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上天堂,男人下地狱

人都有一死。王充认为人死为"归",而"鬼"就是由此意而来。人生如寄,"那个世界"大概才是永远的老家。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则认为死则散焉,"凡人魂魄,聚而成形,散而为气,生前聚之,死则散焉"。死则散焉与人死为归的观点相比,似乎更不愿给人留一个盼头。

女儿上天堂,男人下地狱

虽然如此,但《红楼梦》在处理男人之死与女儿之死问题上是截然不同的,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男人下地狱,女儿上天堂。特别是女儿死后,总是要上天堂的,而且要为神。特别要说明的是,在曹雪芹看来,女儿与女性又有不同。

先说尤三姐。尤三姐是《红楼梦》中性格上闪现着烈性光辉的奇女子。因其为心仪男子柳湘莲误会,耻不可当,用尤三姐的话说,"妾痴情待君五年矣。不期君果冷心冷面,妾以死报此痴情",遂刎颈而死。

在尤三姐死后,恍惚间,柳湘莲见到了这样一个场景:尤三姐从外而入,一手捧着鸳鸯剑,一手捧着一卷册子,向柳湘莲哭着告别,其中特别提到是奉警幻之命,要前往太虚幻境,并言从此再不能相见矣。

此事发生在小说的第六十六回,曹雪芹为此回命名为"情小妹耻情归地府"。在这里,曹雪芹的创作思想与其潜意识表达习惯产生一点点的偏差,但不妨大局。因为尤三姐到底是手捧册子,上了天堂。

在《红楼梦》中,晴雯死前的情状是最为凄凉,可以说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但在死后,晴雯得以做"芙蓉花花神",在小说众人物中最为光鲜。晴雯死后为"芙蓉花神",这是丫头迎合的心态、世俗传说的铺垫与宝玉愿景的逻辑三者叠合而成,这才是"假做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女儿上天堂,男人下地狱

关于真实的情况,晴雯死后,到底为鬼为神,这对于作品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宝玉确信晴雯为神,"我就料定他那样的人必有一番事业做的",遂有宝玉后来挚情沉痛的《芙蓉女儿诔》。这背后其实体现的是作品的价值取向,女儿理应就是要上天堂的。这就如同按照宝玉的"珠子理论",女儿就是那颗最可珍贵的宝珠一样。

在《红楼梦》中头一个下地狱的男人便是贾瑞。父母早亡贾瑞疏于管教,不学无术,但是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心要在凤姐身上打主意。结果让凤姐毒设相思局,把贾瑞戏耍羞辱的够呛,被整治后的贾瑞重病一场。

但迷途中的贾瑞尚不觉悟,面对跛足道人的"风月宝鉴",完全把其叮嘱置之脑后,结果就在一次次与幻像中王熙凤的嬉戏中,精尽而亡。"到了这次,刚要出镜子来,只见两个人走来,拿铁锁把他套住,拉了就走。"贾瑞是被人用"铁锁""套住"押走的,可想而知,贾瑞所要去的地方,只能是地狱,他不配也不可能有什么别的去处。

作为宝玉的同窗好友,少年秦钟亦可以说是因"色"而亡。只是从这点上说,秦钟的死因与贾瑞倒是颇为相像。秦钟有个同性相好,名叫智能,是个小和尚。某次因在郊外"偷期綣繾",后又失于调养,加之秦钟亶赋最弱,遂落下病根,后亦因之而亡。秦钟的这种不尴不尬的死法,亦只能去地狱报道。可以说,秦钟死后地狱的去向是明确的,因为曹雪芹特别写了秦钟将死未死之即,一伙鬼判张牙舞爪来执行"公务"。

女儿上天堂,男人下地狱

秦钟以"宝玉"大名阻住鬼判,他留给宝玉最后的话是"我今日才知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秦钟充分流露其自悔之情,但"立志功名""荣耀显达"等语,在宝玉听来,应该太"浊"。

《红楼梦》中死得最难看的当属贾敬。贾敬长年在外专心修道,按说该修得物我两忘、仙风道骨,结果却是走火入魔,一命呜呼。大概贾敬太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因服食过量的丹砂之类,烧胀而殁,"肚中坚硬似铁,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这种死法,这种形象,若是进入天堂的话,恐怕也是很成问题的。

大概没有人会像曹雪芹那么认真,他会为他笔下人物死后的不同去向建立一套潜规则。晴雯死后得以为芙蓉神,据专家考证,很有可能是受到了石曼卿死后传说的影响。

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八"石曼卿、丁度为芙蓉城主"条称:"王子高遇仙人周瑶英,与之游芙蓉城,世有其传。余案,欧阳文忠公诗话记石曼卿死后,人有恍惚见之者,云:'我今为仙,主芙蓉城',骑一青骡,去如飞。"《红楼梦》在一开始就提到过石曼卿,历史上的石曼卿放浪形骸,寄情于酒,与世俗格格不入。曹雪芹借鉴其传说,用在晴雯身上,应该是可能的,也是合适的。

洪昇著名的《长生殿》,就没有为他笔下的人物想得那么多、那么细。《长生殿》中也有一本女性的册子,这是"一本宫嫔册",其中有"历朝妃后"名单,只不过这个册子是为阴曹地府所掌管的。

女儿上天堂,男人下地狱

杨贵妃在马嵬死后,马上身为鬼魂,这个鬼魂在地狱中游荡了好长一阵子,并在"枉死城"中遇到了虢国夫人。鬼魂见鬼魂,两眼泪汪汪,彼此均愁苦异常。后杨贵妃终于得到玉帝的特赦,令她"复籍仙班,仍居蓬莱仙院",才有了后来的杨贵妃与唐明皇的天上相会。

其实,杨之所以能到天上,大半原因是为了唐明皇的缘故。单就女性的死后去向来看,《红楼梦》与《长生殿》相较,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在晴雯死之前,有秦可卿之死。据《红楼梦》交待,秦可卿为警幻仙姑之妹,幻情天中不可能没有秦之位置;黛玉死在晴雯之后,黛玉名列金陵十二钗,其前世已为绛珠仙草并修得人形,《红楼梦》中亦明确交待,黛玉死后,魂归太虚幻境。她们都上了天。

女儿上天堂,男人下地狱

这样就可以归结出《红楼梦》的两个规则:其一是女儿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其二便是女儿上天堂,男人下地狱。

众女儿在《红楼梦》中的待遇,是那些浊臭男人所无法比拟的。小说似乎是说,只要是女儿,命中注定是要回到天上去的,哪怕这个天就是个"太虚幻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