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餘歡水》:誰才是真正的餘歡水?是英雄?還是那個窩囊廢?

我是誰?

這是哲學最基本的問題,也是《我是餘歡水》探索的主題之一。

電視劇一開始,餘歡水給我們的印象,是個窩囊廢。

他膽小怕事,唯唯諾諾,沒有人拿他當回事兒,被鄰居罵,被同學耍。

他竭力維持婚姻,妻子卻越來越瞧不起他。

他努力做好工作,領導卻越來越看不上他。

他以卑微隱忍的姿態,與這個世界一次次妥協,收穫的卻是一次次失敗。

《我是餘歡水》:誰才是真正的餘歡水?是英雄?還是那個窩囊廢?


這一切,一直持續到一次誤診。

他被診斷為胰腺癌晚期,生命還僅存幾個月的時間。

在死亡面前,餘歡水突然發現,所有的事情都不再重要。

他不再退縮,不再怯弱,在他認為是生命盡頭的地方,突然激發出勇氣與活力,活出了另外一個自己。

他無賴般的撒潑耍狠,鄰居們對他避而遠之,同學歸還了借他的錢,三位賣劣質電纜的領導,更為為他膽戰心驚。

而且,他還陰差陽錯地,成為了這座城市的英雄。

《我是餘歡水》:誰才是真正的餘歡水?是英雄?還是那個窩囊廢?


那麼,在電視劇中,出現了兩個餘歡水,一個是被人們看做窩囊廢的餘歡水,一個是被人們視為英雄的餘歡水。

究竟哪個餘歡水,才是真正的餘歡水呢?而這,也是一個關於“我是誰”的問題。

我是誰?既可以是哲學問題,也可以是一個心理問題。

關於“我是誰”,在溝通學經典教材《溝通的藝術》中,對此進行了詳細講解。

《我是餘歡水》:誰才是真正的餘歡水?是英雄?還是那個窩囊廢?


一、我是誰?

“我”究竟是什麼東西呢?是身份證上的那一列18位數字,還是《魔獸世界》中的精靈盜賊,或者那個看著屏幕竊笑的鍵盤俠?

這些都不是。

我是誰?換句話說,也就是自我概念。

按照《溝通的藝術》中的定義,自我概念,是對自己所持有的相對穩定的知覺。

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對自身的認識與感覺。

自我概念,是我們最根本的財富。

如果沒有自我概念,我們將不再是我,與這個世界,也將無法聯繫。

《我是餘歡水》:誰才是真正的餘歡水?是英雄?還是那個窩囊廢?


二、“我是誰”是如何形成的?

自我的形成,包括生物性和社會化兩個根源。

在生物性方面,基因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我們的人格,但在實際溝通中,人格是變化的、動態的,而且可以被經歷塑造。

所以,社會化對於自我的形成至關重要,它通過兩種方式塑造我們的自我概念:

1.反映評價:指我們每個人得出的自我概念反映的是我們認為別人看待我們的方式。

也就是說,我們通過別人的評價,來形成自我。並以此來認識自我。

2.社會比較:指我們依據與他人對照的方式評估自身。

這一點,是指我們通過與他人比較,來決定我們是優於他人還是劣於他人,或者,以此來判定我們與他人是相同的,還是不同的。

《我是餘歡水》:誰才是真正的餘歡水?是英雄?還是那個窩囊廢?


三、“我是誰”是主觀的

在自我概念的形成過程中,無論是反映評價,還是社會比較,都具有一定的主觀性。

由於自我概念的主觀性,我們對於自我的認知,很大程度上並不準確,而是歪曲的。

這種對於自我的歪曲,極有可能影響人的一生。

這種歪曲,既可能產生積極作用,也可能產生消極作用。

這兩種不同的作用,卻能夠讓一個人,在不同的平行世界中,成長為懦夫或者英雄、偶像或者小丑、有錢人或者窮光蛋、成功者或者失敗者。

《我是餘歡水》:誰才是真正的餘歡水?是英雄?還是那個窩囊廢?


所以,對於餘歡水來說,無論是作為英雄的餘歡水,還是作為窩囊廢的餘歡水,都不是真正的餘歡水,那只是被歪曲的餘歡水。

真正的餘歡水,只是一個普通人,像你一樣,也像我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