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利爪——米格29战机发展史

米高扬米格-29(英语:Mikoyan MiG-29,俄语:

МиГ-29)战斗机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设计局(现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双发空中优势战斗机,北约代号:支点(Fulcrum)。是苏联第一种从设计思想上就定义为第四代战斗机的型号。

米格-29诞生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先进战术战斗机"(Perspektivnyi Frontovoi Istrebitel,PFI)计划,旨在针对美国的"FX"计划(后演变为F-15战斗机),展开相对应的对抗措施,PFI计划分为两个,一个演变为苏-27,另一个则是米格-29。

米格-29原型机1977年10月6日首飞,1982年米格-29在莫斯科和高尔基飞机制造厂投入批量生产,1983年开始装备部队。米格-29在设计上升力型机身和大型机翼完整的以整体空气动力学形式融合,两个低于轴心的发动机配备有可调进气口,能承受持续9G的机体结构,多模式脉冲多普勒雷达,全面的火控和电子战系统,武器为不少于六枚的空对空导弹外加一门机炮。

雄鹰利爪——米格29战机发展史

Wl�K

米格-29后来的改型达20余种,包括教练机(米格-29UB "支点-B" )、战斗轰炸机(米格-29M"支点-E" )、海军舰载机(米格-29K "支点-D")等。除苏联外超过30多个国家使用,总生产数量1600余架,成为了一款出色的多用途战斗机。

上个世纪60年代末,苏联总参谋部针对美国的"FX"计划(后演变为F-15战斗机),提出了相对应的PFI计划。PFI意即"先进战术战斗机"。1971年,计划分化为两部分,一个是"TPFI"计划,T代表tyazholyi(重);另一个是"LPFI"计划,L代表Legkiy(轻)。LPFI计划全称为"轻型前线战斗机计划"促生了米格-29战斗机。1972年苏军向米格设计局提出研制新型战斗机替代苏军中米格-21和米格-23的需求。新的轻型战斗机将承担战术空中任务,及进行护航和地面攻击,设计局内部最初称之为"计划-9",最终命名为"米格-29"。

雄鹰利爪——米格29战机发展史

�t

当时苏联空军为米格-29战斗机定下的基本设计指标是能在米格-29原型机任意气象条件下和苛刻的电子干扰环境中,在全高度范围和以各种飞行剖面内,摧毁距其200米到60千米的空中目标。可见米格-29最初是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研制的,后期的改进型号逐步具有了空地攻击和反舰能力。具体到空优作战任务方面,苏联空军通过分析其空战经验和军用飞机的发展趋势,要求米格-29必须既能胜任机动格斗,又能进行超视距空战。正式设计开始于1974年,提出了多个方案,其中有的方案就象米格-25的缩小版。随后生产了约19架原型机。1977年10月6日,在朱可夫斯基试飞中心,首席试飞员亚历山大·V·费多托夫驾驶原型机进行了首飞。

米格-29的批量生产于1982年开始在莫斯科进行。第一架量产型号于83年8月在莫斯科附近的库宾卡空军基地交付。1984年经国家接受检验后,米格-29开始进入前线航空部队。初期生产、试飞和改进工作延续到85年。86年首批出口型号也已交付。1985年2月装备了空地攻击电子吊舱的第14架原型机9-14号由托克塔·奥巴基洛夫驾驶首飞,揭开了米格-29多任务改进计划的序幕。苏联/俄罗斯空军共装备了超过800架米格-29,外销也达到500架。据称截至1995年1月,俄罗斯已生产1216架米格-29单座型和197架双座型,合共1413架.

雄鹰利爪——米格29战机发展史

��Y

作为一款前线战斗机,米格-29具备极为强大的空优性能。该机采用中央升力体加翼身融合技术设计气动外形,从而使整个飞机的升力要明显大于西方同时代战斗机,这为米格-29的高机动性提供了必要条件。而且米格-29装备的RD-33型发动机在今天看来虽然性能不佳,但是在1980年代确实称得上性能优越,该发动机最大军用推力5040千克力,而最大加力推力可达8300千克力,按照干质量比计算,发动机推重比为7.87,在当时看来堪称是优秀的发动机。而且最重要的是,和苏联其他战斗机一样,米格-29也设计有专门的补氧装置,从而可以大幅提升发动机的工作效率。

