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身为帝王的治国能力如何?

Ocean_Song


唐高宗李治可谓是唐朝最被低估的皇帝之一了。世人对其的印象最大莫过是他娶了世界上最牛逼的女人武则天,可实际上李治的政治能力在中国历史上的帝王中起码是出类拔萃的!以下以时间线浅谈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的成就史!

韬光养晦,得继大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被封为晋王,后因太子李承乾与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他才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唐太宗作为千古一帝,其文治武功不在叙述,作为他的继承人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李世民因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其得位不正也算是其心中最大心病,李治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在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争夺皇位之时,韬光养晦,不争不抢。在外联络舅舅长孙无忌,获得关陇贵族的支持,在内侍奉父皇,闷声发大财。

贞观十七年(643年),由于李承乾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侯君集等人勾结,打算先下手为强起兵逼宫,结果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黜。唐太宗打算立四子李泰为储君,李泰许以唐太宗将“杀子传弟”,表示将来将皇位传与胞弟晋王李治。李泰又以汉王李元昌事恫吓与李元昌交好的李治,李治将此事告诉李世民,而被废的李承乾也坦承自己谋反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于是李世民下定决心,带着李治驾临两仪殿,在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等重臣面前因为诸子诸弟争位之事而欲拔剑自杀。长孙无忌等出面阻拦,表示晋王李治可立为储君。同年四月七日,唐太宗亲驾承天门,下诏立李治为皇太子。

自此李治得以继承大统,在夺嫡斗争中,李治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笑看李承乾和李泰坐山观虎斗,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显示出其政治眼光的高明之处。

北击突厥,东灭高句丽,大破倭国(自此日本八百余年不敢窥伺中华)

永徽元年。九月,高侃击擒突厥车鼻可汗,高宗分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

永徽二年(651年)正月,西突厥贺鲁自立为沙钵略可汗。七月,沙钵略可汗攻入庭州,高宗派遣梁建方率军征讨。

永徽六年(655年),高句丽与百济联军攻新罗,新罗遣使乞援于唐,李治遂先后派兵出击高句丽和百济。至龙朔三年(663年),唐大将刘仁轨大败援助百济的倭国军于白江口,破百济,其国王奔高句丽。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占平壤,灭亡高句丽。

在李治登基后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破乙毗射匮可汗,自号沙钵略可汗。永徽六年(655年),唐遣程知节西击沙钵略可汗,从此连年用兵西域。
至显庆二年(657年),唐大将苏定方等大破西突厥,沙钵罗奔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一带),被擒。西突厥亡。李治以其地分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次年,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今新疆库车)。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32年

突厥作为唐朝初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以来的唐王朝有着巨大的军事威胁,唐高宗李治时期,多次击败突厥,使唐朝版图达到鼎盛。


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是指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治世,因唐高宗在位第一个年号为永徽而得名,时间起于贞观二十三年(649),讫于永徽六年(655)。

唐高宗即位之初,君臣都牢记唐太宗的遗训、遗嘱,继续执行唐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经济,提倡文教,由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当时唐朝版图为最大,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维持了三十二年。唐高宗永徽年间,边陲安定,百姓阜安,使得天下大治,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唐高宗李治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科举制度,并对这个国家首要的官员选举制进行了彻底改造。八世纪盛唐时期实行的选举制度基本上是高宗时期传下来的。

在律法建设方面,唐高宗永徽时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敕令修订了《永徽律》。《永徽律》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为后世法律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从唐太宗贞观十七年(643)开始修撰的梁、陈、北齐、北周、隋五朝典章制度《五代史志》到显庆元年(656)成书,后并入《隋书》刊行。私人撰史方面,有李延寿秉承家学撰成《南史》《北史》二书。李延寿之父李大师已决定撰写南北二史,可惜不久就去世了。李延寿决心继承父业,利用史馆提供的条件,以宋、齐、梁、陈、魏、周、齐、隋八代正史为依据,参考杂史1000余卷,用16年功夫,历贞观、永徽、显庆,终写成《南史》和《北史》。


巩固皇权,打击关陇

西魏北周以来,关陇集团实力强大,与皇权是共生的关系。隋炀帝因为与关陇集团明争暗斗,身死国灭,唐太宗李世民鉴于隋炀帝的失败,部分恢复了关陇本位政策。唐高宗继位后,以他的舅舅长孙无忌为首的新一代关陇集团元老重臣完全掌握朝权,作为雄才大略的一代帝王,被人掣肘是李治万万不能接受的,自此李治和武则天结成了政治上盟友,共同打压关陇集团。

武则天得知中书舍人李义府近期得罪了长孙无忌,要被发配到壁州任司马指使,她立即联系上了李义府,狗急跳墙之下,李义府以支持废立皇后的方式上奏疏:请求废掉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主动向李治靠拢。这对于正苦于无人支持的李治而言,李义府的奏疏可谓是雪中送炭,唐高宗亲自召见李义府,赐给珍珠一斗,留下他官居原职。事后,武则天又暗中派人慰劳勉励李义府,不久破格提拔为中书侍郎。很多中层官员看到支持“废王立武”有利可图,便转而支持立武则天为后。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寒门官员纷纷上书,请求立武则天为后,为武则天登上后位制造舆论。原本铁板一块的大臣们,围绕皇后废立与否的问题,开始分裂为两派,唐高宗成功得到了寒门官员的支持。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高宗不再考虑元老派的反对,下诏废王皇后,十一月立武则天为后,皇后正式易人。不仅如此,长孙无忌、褚遂良又先后被贬官。关陇集团遭受到巨大的打击。

