

所以說,在東亞的儒家文化圈裡,明亡之後朝鮮自稱“小中華”,承襲華夏衣缽,雖然那時的中國已經改姓了清國,但是朝鮮對於滿洲大君一直有著文化上的優越感的,原因還就是朝鮮認為華夏文物在茲的緣故。

越南,則是自稱為南中華。

歷史上“中華思想”非中國獨有,日本朝鮮甚至越南也有!這是為何

而隔海相望的東瀛國,則是自稱為中華

自日出處天子敬白日沒出天子無恙之後,對於天朝上國,日本雖執弟子禮,而骨子裡卻是將華夏等而視之的,日本自始至終也從未成為過華夏的屬國。


歷史上“中華思想”非中國獨有,日本朝鮮甚至越南也有!這是為何

注:鏈接是有關日本中華思想的文章,感興趣的點開看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