雄鹰利爪——米格29战机发展史

米格-29不仅发动机性能优越,而且还是三代机中首次装备前视红外搜索装置(ISRT)的战斗机。依靠这套装置,米格-29即使不打开雷达,也可以获得对前方约40千米范围内目标的有效侦测能力。ISRT在1980年代的全球范围内无疑是相当优越的系统,今天,几乎所有的三代半和四代战斗机都装备有这种系统,在当年,依靠这套系统再加上第一代头盔瞄准具,米格-29在和西方同期战斗机对抗时无疑占据极大优势。在1989年两德统一后,美军曾经派出F-16战斗机,和前东德空军装备的米格-29战斗机进行自由对抗,在对抗中美军发现尽管F-16战斗机基本上最终都能锁定米格-29,但是在F-16锁定米格-29之前,米格飞机依靠ISRT和头瞄的配合,总是能先于F-16获得至少一次发射导弹的机会。

雄鹰利爪——米格29战机发展史

而在1991年至今的多次局部冲突中,米格-29的的 问题都表现了出来。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的米格-29战斗机无法对抗联军强大的空中优势,在战争中有相当数量的伊拉克米格-29战斗机逃往伊朗,并被伊朗空军接收,如今也被编入伊朗空军作战序列。在1998年5月至2000年6月爆发的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边境战争中,米格-29甚至败在了同门师兄苏-27的脚下,这让米格-29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埃、厄两国都是世界最穷国家之一,但是因为边界领土争端而爆发战争,在战争中,埃塞俄比亚购买了8架俄制苏-27战斗机,而厄立特里亚则购买了10架米格-29战斗机。由于双方的经济都极为落后,都没有熟练的飞行员可以驾驶这两款先进的战斗机,因此两国的购买的俄制战斗机实际上都是由其雇佣的飞行员驾驶,其中埃塞俄比亚雇佣的是俄罗斯籍飞行员,而厄立特里亚则雇佣的是乌克兰籍飞行员。尽管无论是俄罗斯籍还是乌克兰籍的飞行员,对于苏-27和米格-29自然都是很熟悉,但是最后双方的战果却是苏-27以5:0的战绩完胜米格-29。而1999年爆发的科索沃战争更是彻底砸碎了米格-29的招牌——是役,南联盟的米格-29曾经起飞多架,但是都是在根本还没看到敌人的时候,就已经被北约战斗机发射的AIM-120导弹击落……

雄鹰利爪——米格29战机发展史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结果,除了米格-29自身设计上的问题外,其配套作战体系的残缺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前苏联军队的作战体系中,作为前线战斗机的米格-29可以得到苏联远程预警飞机的全程支援,并且由苏联地面雷达组成的防空网可以随时向米格-29通报敌情,让米格-29随时做好应战的准备,但是在第三世界国家中,这些国家显然不可能具备苏军那样完整绵密的地面防空网和预警飞机,这样米格-29在空中就完全处于半瞎的状态,只能依靠自身的雷达和ISRT等设备去探知目标方位。这相当于在漆黑的夜间,一个人打着手电在寻找其他人——在他找到别人之前,别人就可以通过手电的光芒找到他。同样在天上打开雷达的米格-29就相当于黑夜中打着手电摸索前行的人,很容易被其他躲在黑暗中的人发现。而从91年海湾战争开始到99年科索沃战争,几乎所有的米格-29都是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被击落的,可见这并非完全是米格-29战斗机性能不足,很大程度上是其配套的支援体系没有跟上,导致了米格-29战斗机无法发挥其最大作战效能。

如今尽管俄罗斯已经推出了全面升级的米格-35型战斗机,但是如今的世界市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军正在大批换装F-35隐身战斗机,而淘汰下来的二手F-16被大量投放市场,甚至某些民间公司也在自己的网站上刊登消息公开出售F-16战斗机。这些二手的F-16战斗机显然比全新制造的米格-35要便宜,更重要的是,米格-35依然时候继承米格-29的身子骨,机体寿命和发动机寿命依然堪忧,而且俄罗斯如今自己出售的苏-27/30系列战斗机价格也不贵,而其减配版本甚至比某些西方的三代半战斗机还要便宜,这几乎将米格-29的出路彻底堵死。

雄鹰利爪——米格29战机发展史

如今俄罗斯大改升级版的米格-35可以看作是米格-29的终极版,其在飞机寿命、航电系统、飞控系统等方面都有质的提升,无奈如今世界已经逐步向四代战斗机过渡,甚至连土耳其、韩国这些第三世界国家也已经亮出了自己的四代机方案,而伊朗的F-313更是已经成功进行了首飞。如果有什么遗憾,只能感叹米格-29实在生不逢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