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光辉”之鹰为何失意

印度“光辉”战斗机走过举步维艰的40年,终于迎来了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据媒体近日报道,印度终于正式启用了第二个装备国产“光辉”战斗机的轻型战斗机中队,且具备完全作战能力。但是,如同意图建设“有声有色的大国”一样,“光辉”之鹰多少饱含着失意的暗淡。

准备与中国对抗的印度空军

印度“光辉”之鹰为何失意

为了准备与中国和巴基斯坦进行两线作战,印度在新的军事战略指导下,强调空军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并把它视为未来战争和武装冲突的决胜力量,企图建设一支号称仅次于美俄、实力俯瞰亚太的空军。特别是在美国的怂恿之下,近年来印度空军转向以中国为主要作战对手。

目前,印度拥有各类“杂牌”战斗机780余架,建设规模已是名副其实的“全球第四”。但是,由于现有战斗机的可用性极差,老旧型号鱼龙混杂,仅有大约26个左右作战中队可用,与巴基斯坦数量基本相当。此外,印度大约还有14个“米格”-21和“米格”-27中队,原计划到2020-2025年全部退役,不过2019年多架“米格”-21和“米格”-27战斗机连续坠毁,这使得印度空军不得不狠下心于2019年将其全部退役。2019年12月27日,最后一个装备“米格”-27战斗机的中队,即第29“蝎子”中队正式举行退役仪式。

按照印度原计划,必须在2022年之间部署42个战斗机中队,这已经是批准编制数,这也就意味着当前印度进入了一个战斗机严重紧缺的时代。2019年11月,印度国防部高级官透露,计划采购近300架国产型号战斗机,这无疑给印度战斗机制造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2020年5月,印度空军司令又大胆对外宣称,计划采购450架左右的各型战斗机,包括200多架“光辉”战斗机、114架多用途战斗机、100架“先进中型战斗机”等,并将部署于印度北部及西部边境,靠近中国。

很显然,印度空军已经决心要成为美国印太战略中平衡中国影响力的战略支点,但是在装备选择上却倾向于选择先进国产战斗机。一方面是印度空军眼馋中国的歼-10C、歼-20等先进战斗机,总是想与中国一较高下;另一方面,按照印度空军的说法,印度空军过去曾被指责更偏向于装备进口战斗机,而不是依靠本土制造,选择装备国产战斗机彰显了印度空军信心的重大提升。

希望与失望并存的“光辉”之鹰

印度“光辉”之鹰为何失意

印度空军在购买战斗机上不仅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包括价格高昂的购买费用和维护费用,甚至还扼杀了自身航空工业的发展,更为不利的是,还受到国际政治与选边站位的影响。因此,印度一直试图发展自己的战斗机。上世纪80年代初,借对抗驻阿富汗苏联空军的需要,印度下定决心要研制一款全面超越F-16的战斗机,并能批量接替“米格”-21战斗机的新型战斗机。1980年印度公开了“光辉”战斗机项目,1983年研制工作开始启动。

不过,该战斗机的发展确实命运多舛,直到2013年12月才正式被准予进入印度空军服役。2015年第1架“光辉”Mk-1型量产机才低调交付给印度空军,还被检测出严重质量问题,例如电子战能力弱,雷达警告接收器差,系统重量增加,内部燃料容量减少,飞行员头盔安全、弹射安全和保护能力等一系列问题。印度空军也屡次抱怨该机的多项关键技术仍未满足空军的要求。到2018年仅生产16架,2019年3月才获得最终作战许可。同时,该机性价比也不高,已成印度军方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实际上,“光辉”战斗机是按照四代机性能标准进行设计,其最大起飞重量13.5吨,最高速度1.6-1.8马赫,升限16000米,作战半径500千米,但装备的还是上世纪80年代的各型导弹,稍微先进一点的Python-5空对空导弹、Kh-59空对地导弹、Kh-31/35反舰导弹等还只是预期弹药,因此实际性能远远落后于瑞典的JAS-39“鹰狮”战斗机和美国的F-16等竞争对手,根本不在一个层次。虽然历经快40年的研制,这款战斗机可谓拖拖拉拉,以至于印度的空军指挥官们强调,“光辉”的研制充满了失败。

当然,印度的失败也是情理之中。航空能力从理论、技术和工业全方位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一款现代化战斗机从立项到定型装配本身大概需要20-25年时间。而印度航空工业起步比较晚,到上世纪80年代才具备一定的仿制一代机和二代机的能力。90年代末期,印度核试验之后又受到美国制裁与技术封锁,“光辉”计划的许多技术也受到了限制,再加上印度国内的官僚主义和“山头”主义,“光辉’战斗机的研制举步维艰也正常不过。

军事现代化雄心难圆空军梦

印度“光辉”之鹰为何失意

自莫迪2014年5月赢得印度大选以来,似乎预示着印度国防建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因为莫迪政府许诺要增强印度的武装力量和改革混乱且行动迟缓的国防采购方式。按照莫迪政府铺设的新道路,这将明显地减少印度国防现代化的瓶颈,继而会通过与外国企业的合作和技术转让增强印度的国防工业基础,加速推进印度军事现代化的进程。

这样的方式能否行得通?就拿“光辉”战斗机来说,印度几乎没有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号称本土战斗机的本土含量按价值计算也仅为59.7%。Mk-1型大约25%部件是进口的,而这些部件却是战斗机的核心,包括以色列制造的EL/M-2032雷达、头盔瞄准显示系统,英国制造的弹射座椅和美国F404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等。而且“光辉”战斗机性能甚至远不如F-16,滞空时间仅为59分钟,而F-16为3-4小时;载弹量前者约3吨,后者约6-7吨;1小时飞行后的维护时间,前者要20小时,后者仅为3.5小时。

“凑合着用”也成为印度空军的无奈之举。虽然印度空军并不想这么认输,想在“1.0版”的基础上开发更先进“2.0版”,并于2018年年底完成设计,预计投产时间为2025-2026年,计划用150亿美元采购105架。不过或许对自主研发能力也有自知之明,尽管雄心勃勃能够将战斗机“拼得很像”,但2019年2月还是放低身价企图与英国共同开发五代机。

究其原因,是印度总体上还是没有形成完整的航空工业,特别是尚未拥有现代航空需要的核心技术。因此,莫迪政府企图走一条合作与技术转让的道路推进装备现代化,显然是走不通的。在军事上靠钱买不来先进技术,也买不来先进装备。所以,莫迪政府如果不打破国产武器的研发思路,不能对国防工业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就不可能有什么实质性的进步。可以预见,印度国防自力更生的长期目标和国防现代化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印度与中国的差距只会进一步增大。

(编辑/林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