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株洲市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发布会现场。(贺鸣萱 摄)

株洲新闻网11月26日讯(记者 罗春娇 见习记者 贺鸣萱)近年来,我市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相关部门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党建引领抓治理、抓服务,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得以显著提升。

11月26日,株洲市“决胜高质量全面小康,巩固决战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了株洲加强基层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取得的显著成绩。现场,市委组织部、市委政法委、市委编办、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建强骨干队伍,为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我市认真落实“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坚持以正确的用人导向选准人用好人、以强力的保障措施激励人调动人、以有效的工作机制管理人吸引人,着力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基层骨干队伍。

全面完成市直单位、县市区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政治建设考察,大胆使用政治过硬、工作实绩突出的基层干部。2018年以来,从基层提拔正处职干部8人、副处职干部37人,一批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或重用。同时,着力打通基层干部晋升“天花板”,近五年,从“三类人员”和选调生中,择优比选118名乡镇(街道)班子成员;面向村(社区)“两委”干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三支一扶对象等,考录公务员97人。

以强力的保障措施激励人调动人。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乡镇(街道)、村(社区)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全市村、社区(含农村社区)运转经费分别达到28万元、60万元。严格按照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贫困县2.5倍)标准,落实村(社区)干部基本报酬和年终绩效,推动建立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为2000余名村主干发放购买养老保险补贴,实现村干部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全覆盖。今年抗疫期间,及时出台《关心关爱疫情防控一线社区(村)工作人员的10条措施》,落实每人每天100元的工作补助。同时,把容错纠错作为激励干部重要举措,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2019年以来,全市共对29名党员干部依法容错免责,分别给予从轻减轻处分或免予处分,为反映不实的澄清正名34件次,营造了激浊扬清、崇尚实干的浓厚氛围。

以有效的工作机制管理人吸引人。创新党员教育方式,精心打造10堂红色党课、10个典型案例、15个红色资源现场教学点,培训各级各类党员干部近5万人次。落实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村干部县级联审制度,调整不合格不胜任不称职村(社区)干部162人。推行村(社区)干部“一定二评三挂钩”考核机制和社区专职工作者员额管理,切实加强村(社区)干部规范化管理。

围绕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制定乡村人才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万名农业科技人员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工程,引导人才流向基层、服务基层。

筑牢战斗堡垒,为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夯实组织基础

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离不开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我市持续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通过巩固基层党组织领导地位、推动基层党组织达标提质、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等方式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目前,全市9528个基层党支部(含党总支)全面达到“五化”建设标准,先后创建天元区嵩山路街道小湖塘社区等5个省级基层党建示范点,精心打造市县示范点100个。

推广使用“株洲党建”信息化平台,让党员“人行千里不断线,联网就进支部家”。

株洲市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发布会现场。(贺鸣萱 摄)

一站式”办理、“一门式”服务,累计办理基层公共服务事项20多万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公共服务关键看实效。我市坚持赋权、增效、减负相结合,让基层能够集中精力、轻装上阵抓好抓实基层公共服务。

为基层赋权。深入推进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按照乡镇(含非城区街道)“6+4+1”、城区街道“6+3+1”统一设置相应的党政(内设)机构、事业站所和综合行政执法机构,把抓公共服务的触角进一步延伸到基层。赋予乡镇(街道)对县市区有关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人事考核权和征得同意权、街道对区域内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建议权、规划参与权等5项权力,推动乡镇(街道)职责与权力相匹配。

为基层增效。抢抓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的契机,基本建成“一云四通五应用”的“ 1+4+5 ”社会治理信息化体系。在此基础上,围绕有服务场地、有事项清单、有信息系统、有业务专干的“四有目标”,完成了1387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现所有村(社区)全面设立便民服务厅,全面设置综合服务窗口,全面接通政务外网。

“智慧株洲”统一政务服务平台即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平台延伸到103个乡镇(街道)、1387个村(社区),各县市区群众只需到家门口的村(社区)便民服务场所就能一次性办好老年优待证、一孩二孩生育证、低保等76项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基层公共服务,真正实现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

同时,结合“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出台《株洲市村(社区)基层公共服务事项及“帮代办”事项目录》,共梳理76个事项,通过“智慧株洲”等信息化平台,实行“前台受理、后台办理”,真正做到了“一站式”办理、“一门式”服务。截至目前,通过线上线下的帮代办服务,累计办理基层公共服务事项20多万件。

为基层减负。建立乡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变更、退出机制,明确村(社区)17项自治清单、128项协助事项清单。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通过狠刹会风、精简文件、减少督查、规范考核等,减轻了形式主义给基层带来的各种负担。

【亲历者说】

株洲市全面提升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小湖塘社区党组织书记冯芳(贺鸣萱 摄)

近年来,天元区小湖塘社区通过构建“党建领航·三社联动”工作机制,以红色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以建设高品质社区生活共同体为目标,创新推出“3+2”社区工作法,形成“三社”联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四方”协商(辖区单位、业委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的治理服务新格局,探索走出一条社区与社会组织深度合作、辖区内单位和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之路。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等荣誉。

社区内的金泉小区建设于90年代末,小区有70户住户。一直没有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之前由小区一位热心老人张罗管理,今年,随着老人的离世,小区面临无人管的境况。在社区工作人员的走访中,小区居民谢跃华被居民推荐为牵头人。“开始谢老师还有一些顾虑,我们就不断给他做工作,希望他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小湖塘社区党组织书记冯芳说,在社区的鼓励和支持下,谢老师牵头成立了小区改造领导小组,通过社区拨付惠民资金和居民自筹资金,小区已经设立了门禁、门岗,规划了停车位,小区治理步入正轨,下一步将酝酿成立小区业委会。这是小湖塘社区充分发挥老党员示范带头和“智囊团”作用,和居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一个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