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评不上院士:不只是“三无”这么简单

2019年1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诺贝尔奖与拉斯克奖得主屠呦呦没有出现在两院院士

候选名单中。近期舆论发酵,很多人开始质疑为何屠呦呦评不上院士。


屠呦呦评不上院士:不只是“三无”这么简单


网上有种观点认为:评委会认为屠呦呦“无博士学位”“无海外名校留学经历”“无足够的核心期刊”,所以无法获得院士身份。

实际情况没有这么简单。

事实上屠呦呦无法获得院士身份是中医思想与现代医学之争,是学术圈子之争,是院士评选标准之争。

要想讨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看一下中国两院院士选拔制度

屠呦呦评不上院士:不只是“三无”这么简单

我们可以看到,院士的提名需要由两院院士与学术团队提供。屠老今年已经90岁,按规定需要5名院士一同提名。而一般情况下,院士只会提名自己研究领域的同行

屠呦呦的专业领域自然是中医药方向。目前目前我国中医药领域的院士有:陈可翼、程莘农、吴以岭、王永炎、石学敏、张伯礼、李连达等共七名。

而这七名院士所研究的方向都是将中国传统医学思想纳入现代医学体系中。如工程院院士程莘农是我国针灸领域的权威,编写了针灸医学的教材;张伯礼院士则进行了舌诊客观化研究,在中药循证评价方法建立中起了重要贡献。

屠呦呦则不同。她的研究完全按照现代医学的方式展开,其实算是植物药的科学化研究。而她取得的成果完全又无法纳入中医研究体系之中,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医“验药废医”的最好佐证。

屠呦呦评不上院士:不只是“三无”这么简单

屠呦呦母校的实验室,可以看到完全是按现代药物学的工作方式展开


因此,不要说是院士体系,就是在中医科学院,屠呦呦在获奖之前也基本处于被冷落的状态。她在1971年用发现了用乙醚低温萃取青蒿素的方法之后,基本再无重大发现。这也是网上认为她“无足够核心期刊”的原因之一。

因此,屠呦呦甚至很难获得足够的提名数,更不要说评上院士了。

第二是学术圈的问题,我们还是回到院士评选体制:


屠呦呦评不上院士:不只是“三无”这么简单

可以看到,院士的评选理论上完全按照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也就是说,除了足够的学术成就,参选人也需要足够的风评与人际能力才能评上院士。

可惜屠老两者都有欠缺。

《人民日报》九年前就发表过文章,评价屠呦呦“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

同时,屠老在学术圈中其实是有所非议的。

首先,她对青蒿素的研究成果是建立在余亚纲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而且屠呦呦刚开始萃取出的青蒿素的治疟效果其实不好,经过云南所得改良后才有了足够的疗效。

其次,我们熟知的敢讲真话的饶毅教授,,在2011年宣布不再参选院士后,曾发文《今日中国谁最该当选院士?》中推荐屠呦呦和张亭栋,但是他也在《中药的科学研究丰碑》中写道:

“屠呦呦突出自己作用是为充分坑定其它研究小组和自己研究小组其他成员的作用,包括她后来的出版物引用文献时,将他人的名字省略、自己的名字前移,也为‘523任务’其他参与者所诟病”


屠呦呦评不上院士:不只是“三无”这么简单

饶毅教授


因此,即使获得足够的院士推荐,在民主选举中,屠老的胜率可能也不高。

第三则是院士的评选标准与诺贝尔奖之间的不同。

总的来说,诺贝尔奖鼓励的是对全世界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

荣誉称号

而中国两院院士评选则要求对中国已经做出,并且能接着做出贡献,是要继续奋战的实职

而屠老已经是中国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兼唯一的终生研究员,实际上享受院士待遇。同时屠老今年已经90岁高龄,应该不适合再奋战在一线。

屠老的研究团队也表态“老师没有打算参与院士评选”,因此,我们还是祝屠老健康、长寿吧!

屠呦呦评不上院士:不只是“三无”这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