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 談迷信與科學

迷信,提起這個詞,人們還會加上“封建”兩字。漢語詞典對“迷信”定義是:1、對某些事如神鬼著迷地相信。2、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關於“迷信”還有許多解釋,比如“本質是相信了不該信的東西、相信某種行為或儀規具有神奇效力、非理性沒有科學基礎的信仰…”等等。大約是這樣:只要“你信的不是我信的”,便很容易定性對方迷信。迷信不僅人類,斯金納(B.F.Skinner)《鴿子的迷信行為》一文談到:實驗箱定時投食,幾天後鴿子開始迷信,轉圈的、撞頭的、伸翅膀的,以期食物降臨。鴿子根據 “某個動作”

和“食物出現”相關性,錯判因果性,形成“不同流派迷信”。低頻無法覺察高頻,高頻看低頻很清晰。人類覺識比鴿子高頻,鴿子無法覺察實驗,人類看鴿子很清晰:迷信根本原因是無法區分“相關性”和“因果性”。結論似乎有理有據,然而,更高頻覺識看人類呢?對迷信現象認知,人類停留在表象。

那麼,“迷信”是什麼?

迷信:是宿體覺識產物,以西密中的特有現象。

以西密中學習的靈生命,意體“休眠”,輪迴波以宿體覺識應對象世界,知其然不知所以然,難免著象迷茫,從而衍生迷信(包括“靈脩、宗教、偶像崇拜”等等)。

動物迷信,人類迷信,外星人迷信,以西密中的“高等存有”也會迷信。可以說“迷信”就像以西密與靈之界的分水嶺,只要有迷信,它就還沒脫離以西密。

如果修行人連接了“迷信的高等存有”,一個虔誠求真,一個迷信傳遞,畫面頗有喜感。都能偏到姥姥家去,這是靈脩亂象原因之一。

靈之界,沒有迷信。

真相只有一個,靈們都知道,生命本原是清晰的,對象世界沒有疑惑。在靈之界,迷信既沒有基礎也不存在。

科學,漢語詞典定義是:1、反映自然界、社會和思維等客觀規律的知識體系。2、符合科學道理的。關於“科學”還有許多闡述,比如“科學是探索客觀世界最可靠的實踐方法、科學是如實反映客觀事物固有規律的系統知識…”等等。

迷信與科學,是以西密中覺識所囿的兩極,是線性思維的一對“冤家”,彼此互為鬥爭對象。有人調侃:“當科學攀上一座高峰時,發現神學已經在上面了。”其實無需調侃,高下不難分辨,有所謂“神學、佛學”,但有“物理經、天文經”嗎?還有人說:“科學的權威是

對科學的迷信,迷信科學。”這句不是調侃,而是渾話。理清概念就會明白,迷信與科學,註定不會成為互相修飾詞組。

科學於人類,就像“盲人的柺杖”,是探索世界工具,無論出於什麼目的,詆譭科學是不恰當的。道理很簡單:“你無法給予覺識的光明,就不要奪走盲人的柺杖”。

更高頻覺識看,“科學”是什麼?

地球上,科學實質是“人類可控”。可掌控的納入科學,難掌控的歸為“偽科學”,從而應對未知恐懼或不確定感。因此,科學不會導人迷信,卻易致人偏執,比如想反對什麼,只需三個字“不科學!”

人偏執,科學隨之偏執,對微觀世界研究,對撞機越造越大,卻不知粒子撞的再碎,也撞不出“能量”本原。對宏觀世界探索,眼界裡只有宇宙,暗物質暗能量觀測再多,也看不到“高密”空間。人類總以為科學能找到“終極真理”,卻偏離了覺識成長;總想“改造世

界”,卻背離了平衡領悟。

科學侷限性在於:對象世界認知,陷入“唯宿體覺識論”。科學進步能帶來“柺杖升級”,但不會帶來真相,就像潛水艇造的再好也無法實現登月。或許對某些眾生,真相併非生活必需品,有“飯後的談資”或“可控的解釋”就夠了。但終歸會有一些眾生,渴望覺醒,渴望看到“真相”背後的真相。

靈之界,有科學(這裡指探索研究)。

高靈們的研究,可表述為:“覺識與能量的互動,在多頻率的更多可能性及表象”(這句別望文生義,提高覺識再理解)。高頻文明價值理念、規則制度、社會人文等等,光輝璀璨。

釐清“迷信與科學”,是為更好修識,更落地的生活。遠離迷信,尊重科學,誠信務實,實事求是。踐行場式思維,走出覺識所囿。

意界,是個“沒有迷信的世界”。學意,從人中智者到靈中翹楚,從低頻文明到高頻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