武则天在这次事件中看似是最大受益者,其实,唐高宗才是最大的赢家。当时武则天既没有地位,也没有势力,根本没有和长孙无忌这些元老大臣掰手腕的资格。从废王立武到清洗后宫从改立太子到外廷换血,唐高宗始终关注着事件的进程,并发挥着主导作用。简而言之,唐高宗是统帅,而武则天只是他的亲密战友,是积极的推动者。武则天能登上皇后宝座主要是顺应了封建时代君权打压相权,稳固君主地位这个大势,迎合了当时唐高宗李治需要打压权相长孙无忌这一需求

名义上之时改立皇后,实际上是李治为了实现君主集权,李治成功的以改立皇后的事件打压了相权巩固了君主地位,自此横行中国二百多年的关陇军事贵族走向了没落,在武则天时期彻底淡出了历史舞台。

帝后相争,二圣争权

显庆五年(660年)以后,高宗经常头晕目眩,影响处理政务。武则天乘机插手政治,开始参与国家大事。武则天取得皇后的地位并不满足,她还想进一步掌握政权。于是,她一方面排除异己,扫清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一方面又组织力量,培植私人势力,为自己进一步掌权做准备。李治因武后慢慢有主导政局的趋势,一度有废后的打算,未料计划被武后得知,武后向李治申诉辩解,事情遂作罢,但是协助李治拟诏的上官仪则遭族诛。这件事情过后,李治再也无由压制武后。显庆末年,李治患风眩头重,目不能视,难于操持政务,武后得以逐渐掌握朝政,李治在武后的建议下使用天皇称号,与天后武氏并称二圣。武则天为了取得政权,还想尽一切办法表现自己的政治才能。

上元元年(674年),朝廷下诏尊皇帝为天皇,皇后武则天为天后。当时天后虽是掌握实权,但仍居于后台。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便与大臣们商议,准备让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谏道:“陛下怎么能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不传给子孙而委任给天后啊!”李治因而暂时停议。

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驾到奉天宫,当时武后从泰山封禅以后,劝李治封中岳。李治因患病而终止。不久,高宗诏命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裴炎、刘齐贤、郭正一等人在东宫任同平章事。李治从奉天宫回东都洛阳,病得很厉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晋见。

同年十二月,诏令改永淳二年为弘道元年(683年)。将要宣布赦免之书,李治想要亲自到则天门楼,由于气不顺而不能上马,于是召百姓在殿前宣读赦免书。十二月二十七日当晚,李治在东都贞观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

在李治生命中的最后几年中,李治已经几乎无力压制武则天,不是他的能力不足而是身体不允许,或者说武则天实在太过精彩绝艳,可能李治一生文治武功可能也就这一个败笔吧,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想到武则天能够敢冒天下之大不惟改朝换代!


球球小宝


唐高宗李治的政治能力还是很强的,因唐太宗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空前繁荣;后有武则天篡国。两者太引人注目了,导致唐高宗李治的存在感大大降低。

太子谋反,逆流而上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子以母贵,是嫡三子。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皇位都与他无关。因李世民晚年或许是为了平衡太子的政治势力,宠爱魏王李泰。太子李承乾举兵谋反,被废黜。

李世民要立李泰为太子,却被李治告密:魏王许诺将来要把皇位传给我,不让我参与争皇位。适时李承乾临门一脚:我是因为李泰对太子位有所图谋,才谋反的。李世民大怒,后听随大臣建议,立李治为太子。

李治如果没有对皇位的觊觎之心,何必去告发李泰呢?就算李泰对太子之位有所图谋,不是正合李世民心意吗?又怎么会有大臣推荐李治为太子呢?由此可见李治城府之深,政治嗅觉之敏。

独揽大权,萧规曹随

李治登基后重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坚持太宗时期定下的政策,任人以贤,政治,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史称“永徽之治”。

当政一段时间以后,李治发现自己施政时被长孙无忌等人处处掣肘,便想要把他们除掉,又因为他们忠正耿直,身后有世族势力支持。便利用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顺利解决了自己独揽大权的障碍。

修订律法,防止擅权

李治因身体欠佳,又不信任大臣,只能让武则天协助理政,为了防止武则天擅权,罢免武则天亲信,制定《内训》和《外戚诫》压制外戚势力,并编纂《唐律疏议》,完善律法制度。

继承父志,安内攘外

李治继位后,在李世民攻打高句丽的基础上,再次对高句丽用兵,大败高句丽。实现了李世民的愿望。并出兵平定西突厥,置昆陵、蒙池二都护府,归唐朝管辖。

李治在位时,唐朝的幅员最广,东至朝鲜半岛,西临咸海,北到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可见其战略眼光独特。百姓安居乐业,人口从贞观二十二年的360万户,增加到永徽三年380万户。

李治从皇子到皇帝,文治武功,大有作为,无奈父亲和自己媳妇的光环太大,自己难以凸显。 实属无奈。


5有5


唐高宗李治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时的三日一朝改为一日一朝,勤勉执政。重用太宗旧城臣李绩、长孙无忌、褚遂良。君臣萧规曹随,照太宗法令执行,颇有贞观之治遗风。当时经济继续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唐高宗前期还灭亡高句丽,统一朝鲜半岛,这是隋炀帝、唐太宗时都没有完成愿望。657年又派大将苏定方大破西突厥,擒获其首领沙钵罗可汗。

文教上编写成《唐律疏议》,这是中国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基本特征,成为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但是由于性格软弱,又体弱多病,后期权利被武则天掌握,逐渐被架空。可谓前贤后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