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毛一腔哭一场

哥哥的书读的不是就有多好,但他爱读书,常爱拿个书不用干活的去读书。他的身体也不是太好,挑水呀砍柴呀的事也总就让人不放心地担心,常常一句,你还是去读书吧,他就骄傲的、笑笑的读书去了!

读书是农家里的个大方向呢。如果不读书不考学不想着跳出农门,这个家这个穷日子就还有个什么想头。他们说让爱读书能读书的好好的不受影响的去读书吧,看着就文文弱弱的像个秀才样儿呢,以后了就还指靠着这文脉照亮呢、走路呢!

弟弟的脑子不开窍的不喜读书。好像也就随父亲的一看书就犯瞌睡,仿佛再去上学就是个受罪。他说打死都不念了,天天挑水砍柴也不去念了。他像个骡驹子一样地在田野里撒欢……慢慢地、慢慢地,也就如父亲一样地是个勤快的短工了。乐呵呵地干一天的活,回来了香香乏乏的睡觉。

哥哥的书却一直地任重道远地念着,上班一样的年复一年的不歇点的读着。穿罩的体体面面的不短精神……他像个范进一样的是个老牛筋啊,年年的读去,年年的考去。父母们倒也喜欢他这么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在后边做着最坚强的阵营。今年考不上了,明年考。明年考不上了,后年考。后年考不上了,再一个后年考……总就有个考上的时候,总就有个太阳照到咱门上的时候……过日子不愁了,打短工挣钱也来的就现成,来的也就快……

没有理由不想信不承认现在乡下的日子是好过了,不但是好过了,简直就是富裕了……弟弟和父亲以最卑贱最吃苦耐劳的付出,换来了家庭的大翻身,又托了街道拓展的洪福,把家里的旧瓦屋扒拉掉了,揭钱累债的起了七间二层能出租的门面……

唯一的不如意是弟弟的婚姻老就不好……也不是他和媳妇弄不到一块儿,是婆婆和媳妇老不对调,于是就离,就干脆的换马换将的打离婚。那时候还没掀倒瓦屋盖楼房啊,他个打短工的汉子,女人说离也就离了。前房后房的倒给他摞了几个娃娃……

听说那读书的哥哥,现在倒成了个难怅了。本就书读的不好,后来不得已自费上了个美术专科学校学搞设计……可他从小就不好美术的又能搞什么个设计啊……不过是为找个职业。后来了进了一家印染厂,染染布匹……也就那么胡混着,出息也不是很大。四十多岁了,还没有个媳妇。家里是想靠着他光耀门庭的……他却也是想靠着家里有个后台的,能为他解决个人问题的……

他也是奔回来的问过老父亲几个问题的。给弟弟能接连着娶三个老婆,可曾想过为他娶一个?现在在城里找个对象就要房要车,父亲可曾想过一样?家里拆旧屋盖高楼的,可曾就想过要有他一间半间?据乡邻们说,这问题就问得老父亲一下子瞠目结舌……他噎噎地说,我供你上学来……我供你上学来……他没说我把你像个龙羔子一样的顶着爱着……

父母们弱弱的、弱弱的无话说了,弟弟却一下子的醋罐子倒了,苦劳功劳的哭开了。他问哥哥无数个问题啊无数个问题,光读书花了多少钱啊多少钱?挑水砍柴多少回啊多少回?为这个家拿回了多少钱啊多少钱?拆老屋起新屋的出了多少力出了多少钱啊!啊啊,多少力多少钱!弟弟的泪水长淌啊,委屈的泪水长淌!好日子是怎么来的呀,好日子还不是没日没夜的长工换来的……

可是张开的口儿抿不下!哥哥已是个陷在城市里的贫民了,总不能就勒逼的老父亲去上吊、去跳井……于是请来了高人做主张,高人高人面如霜,不惜情来说公道。把房子做个成本价,哥哥你莫想白白拿,值金值银你称上……

初听故事似聊斋,再听故事心感伤!人把鸡毛看得汪,鸡毛一腔哭一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