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平方毫米近3億個晶體管!臺積電3nm工藝挑戰摩爾定律

每平方毫米近3億個晶體管!臺積電3nm工藝挑戰摩爾定律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 | 韋世瑋

智東西4月21日消息,據外媒phoneArena報道,臺積電的3nm芯片將實現每平方毫米近3億個晶體管的晶體管密度,提升了1.7倍。同時,其性能將提升5%,能耗降低15%,預計將於2021年下半年開始生產,2022年下半年實現量產。

長期以來,臺積電和三星一直都在競相完善3nm芯片的生產設施,但由於今年新型冠狀肺炎病毒的爆發,雙方的完善進度亦受到了影響。據悉,三星3nm芯片的量產計劃也將從2021年推遲到2022年。

一、臺積電5nm芯片每平方毫米晶體管數量達1.713億

作為全球最大的獨立代工企業,臺積電的客戶覆蓋了蘋果、高通和華為等眾多重要芯片及移動終端廠商。但無論為哪家客戶提供芯片代工服務,工藝中都有一個不變的原則——芯片晶體管越多,其功率和能效就越高。

簡單地說,芯片代工廠所使用的工藝節點與特定面積內(如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量有關。

例如,當前使用7nm工藝生產的芯片,包括蘋果A13、高通驍龍865和華為麒麟990,它們的晶體管密度約為每平方毫米1億個晶體管。其中,蘋果公司可在每顆A13芯片中填充85億個晶體管。

而臺積電的5nm芯片晶體管密度為每平方毫米1.713億個晶體管,這將使蘋果的5nm芯片A14 Bionic能夠擁有150億個晶體管,性能提升10%-15%,能耗降低25%-30%。

實際上,晶體管對芯片性能的影響與摩爾定律有關。這是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在上世紀60年代提出的理論,他認為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量,每隔18至24個月就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

近年來,隨著製程工藝技術逐漸接近物理天花板,也出現了“摩爾定律已死”的觀點。但目前看來,這一定律仍在極其緩慢地發展中。

每平方毫米近3億個晶體管!臺積電3nm工藝挑戰摩爾定律

二、三星GAA工藝或領先臺積電一年

在3nm製程領域,臺積電和三星的3nm工藝分別採取了不同的方法。

臺積電使用的是FinFET(Fin Field-Effect Transistor,鰭式場效晶體管)工藝,該工藝有助於控制電路中電流和電壓的流動。

三星則使用了GAA MCFET(多橋通道 FET)工藝,能夠讓晶體管更小、性能更強,同時該工藝生產的3nm芯片與7nm相比,性能將提升35%,功耗降低50%。

有業內諮詢師認為,三星在GAA工藝方面可能將領先臺積電一年,而英特爾可能比三星落後兩到三年。

“GAA將標誌著我們代工業務的一個新時代。”三星負責代工市場營銷的副總裁Ryan Lee談到。

目前看來,在3nm製程之前,今年晚些時候將會有基於5nm製程芯片的設備發佈。

在一切按計劃進行的前提下,今年的蘋果iPhone 12系列將是第一批使用5nm芯片的智能手機,該設備將於9月至11月期間發佈。而首款搭載5nm芯片的安卓手機將是華為Mate 40系列。

感謝閱讀。點擊關注上船,帶你浪在科技前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